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闵行区全力打造上海南部科创中心核心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持续提高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能级,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大背景下,闵行科技创新策源力日益提升,优秀科创人才脱颖而出,优质科技成果不断涌现、转化,在今天上午举办的“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闵行科创,成绩亮眼!
在308项(人)授奖名单中,闵行共有75项(人)获奖,较去年又有增加,获奖量年年创新高。其中,科技进步奖51项,技术发明奖11项,自然科学奖9项,科学技术普及奖2项,科技功臣奖1人和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1人。75个奖项中有45个为第一完成单位(人)。
今年,上海市共评出特等奖3项,闵行全部囊获,其中2项均为第一完成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陈亚珠院士荣获科技功臣奖。闵行连续3年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中获奖比例超过20%,连续5年获奖比例超过15%。高等级奖项数量逐年递增。
2017年度 | 2018年度 | 2019年度 | |
特等奖 | 0 | 1 | 3 |
一等奖 | 17 | 19 | 24 |
在闵行,上海交大、华东师大、航天八院、中航615所、中船重工711所、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在新思想、新技术、新发明的孕育和涌现中发挥着主要策源角色。而闵行科创企业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精准对接等方面作用也在不断提升。在闵行74个获奖项目中,企业参与的项目有24项,比2018年度增加20%。
在亮出闵行获奖名单前,先来了解下科技功臣陈亚珠院士,青年才俊刘振民博士及特等奖项目吧!
上海市科技功臣奖获奖者——陈亚珠院士
陈亚珠院士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领域著名专家。在上世纪80年代,进口的“肾结石体外粉碎机”要120万美元一台。如此高昂的价格,是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所不能承受的。这也让刚看到希望的肾结石病人望而却步,只能接受传统的手术治疗。病患的痛苦激发了陈亚珠院士心中的大善。早已在高压电技术领域功成名就的她,在年近五旬时毅然决然地跨入到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开展了“肾结石体外粉碎机”研发。
如今,陈亚珠院士已入耄耋之年,仍致力于国家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竭力推动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科技创新,引领生物医学工程交叉学科发展。她从教育人60年,学术研究60年,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服务于我国人民健康事业,激励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为了回报社会,2019年陈亚珠院士发起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陈亚珠院士基金”,不仅在经济上资助后学,更以科学家的人格精神激励后辈成长成功。
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刘振民
刘振民1974年出生,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IDF中国营养与健康委员会首席专家,获“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上海青年科技英才”,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刘振民作为学术和产品创新带头人,立足我国乳业发展需求,在国家、省部科技课题的支持下,带领科研团队在乳酸菌、新型干酪、乳品安全和母乳研究等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建立了奶酪用乳酸菌和霉菌的筛选体系,发明了国际先进的植物乳杆菌高菌数增殖技术,研发出健能淘金高手、特色奶酪、莫斯利安果粒酸奶等高品质乳品。担任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乳品安全项目首席专家,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轻工联技术发明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其负责的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获评“优秀类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技术发明奖特等奖获奖项目——高功率密度燃料电池薄型金属双极板及批量化精密制造技术项目
该项目由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来新民教授牵头完成,获2019年度上海市技术发明奖特等奖。
双极板是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之一,上海交通大学科研团队经过15年研发,与上汽集团等企业合作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金属双极板。这种采用“两板三场”结构设计的双极板是国际首创,其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由国产双极板串联层迭组成的车用电堆,功率为115千瓦,处于国际“领跑”地位,实现了燃料电池汽车的全功率驱动。2015年,国内第一辆采用金属双极板的燃料电池轿车在上汽问世。迄今为止,这个产学研合作团队已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37件,申请PCT(专利合作条约)专利5件,编制国家标准13项。
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项目——面向重大工业装备核心控制软件的安全可信保障技术及应用项目
该项目由华东师范大学牵头完成,获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早在十多年前,为了给国产软件打上学术界、产业界都认可的“安全可信”标签,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教授何积丰带领团队从基础理论入手,破解重重难题,自主研发出了国内首款通过国际权威认证的测试工具SmartUnit,并形成11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形式化建模、测试与验证工具,其中6款已商业化,近三年销售额达1.5亿元。我国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电力控制等安全攸关领域,因此都有了中国人自主可控、高度可信的中枢神经。仅空天领域,从神舟七号到风云四号,项目技术就已在50余个航天任务中成功应用。目前,这一系列工具已为我国风云四号卫星、探月工程三期等航空航天重大任务提供了支撑,并为上海地铁10号线、17号线等多条国内外轨道交通线路提供安全保障。据统计,可信软件项目新增直接经济效益和利润累计超过14.2亿元,实现利润超2.1亿元,间接带动了千亿产值的产业效益。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