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弯的小桥、清清的河水,秀美的堤岸、齐整的农家屋舍,微风吹过,空气中散发淡淡花香......隐藏在钢城之中的沪北花园村——聚源桥,正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积极贯彻落实《月浦镇关于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以优化服务凝聚向党初心,以整合产业汇聚优质资源,以落实政策积聚发展力量,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乡村社会转型,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持续深化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成效,助力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不断提升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坚持一个核心,乡村治理有了“主心骨”
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就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聚源桥村通过建设聚心、聚力、聚情、聚实、聚治、聚精的“六聚”党建品牌,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乡村治理提供组织保障。
突出党的政治建设。聚源桥村党支部坚持把党的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以支部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以乡村“红帆讲堂”、“学习强国”分享会、“社区通”党建园地为载体,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实施党员先锋行动。开展党员 “亮身份、树形象”、签订党员 “十带头”承诺书等活动,定期组织“绿色事业红色心”党员志愿服务项目。落实“党员联系户”制度,22名在职党员明确划分责任田,对村内269户家庭进行定期走访联系。主题教育期间,开展认领“微心愿”,共收到心愿50余条,涉及民生、村庄建设、社会治理等多个方面,党员积极认领并迅速落实,让群众真正感到“有地方说话、说了有人听、听后能解决”。
开展城乡结对共建。聚源桥村以城乡结对帮扶为抓手,发挥党组织纽带作用,搭建联动协同、沟通合作平台,动员和吸引多方力量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目前已与华东医院、黄海制药、宝武等企业共建结对,开展乡村医疗服务、中医药科普、乡村旅游接洽,促进资源共享、信息共通、发展共推、治理共抓。
聚力产业转型发展。坚定以“花卉”为主题的乡村产业振兴方向,聚源桥村重点打造“三大基地”(爱萌多肉、“一水间”花卉、蔬果乐园)和100亩特色花卉,成为村级产业亮点。同时,聚源桥村积极搭建村民致富平台,与爱萌多肉合作成立聚新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龙头企业 合作社 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引导菜园变花园、产区变景区、农品变精品,不断做强村级集体经济。
抓好两个平台,搭建智慧管理“E空间”
聚源桥村依托互联网技术促进乡村智慧治理,打通了乡村善治的时间空间阻隔。
“社区通”搭建“指尖邻里”。在“社区通”上,党支部书记变身“24小时书记”,实时为群众解决问题。54名党员上线亮身份,540名村民先后加入,成为乡村治理的决策者和共建者。2019年7月,生活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聚源桥村运用“社区通”向村民宣传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征集垃圾分类试行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建立“1 9”垃圾集中处置网络,实现“湿垃圾不出村”。
网格管理构筑“智慧乡村”。村级网格化管理是一项社会管理创新工程,聚源桥村通过健全服务网络,形成了以村网格信息员为点、网格员为线、村两委为核心条块结合的村级网格化管理模式,实现了村级服务管理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以网格化管理为核心,聚源桥村开发“聚源桥村房屋租赁及网格化信息平台”并接入智能安防系统,将工作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聚源桥村运用信息平台高效精准完成人员情况排摸,为重点隔离人员安装“门磁报警器”,实时掌握隔离人员情况,借助智能安防系统,实现防控关口前移,提升村民安全感。
注重“三治融合”,提升乡村善治内涵
自治为基。聚源桥村充分发挥党组织纽带作用,搭建沟通合作、联动协同平台,动员全体村民共同参与乡村自治共治。发挥乡贤能人、生产队长的人缘地缘优势,通过妇女议事会、志愿者服务等形式丰富群众参与村域事务共治的渠道,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
法治为本。把律师请进村,让每个村民行为守法合规,是聚源桥村在乡村治理中的一大特色。聚源桥村聘用法律顾问定期开展普法讲座、参与制定村规民约、提供法律咨询;同时,具有丰富党务工作经验的退休老书记、老党员,也主动请缨,成立“老书记工作室”,做群众工作的“调解员”,向村民宣传法律知识,化解村民矛盾,维护和谐稳定。
德治为先。作为第五届全国文明村,聚源桥村始终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先锋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好家风好家训的教化作用,开展我身边的好党员、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选树和宣传活动,在全村营造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注重打造农村文化客堂间、“聚艺堂”、修身讲堂、竹编非遗工作室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场所,传承优秀文化。
聚源桥村将不断探索完善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有效路径,进一步用细心、耐心下足乡村治理的“绣花功夫”,建设党员带头、全员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持续擦亮聚源桥的“醉美招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