搜索
 

凝聚一群人 献出一片爱 做好一本账——杨浦平凉福宁路居民区凝心聚力守好第一防线

2020年11月03日 10阅读 来源:杨浦区 2020/3/24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防疫阻击战打响以来,杨浦区平凉路街道福宁路居民区党总支全力以赴、多措并举,扎实开展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切实筑牢社区防疫的“最后一公里”防线。

一群“有故事”的志愿者,牢牢守住社区大门

杨浦区平凉路街道福宁路27弄、63弄、99弄三个小区没有物业,人员繁杂,管住小区大门是重中之重。市、区、街道支援居民区的干部、社区志愿者和居委成员一道组成社区“守门员”这个大团队,严格按照“必询问,必测温,必登记”的要求,牢牢守住社区大门,为社区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堡垒。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防疫“故事”和心声。

市体育局干部沈华

小区门岗是防疫的第一道关口,我们严格按照“三必”原则对来往出入小区的人员进行仔细询问、测量体温和信息记录。给我印象最深是一位老伯在接受体温测量时风趣地说:“一个都不要放过,一个都不要‘中枪’。”简单的言语既表达了小区居民的心声和期望,也激励了我在后续的工作中,以实际行动为决胜新冠肺炎战“疫”作出贡献。

街道健康办工作人员张岚

在疫情最紧张的时候能够有机会来到社区支援,我很珍惜。看着老父亲全身骨折,躺在医院病床上等待手术,我不是没有犹豫过。但身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在防疫的关键时刻,我不能退缩,要用行动践行初心,用脚步丈量责任。“守门员”的工作看似简单,却需要细心、耐心、爱心、责任心来做好这份守护工作,不放过一个防疫的漏洞。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杨浦区司法局干部乔飞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司法行政干部,在做好志愿服务的同时,还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的志愿工作。比如,房产中介多次带着房客来看房,一屋子人聚集风险太大,我们第一时间咨询了社区法治专员,在获知依法防疫的相关规定和专业意见后,依法劝说房东和中介,使他们意识到自身承担的防疫义务和责任,暂停了看房,避免了人员聚集带来的隐患。

杨浦区图书馆干部王衣冰

在值守的过程中,每天都有居民和租户向我咨询预约和购买口罩、怎样获得“随申码”等问题。为了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解决问题,我主动向居委工作人员学习一些居民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和相关规定,在当好“守门员”同时,我每次都会耐心解答居民的疑问,拿出手机一步一步指导直到成功。听到居民的一声声感谢,我体会到了身上这件“绿马甲”的真正意义。

平凉路街道事务受理中心工作人员胡铮

随着疫情防控局势的不断变化,我的岗位从“福宁小客服”为主的后勤工作前移到了守护无物业老小区的一线岗位,为了确保每一个进入小区的人员都要做到询问、登记、测温,我密切关注进出人员的动态,宣传最新口径和注意事项。守护一道门,守护一方人,守好小区小门就是守好上海的大门,我仍会继续坚持做好守护人,共筑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

平凉路街道司法所干部姜芝樑

“守门员”的岗位平凡却又不简单,需要坚守,也有“温度”。我们和志愿者、居委成员们一起坚守在小区路口、上门入户协助排查,在每个区域张贴防疫宣传单、喷洒消毒药水、举着“大喇叭”反复广播防疫知识,并且协助居委工作人员落实口罩预约登记工作。时间一长,居民们对我们越来越关心,越来越热情,感觉就像自家小区的邻居一样。

平凉路街道网格中心工作人员陆遥

从网格中心的监督员,变成一名社区“守门员”,虽然工作岗位变了,但我的职责没有变,那就是守卫社区的安全。值守的每项工作我都认真落实,重复着量体温、查出入证、车辆筛查等工作,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更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行为,但是我有坚强的决心,在之后的工作中我还是会更加努力,将防控工作不断做细、做实。

杨浦区图书馆干部瞿彬

身为中共党员的我,很荣幸成为支援社区一线的志愿者。这次做志愿者我也深深体会到了社区工作人员的艰辛,是他们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奋斗在一线来换取大家的安全,希望在这次全民努力的情况下,尽早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待到春暖花开,没有肺炎,我们摘下口罩再相见!

“守门员”的大家庭里不光有来自机关的年轻干部,还有来自社区的老年志愿者,他们的平均年龄都在60岁以上,从疫情阻击战打响之后就风雨无阻地守住小区大门。

在福宁路99弄小区大门边上,住着年近70岁的党员朱大荣师傅一家。朱师傅从事社区志愿服务快10年了,小区里的活动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大年初三,他像往常一样,一有号召,马上就加入到“守门员”的队伍,不仅认真完成值守任务,还腾出了自家门前仅有的空地临时搭建起了值班小屋,为志愿者提供可以遮雨挡风的地方,也方便返沪人员和访客登记信息。他看到居民的快递堆在地上,又从家中腾出一张桌子用来放快递,有时候快递在外面“过夜”,朱师傅还主动帮忙保管。

当问起做志愿者的感受时,朴实的朱师傅脸上满是笑容,他说:“很快乐,能为大家服务么最好啦”。朱师傅的老伴儿说,“他是党员呀,这是党员应该做的。”

和朱师傅一样,福宁路63弄的杨根生师傅,也把自家门口打造成守门员的值班亭。在居委安排值班时间以外,他一有空就出来帮忙整理快递,给新来的志愿者介绍小区情况,烧好热水供志愿者取暖……他说:“国家有这个疫情,人人都要出一份力,要做善事。”

其实,像朱师傅、杨师傅这样的老年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在防疫服务中发光发热,守卫着家园,温暖着人心。

一群平凡又不平凡的爱心使者,在社区传递人间大爱

福宁居民区党总支积极响应中央组织部号召,组织居委会成员率先行动,踊跃捐款,并通过党员工作群发送爱心捐款倡议等方式,组织引导辖区党员自愿捐款。对于年纪比较大、用不惯手机的老党员,党总支、党支部逐一打电话关心关怀老党员身心健康状况,同时倡议捐款抗疫。

社区党员在党组织的号召下,积极为抗疫捐款,有的党员在单位捐了,在社区也捐,他们说“国难当前,有机会就多捐点”;有的老党员生活条件一般甚至有点困难,但依然从生活费里省出钱来捐款,他们说自己年纪大了,“不能上一线做志愿者,就在后方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还有的党员带动每个家庭成员都捐款,一个家庭捐了三、四份善款,他们说:“党员要带动身边人,要让娃娃从小就有担责任的意识”……

到目前为止,福宁居民区共有240余名党员、群众为抗疫捐出善款,共计28,000余元。一笔笔爱心捐款,汇聚成涓涓细流,温暖着这个特殊的春天,凝聚起巨大的抗疫力量,传递着必胜的信心。

一本防疫物资的“明白账”,让各方安心放心暖心

防疫阻击战打响以来,福宁路居委会成员们无怨无悔、无惧无畏地冲在社区一线,放弃年假和日常的休息时间,积极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宣传、定时消毒、道口值守、口罩登记、返沪人员信息排摸、协助登记等工作,最忙时即便没时间吃饭、没有周末,居委成员们依然战斗力爆表,只为肩负起身上的职责,坚决遏制疫情扩散。

特别是当前,防疫物资紧缺,有限的物资关系着防疫的大局,牵动着爱心人士的心。对于街道下发、爱心人士捐赠的物资,福宁路居民区党总支在管理上安排专人负责统计、发放、签收等工作,建立完善物资管理工作台账,做到底数清、去向明;在使用上,坚持按需分配、精准发放,对无物业的小区按照规定和实际需求配发,规范发放流程,发放每一笔物资都要求领取者签字确认;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三驾马车”协同推进、互相支撑的作用,将剩余的物资按需分发给有困难的物业,为打好防疫组合拳提供保障;对于街道下发的预防感染的中药茶包,第一时间发放到一线工作者手中,剩余少量中药茶包则熬好供志愿者们饮用,让他们在寒冷的值守中喝上热乎乎的茶饮,也感受到街道送来的温暖。

同时街道联络员,在支援居民区抗疫工作的同时,认真指导抗疫物资管理和使用等工作,为最大化发挥抗疫物资作用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出谋划策,确保物尽其用,让抗疫物资使用精准有效,让爱心人士放心安心。

疫情不结束,我们不放松,平凉路街道福宁居民区党总支将继续严防死守,毫不懈怠,全力以赴守好社区大门,确保居民群众健康安全。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