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推进垃圾分类 建设美丽贵安

2020年1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贵安新区报 2019/2/2

1月16日,贵州省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部署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是建设美丽中国、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推动绿色发展的有效举措。贵安新区作为唯一肩负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重任的国家级新区,在绿色发展道路上始终孜孜不倦,不断探索。

2018年8月,贵安新区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如今,贵安新区生活垃圾分类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请跟记者一起来看看。

试点先行 分类管理分步实施

2018年8月28日下午18时,贵安新区马场镇平寨社区。

山尖,太阳的余晖还在,霞光万丈。平寨社区广场上,人影攒动。“快来看表演了!”“听说是垃圾分类启动仪式?”“走,看看去!”村民三五成群地说笑着朝社区广场走来。

19时整,贵安新区垃圾分类启动仪式举行。活动现场,为了让广大村民积极参与进来,垃圾分类宣传视频播放、垃圾分类知识有奖竞猜、环卫工人舞蹈等活动轮番上演,村民积极参与,场面热闹非凡。

“我们今天在这里举行垃圾分类启动仪式,标志贵安新区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实施工作正式启动,垃圾分类工作将在新区全面铺开。”启动仪式上,贵安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业务科科长卢春生对记者说。

而实际上,作为继贵阳之后全省率先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示范点,贵安新区在垃圾分类方面的相关工作早已启动。

2018年8月1日,为科学、规范、有序推进新区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工作,有效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新区结合实际,印发了《贵安新区直管区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按照《方案》要求,围绕新区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到2020年底,新区将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相关法规、规章,建成符合新区实际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使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5%,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同时,按照“分类管理、分步实施”的方法,新区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平寨社区等试点先行实施,待条件成熟后,逐步全面覆盖,最终实现新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

“贵安新区是唯一肩负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重任的国家级新区,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我们是有基础的。”卢春生说。

卢春生说的这个“基础”,就是为了改善和提高群众生活环境,在新区初步建立起的“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垃圾收运处理模式。该垃圾收运处理模式,不仅实现了新区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治理全覆盖,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为构建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下乡进村 强化宣传加强培训

2018年10月24日,贵安新区党武镇乡村集市上。

“老伯,你知道生活垃圾分类是什么吗?”“大婶,你们家把垃圾分类了吗?”“了解垃圾分类知识,我们赠送小礼品哦!”……在热闹的集市上,由贵州贵安市政园林景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市政园林公司”)与党武镇共同组织的“下乡镇、走集市”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引起了群众的关注,许多前来赶集的村民在宣传展台前停下了脚步,认真又好奇地听工作人员讲解什么是垃圾分类。

当天,除了采用驻点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册和小礼品给群众,向群众面对面讲解垃圾分类相关事项的方式外,工作人员还走街串户,流动式的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宣传,让更多群众了解垃圾分类工作到底是怎么回事,让大家知道垃圾分类如何做、怎样分。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在给群众讲解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工作人员中,一个身穿黑色制服的姑娘特别卖力,她声音大,语速慢,讲得特别认真仔细。

她叫高庆,是市政园林公司的工作人员。她笑着告诉记者,自从新区实施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她参加垃圾知识分类的活动不下十五次,像上集市和走村入户向群众面对面宣传生活垃圾分类这样的活动,几乎每隔几天就有一次。

为了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贵安新区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将新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委托市政园林公司负责具体实施。市政园林公司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多措并举,全方位推动贵安新区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分类收放、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工作。其中,加强垃圾分类宣传就是重要一招。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公司2018年9月还专门成立宣传工作小组,到新区各个地方进行宣传。”高庆说,从2018年的9月至10月,市政园林公司先后以挂条幅、贴展板、发宣传册、摆放四分类垃圾桶等方式,分别在平寨社区、车田村、龙山村、星湖社区、北师大附校、贵州师范大学、商业综合体、松林村、王家院村10个垃圾分类试点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通过宣传让群众了解生活垃圾分类很重要,但让他们懂得如何分,分了有哪些好处,这也是我们的重要工作之一。”贵安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业务科副科长李宽说,为解决这个问题,贵安新区与贵州省环保厅正式签署《贵安新区生活垃圾分类合作协议》,由贵州省环保厅提供一定的经费和技术支持,开展宣传交流。举办生活垃圾分类培训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2018年9月29日,贵安新区联合贵州省环保厅共同举办了“贵安新区生活垃圾分类第一期培训班”,对各乡镇、村寨实施垃圾分类的具体实操者进行了系统培训,开启了新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新篇章。

据统计,截至2018年12月底,新区累计投入人员近1200人次,投放四分类垃圾桶332个,两分类入户垃圾桶1000个、电视机3台、智能化垃圾分类投放设备2套,张贴宣传海报60余张、横幅70余条、分类标识300余张,发放宣传手册18000册、小礼品1500余份;建成餐厨垃圾就地化处理中心和可回收垃圾“二次四分”中心各1个。

变废为宝 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1月27日,贵安新区马场镇平寨社区韩秀艺家小卖部。

像往常一样,韩秀艺打开自家小卖部的木门准备开张做生意后,习惯性地拿起扫帚打扫起家里内外的卫生来。这时,她看到小卖部门边的垃圾桶外有一个矿泉水瓶。

“这可能是谁不小心没扔进垃圾桶里的。”她心里默念着,然后弯腰把饮料瓶捡了起来,径直往自家后院走去。“当”的一声,饮料瓶被扔在了一个装满各种易拉罐和矿泉水瓶的小山堆里。在这个山堆旁,是堆积得快有一米高的纸壳。

将可回收的垃圾分类堆放,然后分门别类变卖,对于52岁的韩秀艺来说,这个习惯已经坚持快20年了。除此之外,将厨房的剩菜剩饭与其他垃圾干湿分开,也是她家不成文的“规定”。

“韩秀艺家庭是我们村积极支持和做好生活垃圾分类的模范代表之一。”平寨村村支书陈明宪告诉记者,自从新区把平寨社区作为示范点,要求每家每户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后,他每次走访村民家宣传生活垃圾分类时,都会以韩秀艺家作为例子来讲。

自从新区垃圾分类仪式在平寨社区举行后,韩秀艺对垃圾分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仅更加坚定不移地进行垃圾分类,还义务当起了“宣传员”,经常给乡亲们“普及”垃圾分类的好处。在工作人员的宣传和她的劝说下,一些村民也慢慢有了垃圾分类意识,开始把自家产生的垃圾分为可回收与不可回收进行处理。“这都是新区重视,我才有那么大的底气啊!”韩秀艺笑着说。

距离平寨社区十多公里的马场镇松林村,村民将分类出来的有用垃圾兑换成洗发水、洗衣液、牙膏、牙刷等10余种生活用品。以前是“废物”,现在却可以“变废为宝”,兑换成家中的部分生活用品,平时乱丢的垃圾,在村民眼里正逐渐变成了“宝贝”。

自从2018年8月份,松林村启动垃圾分类后,该村3个组分别设立了可回收垃圾兑换点,并安排专人负责,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正在显着提高。

“经过半年的努力,看到许多村民对垃圾分类有了初步认识,从以前的完全不懂到现在逐步参与,还是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李宽告诉记者,她相信,只要新区上下干部职工一起努力,新区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会做得越来越好。

2019年,是贵安新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一年。在全面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上,贵安新区将切实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收运治理项目,加大力度开展垃圾分类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同时加快推进餐厨垃圾就地处理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快新区餐厨垃圾就地处理;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等配套制度建设,拟研究出台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生活垃圾处理费收费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使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生活垃圾分类等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法可依,取得实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