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成为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管理科学的一流现代化新型城市,一直以来,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都肩负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的使命,从未停止过前进的步伐。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消防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围绕“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方针,花溪大学城抓实、抓细消防安全工作,使区域内的消防安全形势保持基本稳定的态势。
清理排查不留死角 确保整改落实到位
“现在的‘桐子湾’和过去真是大不一样!”花溪大学城党工委管委会小型消防站工作人员张芝涛说,从2015年以来,他就在花溪大学城党工委管委会安监部负责消防安全排查治理工作。
张芝涛口中的“桐子湾”,指的是环城高速桐子湾大桥下过去自发形成的农贸市场,位于南环线与花燕路相交节点上。
过去,这里很是“热闹”,聚集了几十上百家经营户,涉及餐饮、蔬菜、服装等,应有尽有。花溪大学城内的教职工和附近村民都习惯来此采购日常生活用品,中午或下午的高峰采购时段,甚至有上千人同时聚集于此。
但随之而来的是消防安全隐患问题:现场,用泡沫板搭建的临时农贸市场,以及随处不规范摆放的液化气钢瓶,一旦出现液化气泄漏或发生液化气钢瓶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一周要去两三次,手把手地教他们用灭火器以及液化气钢瓶,就怕他们出事。”张芝涛说,在2015年的综合执法工作中,花溪大学城对桐子湾临时流动摊贩进行了“防控在前、取缔在后”的战术,直到“桐子湾”整改工作全部结束。
如今,市场已被取缔,桐子湾大桥下的安全隐患消除了。所有违规搭建的临时板房都被拆除。只有车流声,没有大声吆喝的叫卖声,“桐子湾”终于恢复了它该有的安宁。过去在此经营的商贩已被疏导到位于贵州医科大学附近的“大学城农贸市场”内,存在于此的消防安全隐患终于从源头上被扼制住。
长期以来花溪大学城高度重视消防安全生产工作,积极协同新区消防支队、安委办、公安局、综合行政执法局等相关部门,采取约谈、罚款、断水断电、督查等综合性措施,督促花溪大学城各高校对本校辖区内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进行整改。
自去年11月份以来,花溪大学城召开3次省巡视反馈安全生产问题整改工作推进会,8次专题会,12次调度会,对整改推进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如建设项目超规模、超概算、改变建筑使用性质等问题进行专项梳理,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管理教育多措并举 杜绝源头隐患问题
2016年7月被省政府列为重大火灾隐患区域挂牌督办的花溪大学城夜郎谷和思雅美食城,经过整改后,目前都已通过验收成功销案。
其中,思雅美食城因其餐饮类型丰富、物美价廉,吸引着学生和职员们到此用餐。
“对比先前,空气流通了,用餐环境也有很大提升。”在贵州民族大学学生吴佳桐看来,思雅美食城的改变绝对令人欣喜。
为杜绝思雅美食城发生火灾隐患,花溪大学城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党政主要负责人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多次约谈相关责任人,对思雅美食城418家经营户全面停业整改,进行封闭施工、围场作业,并针对重大火灾隐患整改问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消防隐患整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并作出安排部署。
历经一年多的整改,去年4月份,思雅美食城更名为思雅美食工厂后重新开张。如今的思雅美食工厂通过层层落实消防安全责任,齐抓共管,全面压实消防安全工作责任,还不断加强对全员的消防安全培训力度,促进消防安全组织实体化运作。
时刻保持高压态势,才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据了解,今年3月份起,花溪大学城党工委管委会每周到高校督促整改推进工作,并及时对接新区消防支队、规建局和行政审批局加快审批办理,业务指导,各高校改变建筑架空层使用性质等共性问题,召开专题会组织研究。为进一步加强学院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预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花溪大学城对区域内的10所高校逐一进行消防安全隐患排查,要求各高校自查自纠,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对消防安全隐患问题进行整改。
花溪大学城还采取“三个一批”的方式,全力解决消防安全隐患问题,即对符合条件的抓紧验收一批;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迅速整改一批;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坚决关停一批。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消防宣传教育始终是花溪大学城基础性、长效性的工作。为切实筑牢这一“防火墙”,花溪大学城党工委管委会小型消防站还将督促配合各高校在秋季入学期间开展“新生安全消防应急演练”,进行应急疏散逃生演练、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学习、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提高师生初起火灾应急处置、疏散能力,有效预防和处置初起火灾。
联防联动形成合力 共筑消防安全防线
检查架空层改为学生宿舍的单体消防设施情况,检查消防控制室工作人员值守记录、设备故障检修记录台账、微型消防站器材及人员配置情况……8月29日,花溪大学城党工委管委会小型消防站工作人员联合贵安新区消防支队对贵州理工学院进行消防安全检查。
这是花溪大学城党工委管委会小型消防站联防联动结构的最后一所高校,虽为在建的新校区,但该校对消防安全的重视丝毫未减,建立临时微型消防站,站房人员配备、器材设置一应俱全,这样“未雨绸缪”的做法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开学季由于部分新生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而造成的消防事故的发生几率,真正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救早”“灭小”“三分钟到场”扑救初期火灾,这是微型消防站的目标。
“站”如其名,相较于常规消防队,每个高校的微型消防站人员配备不少于6人,配备有基本的灭火器材。规模不大,且站内消防成员还是出自本校的“非专业人士”,这样的小小消防站,真的能起作用吗?
“如果校内发生火灾,高校内的微型消防站能比消防队来得更及时,能先一步控制火情。”贵安新区消防支队防火处副处长何伟说。
目前,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等10所高校均已完成了微型消防站的建设工作,并配有站长,逐渐实现了“网络式”管理模式。由站长向寝室楼楼长、寝室室长对消防安全工作开展逐级负责,长期开展消防隐患排查工作和站内“消防队员”的能力培训工作,保证校园消防安全。
“后期,我们还将不断加强消防站消防队伍的防火自救能力培训。”何伟告诉记者,通过充分发挥好花溪大学城党工委管委会小型消防站组织协调功能,深入开展好与贵安新区消防支队、各高校微型消防站网格化联防联动工作,提高大学城区域应急处置能力。
据悉,为推动微型消防站建设与联勤联动工作有效开展,切实提升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应急处置能力和自防自救、联勤联动意识,有效处置初期火灾,花溪大学城管委会将持续与消防支队、各高校深入合作,完成对微型消防站站内人员的基本培训,例如灭火器、水枪、水带的使用等,继续推进各高校完成消防隐患自查自纠工作,还将进一步完善各高校间联防联动机制,防动结合,加固消防安全网络,为建设平安贵安助添新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