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松林村的“背包干部”

2020年11月02日 10阅读 来源:贵安新区报 2019/7/8

7月6日,天空下着小雨,走进贵安新区马场镇最北端三面环湖的松林村,一个衣着朴素、身材魁梧、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手里提着一只大袋子,正在红枫湖边忙着捡拾荒草和垃圾,而他的肩上,挎着一个鼓鼓的工具包,工具包里装的是夹钳、起子、灯泡、电线、电笔、电胶布等。

这名男子就是贵安新区供电局派驻马场镇松林村的驻村干部刘国庆。

今年48岁的刘国庆,平常言语不多,但勤勉务实、头脑灵活,办事点子多。自2017年8月被选派到松林村扶贫后,他脱掉西装、皮鞋,换上解放鞋、雨鞋,带上小本本、背上工具包,走村串巷,一心一意扎根松林村。

走村串户时,他随时都背着电工工具包,一边了解村民情况,一边利用自己的电工技术,帮助村民换电线、上灯泡、装开关、安插座,很快就和村民们拉近了关系,得到村民们的认可。走到哪里,村民们都亲切地叫他“背包干部”。

松林村与清镇市牛奶场、红枫湖镇羊昌村接壤,坐落于贵阳市“三大水缸”之一的红枫湖湖畔,是1958年红枫湖水库建设移民搬迁村寨,全村共有松林、鸡窝、新寨三个自然村寨,共113户416人。

“背靠‘水缸’谋发展,齐力保护生态环境,与脱贫攻坚同等重要。”刘国庆介绍,驻村不到两年,他穿坏了5双运动鞋、3双解放鞋和2双雨鞋,双脚磨出了血泡,长出了厚茧子,整个人比以前晒黑了许多,但看到松林村的发展变化,他觉得这些付出非常值得。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唯有摸清村情民意,因地制宜谋出路,方能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刘国庆坦言。

为帮到点上、扶在根上,他与村支两委深度沟通,结合松林村实际情况,想方设法、竭尽全力保护好贵阳市的饮用水源地,积极建立“五员一屋”(即护林员、护气员、护水员、保洁员、监督员、红枫湖守望屋)生态保护工作机制,在全体村民中大力实施“五员护家园、废品换用品”行动。同时,他和村支两委多方争取、筹措资金,将污水收集管网安装到各家各户,对污水进行集中净化处理,实现生活污水对红枫湖的零排放,并加大奖惩考核力度,严抓森林巡防、水域监测、空气保护和卫生清洁,致力为红枫湖上游打造一个“风清、气净、水明”的生态环境。

“你咋个不听打招呼,那个使用了几十年的茅坑还不拆?修建新型厕所,既不臭又舒服,还有一定的补助!”刘国庆劝鸡窝组村民王学英,赶紧拆除原来的简陋棚茅坑式厕所,按标准改建为房间式冲水型卫生间。

刘国庆走进王学英家,东张西望后,二话不说取出钳子、起子、电线等工具和材料,开始帮其更换破皮露芯的电线及坏了的插座、灯泡等,换完之后,王学英感动地道谢,并对刘国庆说:“茅坑过两天就拆。”

“村里的工作没什么可圈可点的大事,都是些芝麻绿豆大的事儿,永远忙不完。我们只有给村民供好‘思想上的电’,才能照亮大家脱贫的路。”前往松林村新寨组的路上,刘国庆结合本职工作与脱贫攻坚给记者打了个形象的比喻。

“在松林村,只要关乎贫困户及村民生产生活的事情,都与‘背包干部’刘国庆有关。”松林村村委会主任魏德新介绍,“背包干部”路子广,一到松林村就帮助他们搞电改,让大伙用上了稳定电、优质电。

据魏德新介绍,在此之前,每到用电高峰时段,村里就出现“卡脖子”现象,电磁炉都带不动。

刘国庆了解情况后,迅速向“娘家”反映情况,请求贵安新区供电局对松林村进行农网改造升级。

2018年初,贵安新区供电局按照“小康电”工程设计建设标准,对松林村10千伏、400伏和220伏线路实施绝缘化增容改造,把原来400伏及以下线路高度仅8米的电杆全部换为12米高的加强杆,线径也由原来的50平方毫米增粗到150平方毫米;对10千伏配电变压器进行增容改造,把原来容量仅30千伏安、50千伏安的变压器更换为100千伏安的低损耗、高性能新型变压器;村民电能表的量程也由以前的2.5至10安培扩大到现在的10至60安培,供电保障能力提高了6倍。同时,对松林村存在安全隐患的人畜饮水工程供电线路、种植基地容量偏小的果蔬浇灌抽水设备,一并进行了升级改造和增容,确保广大村民生产生活充裕用电、舒心用水。

贫困山村欲脱贫,没有产业哪能行?面对松林村紧邻贵阳市“大水缸”的区位特点,“背包干部”与村支两委多方取经、潜心琢磨,以保护生态为先导,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绿色、环保高效农业,通过在农业附加值上下功夫,探索并形成“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新模式。由村党支部牵头、以农户为基础,通过合作流转土地的方式建设30亩生态农场,精细化种植280亩精品蔬菜,每亩实现收入6500元,亩均增收4300元。同时,筹资组建松林村花语生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猕猴桃种植和精品菊花产业,稳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前不久,松林村刚种下40亩玫瑰花,小范围试种了金丝瓜等,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路上,在刘国庆及村支两委的共同努力下,松林村从未停歇。

一个个项目的落地、一项项产业的壮大,为松林村三个自然村寨113户416人增收脱贫注入了加速剂。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底的3960元提高到2018年底的9960元,实现了脱贫摘帽的历史性巨变。

如今,在松林村的田间地头、房前屋后,“背包干部”刘国庆和他的扶贫伙伴们,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松林村在生态领航、绿色发展这条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顺,“坡坡花果山、田田蔬菜园、户户奔小康”的产业致富愿景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