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新城的崛起,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变化。新兴社区的形成,原住民身份的转变,进而带来他们生活上的转变,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新市民文化。
在贵安新区,有14个安置社区,其中,13个为回迁安置社区,这里住着的就是从前生活在这里的原住民。新区设立以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设安置社区。如今,13个现代化的、环境优美的回迁安置社区相继拔地而起,陆续投入使用,群众安居、商家乐业,一切井然有序。
社区里四通八达的道路,让学校、医院、商场和公园连为一体,完成身份转变的居民在配套齐全的社区开启新生活,就业、创业,本地人外来人在这里融为一体。
大家在这里幼有所学、中有所为、老有所乐。闲暇时光,大家在一起唱歌、跳舞、看书、写字……在新的家园安居乐业,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新生活,成功完成农民变市民的转变,奏响幸福新乐章。
尽情享受“退休后”的新生活
“一对老K,你们要不要,不要我就赢了哟!”10月25日,在贵安新区贵安大道旁的星月社区服务中心一楼老年活动中心,60多岁的王启林正在和同伴们打扑克牌。一同玩乐的还有社区里的30多位老人,大家其乐融融享受着“退休”后的新生活。
在老年活动中心前面不远处,就是社区幼儿园,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正开心地唱歌。
幼儿园旁边的广场上,几位年轻的妈妈正推着婴儿车,彼此交流着育儿心得。小区里进进出出的车辆,穿梭在一排排漂亮而充满现代气息的居民楼之间,一切都是那么安宁祥和。
王启林老人显然已经适应这里的新生活,他不时看看表,因为再玩一个多小时,他就该回家做晚饭了,不能耽误老伴跳广场舞。
这是他搬进这个小区三个年头来,形成的新生活轨迹。
“以前在村里,每天就是各种忙。在田地里忙,在家里忙,哪有时间坐下来哦!”说起在村里的情形,王启林忍不住感叹道。他告诉记者,他以前就是岐山村人,那时候他和老伴的生活就是每天围着田地转,没啥娱乐活动,一年忙到头。
2017年,他家搬到星月社区,他和老伴就从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农民变成了市民。从此,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每天吃完饭,我就去找小区的同伴打打牌、学下棋、一起约着去外面逛……”王启林说,住进小区后,自己就“退休”了,变得没事可做了。于是,他就和同伴们学着打扑克牌、学下各类棋等,从开始的各种不适应,到现在每天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他和老伴都各自找到了娱乐项目,每天有规律的生活,倒也清闲自在,整个人一天都是乐滋滋的。
其实,王启林老人所在的星月社区只是新区13个回迁安置社区之一,他和老伴的生活就是新区众多新市民新生活的一个缩影。
村民变身“都市白领”
写第三季度的总结,登记好每天的入库情况,检查每一个楼层的卫生……这是家住星河社区的居民万昌兰每天工作的一部分。
万昌兰今年50多岁,大家亲切地称她为“花姐”。花姐以前是下坝村村民,以前一直在外面打工,家里的土地都交给家里的老人,女儿一直跟着亲戚住,是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
贵安新区设立后,她就回到家。2018年8月,她家搬到星河社区居住。一到新社区,她就找到一份工作,在小区物管公司上班。因为性格好、认真负责,她被推选为公司保洁主管。
花姐告诉记者,她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检查社区各个楼道的卫生情况、写报表等。现在所做的工作,是她以前从没接触过的,比如电脑,可以说现在她所做的工作在之前的生活里就是“0”,到物管公司上班之后,她才开始学习使用电脑、用微信安排工作、用电脑排值班表等。
如今,花姐电脑不仅运用得很顺溜,还可以用电脑写每个月的工作总结,很多工作都在网上做。
每天,花姐早上7点半到公司,安排一天的工作。全天不是在办公室做各种表格,就是在检查小区卫生的途中,因为工作的原因,她还要经常加班,俨然“都市白领”一族。
“以前下班后,还可以在小区里跳跳广场舞,现在不行了,工作都做不完。”花姐爽朗地笑道,尽管很忙,但自己很乐意。在她看来,这样才有城市人的感觉。
“以前特别羡慕城里人的生活,现在自己每天过的都是和城里人的一样生活,甚至比城里人还要好,因为这里有城里没有的清新空气。”花姐笑道。
花姐说,以前在村里就是忙碌,为生计忙碌,现在大家都有养老金,在社区生活后,每年都会出去旅游,她这几年去过张家界、三亚、西安等地,社区里的老年人也是,想去哪里大家约着报个团就走了,日子过得可丰富多彩了。
花姐说得没错,如今,走在新区的一个个新兴社区里,随处都能看到居民们安居乐业、开心生活的场景。生活条件好了,大家就会在精神文化生活上不断充实自己,新市民的新文化生活在他们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好新时代新市民
敞亮整洁的办公室,悠扬轻快的音乐,走进刘华位于星湖社区的办公室,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
刘华所在的星湖社区是贵安新区最早入住的安置社区,该社区居民也是新区最早转居民的一批人。
刘华说,在新区设立之前,他一直都在贵阳生活,而且一直都想在贵阳定居下去,梦想成功融入贵阳的生活,成为一名新的城里人。
“我们现在的生活与贵阳的生活是接轨的,没有什么不同,如果硬说不同的地方,就是我们的上班成本比贵阳更低。”说起现在的生活,刘华还有些小得意。
他告诉记者,小区的居民现在大部分都在社区里面或者附近上班,生活成本降低,还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幸福指数明显高于贵阳。
因为之前自己一直从事投资理财工作,新区发展后,他就回到新区,继续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而且自己就是这边的负责人,他把自己的家变成了办公地点,每天早上起来,就在家里办公,生活在社区里面,工作也在社区里,上班基本是零成本,现在的新市民身份让他有了从未有过的开心和自豪。
“农民的理财意识不强,身份转变后,不仅生活的环境变了,各方面的意识都不一样了,尤其是在理财方面,转变很大。”说起身边的变化,刘华总结道,在2010年前,村民普遍关心的是如何生存,2015年以前,大家关注的是拆迁,那时候人心都是浮躁的,现在大家关心的是,如何在新区的发展中,寻找新的更好的机遇和发展方式,为自己的未来生活进行规划。
而这几年,他自己也在不断提升,创过业,还新修了法律专业,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希望让自己生活得更好。
其实,刘华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新区苗学会常务副会长,他有一个心愿,就是将原来马路村的苗族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包括传统的民族语言、服饰、习俗等。
他告诉记者,现在大家住在社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新生活。生活之余,社区也会定期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大家自导自演,除了跳广场舞,还会跳本民族的舞蹈。
在村民接受新文化的同时,他希望能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起来,从而成为一种新的文化。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