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为他们点赞 ——记奋战在抗疫最基层的宝山社区干部们

2020年11月03日 10阅读 来源:宝山区 2020/3/26

抗击疫情有两个阵地,一个是医院救死扶伤阵地,还有一个是社区防控阵地。当各个小区开始实行封闭管理,有的居民需要居家隔离,出不了门的时候怎么办?大大小小的问题,都压在了社区工作人员的身上。是社区工作者们挺身而出,为居民提供贴心的帮助,同时筑起了社区防疫的铜墙铁壁。

社区干部成为“全能选手”

“没想到这么快就送来了,太感谢啦,我们一定积极配合做好居家隔离。”家住宝山一村的谢女士一家在家隔离,居委干部帮忙代购体温计、消毒用品等物送到家门口。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许多社区干部使出十八般武艺,“快递小哥”、“话务接线员”、“作战指挥员”……居民需要什么,他们就做什么。

“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随着小区疫情防控的不断升级,吴淞街道永清二村的居委工作人员如今都已化身为一线的“侦察兵”,每天坚守在大门出入口,查证、测温、询问进出入员情况。然后,根据这些“一线战报”,将这些动态变化标注在“疫情防控房态图”中,方便居委工作人员有针对性的逐一跟进疫情防控工作。

“骑上我心爱的小摩托……”相信各居民区的居委干部都没想到,自己的职业生涯里还能有“送快递”的特殊体验。一大早,长征新村居民区居委干部王一文就来到医院排队,原来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他与小区的一位独居残疾老人结对,替老人去医院配药。有人问小王,现在情况下你怎么还敢往医院跑?王一文的回答很干脆,我是社区工作者,居民有了困难,帮一把,应该的!

“你好,请问有什么事,我们会尽快帮你解决。”和家欣苑的陆晓华每天要接无数个电话,每天下来都觉得嗓子都干的冒烟了。和家欣苑有1980户,每天她要应对不同居民的来电,耐心询问居民的情况,解答居民的问题,缓解居民的焦虑和恐慌。为了怕错过任何电话,生怕让每位人员久等,陆晓华每天守在电话机前。2月13日,陆晓华的朋友圈晒出了她家人发给她儿子的视频,那时她已经15天没见儿子了。

新顾村大家园第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解静则成了送餐员。小区里独自一人居住的陆婆婆今年87岁了,疫情期间, 解静主动和她的子女做了对接,和居委干部负责为她送上一日三餐。敲开婆婆家的房门,解静递上了热腾腾的包子和小米粥,婆婆拉住她,“小解,你们几个姑娘天天来照顾我,真是给你们添麻烦了。”

感谢信背后的故事

“是你们心里想着我们,每天为我们送东西;是你们不顾个人安危,每天在社区里忙碌……”社区干部的无私奉献,温暖了居民的心。 他们用一封封感谢信,一段段朴实的文字,表达诚挚的谢意。张庙街道泗塘五村二居民区收到一封来自社区93岁老人潘可哉亲笔书写的感谢信。信中写道:“疫情无情人有情。你们以饱满的热情为疫情阻击战积极工作,而我们居民宅家避疫,你们辛苦了……”原来,潘可哉老人家住6楼,由于年龄大、腿脚不便,上下一趟楼很不容易。居委工作人员不仅为老人代买口罩,还特意将口罩送上门。此番举动,令老人非常感动。

家住三门路555弄的饶女士为感谢高境镇党委在其居家隔离期间提供的帮助,在14天隔离期结束后,特地写了一封感谢信。她在信中写到,“本人在家观察14天期间,社区干部给了我关心和帮助,生活上有需求,只要一个电话,第一时间为我奔波,给我解决。是他们送菜送药到家门口;是他们帮忙冲水费卡,上门收取垃圾;还是他们,每日打电话询问我的提问,关心我的需求;仍然是他们,留下自己的私人电话,即便下班时间也可以及时联系。感谢党和政府,培养了一批人民的好公仆,为群众排忧解难。”

顾村镇馨佳园十一居委收到感谢信那一天,社区干部的心暖了一整天。事情要从今年1月29日说起,那天,一位社区居民跑来居委会抱怨,“我没有口罩,去药房排队排了好几天了,都没排到,到底是怎么回事?”居民越说越激动,虽然把居民暂时劝回了家,但居委党总支部书记陈霞转念一想,并未从根本上帮他解决问题,第二天,她拿出自己家中的两个口罩上门给这位居民送去。2月4日,社区干部收到这位居民发来的微信,对其前几日的鲁莽行动和粗暴态度表示歉意,并感谢他们的雪中送炭,“这几天看电视知道了疫情的严重性,也了解到你们天没亮就上班,天黑还在加班,我也想做点贡献,捐200块,望能出一点力。”

舍小家为大家

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社区干部们舍小家为大家,积极投身到阻击疫情的第一线,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古北菊翔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汪菊合全身心投入防控工作,日均14小时的高强度工作,让她忙得像陀螺一般。嗓子沙哑上火就泡点胖大海,眼睛充血流泪就备支眼药水,困了喝杯咖啡继续工作。为了能够集中精力做好社区防疫工作,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始,汪菊合就把丈夫和孩子“撵”去了亲戚家暂住,匆匆挂掉父母殷殷叮嘱、充满牵挂的电话,揣着自己的医保卡和身份证就来到了办公室里。夜深人静的时候,汪菊合也牵挂老家的父母和年幼的女儿,却不敢和家人视频连线,害怕看到女儿哭喊着要找妈妈,只能通过微信语音听听“小棉袄”的声音。

年前刚动完手术还应该在康复期的宝钢八村居委书记张和贤在得知大家都在白天黑夜抗击疫情的时候,默默地加入到了抗疫队伍中来,居委前期排摸任务重,她不顾自己的身体,连续几个晚上都在居委帮忙排摸,大家担心书记身体撑不住,让她回去休息,但她却说:能帮就多帮一点。

“书记生病,我是居委主任,也同时是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我来。”大年三十至今,宝钢八村主任潘柳伊主动挑起了重担,一刻不敢松懈,未休息过一天,家里6岁的儿子得了水痘,也只能托付给家里人照顾。

高境一村二居党总支书记余佳音和在高境物业部门工作的朱海峰夫妇自从抗疫开始,就忙得停不下来。两人在工作中有时候会遇到,可无暇顾及对家庭的牵挂,聊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余佳音的婆婆身患重病,每天起床都要静坐两个小时才能走路。即使家中存在实际困难,但他们把刚刚3岁的孩子委托给父母,没有因为小家庭在防疫一线缺席过一天。

大华一村第三居民区干部徐蓓丽已是孕晚期,虽然挺着个大肚子,但依然每天坚守岗位。她通过电话、微信、上门等方式排摸外来人员信息,并为居家隔离人员购买生活用品。祁连四村居民区干部吴春芳为尽快参与防控疫情工作,术后即上第一线抗疫,连日的辛苦导致术后伤口开裂化脓,仍然在第一线奋战。

这样的感人事例在社区还有很多很多,正是有了社区干部们的付出,才有了大家的平安。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