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锵、咚咚锵……”晚上约9点,在贵安新区湖潮乡芦官村村外,远远地就听见悦耳的敲打声从村中传来,非常热闹。每当这时,村民们都知道,村中的腰鼓队又要外出表演了,这是他们在表演前进行彩排呢。即便是彩排,村委会门口的大广场上,也总能聚集大量的村民前来观看,本期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支不一样的腰鼓表演队。
成立队伍 一跳就是十二载
说起芦官村的腰鼓队,在当地可算小有名气,自2007年成立到现在,已经有12年了。
“当时觉得村里没有丰富的娱乐项目,大家一合计,便成立了一支腰鼓队。”说起腰鼓队,队长孙飞回忆道。
据孙飞介绍,芦官村一直很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腰鼓队成立之前,村里就有传统地戏、花灯两项传统文艺项目,也是村民在过年过节时的必备两项娱乐项目。同时,孙飞本人也是一个非常喜欢传统文化的人,他自己18岁就开始跟着村里的老人学习跳地戏和花灯,目前是芦官村地戏和花灯的第四代传承人。
孙飞发现,地戏和花灯一直以来都是传男不传女,所以村中的娱乐项目都是男同胞们参与,女同胞们则没什么娱乐项目,大家不是在家看电视,就是打麻将,再加上年轻人外出上班,一群四五十岁的中年妇女在家更显得没事可干。如何让女同胞们有事做,更健康、快乐地生活,一直是孙飞思考的事。
芦官村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村寨。平时新区其他少数民族村寨妇女们在表演各自传统舞蹈和节目时,这让芦官村的妇女们在欣赏和羡慕的同时,更增加了她们想拥有自己的娱乐活动和节目愿望。如果拥有自己的节目和舞队,在春节或重要的节庆日子里,就可以相互邀约表演、促进交流,共贺新时代步入新生活。于是,为了这一目标,大家集合起来,一合计便组建一支腰鼓队。
组建腰鼓队的想法迅速得到了村民的响应,一经传开就有20多人前来报名,经过筛选,一支15名女生、4名男生共19人的腰鼓队就这样成立了。男生负责抬鼓、击鼓和打击铙钹等工作。
成立之初,腰鼓队队员的年龄多在50岁左右。如今,这支腰鼓队队员中年龄最大的已经65岁,最小的也有60岁了。
孙飞告诉记者,之所以立成腰鼓队,是因为腰鼓的表演形式多样、节奏鲜明,同时在气势和弘扬欢快氛围上更有张力和渲染力。
由于孙飞平时精通锣鼓、铙钹等乐器,于是大家都推荐他任腰鼓队队长,这也是周边各村寨最早成立的一支腰鼓队,截至今日,已有12年时间。
腰鼓齐鸣 节奏鲜明有深意
“说起这腰鼓,外行看热闹,舞动幅度大,很有气势,而这里面每个动作和节拍都是有讲究的。”说起腰鼓舞的细节和表达的含义时,孙飞边比划边解释。
他告诉记者,腰鼓队的表演道具很简单,一副铙钹一面大鼓,以及妇女们腰上的小鼓和系着红布条的鼓槌,整个表演是没有配乐的,表演依靠他手中的这副铙钹敲击的节奏进行,因此作为腰鼓队的铙钹手,指挥好节奏很重要。
一场腰鼓舞表演下来要近半个小时,每个环节都有其特别的讲究。开始的部分有走场和亮嗓,走场一般是全体舞蹈队成员围绕舞台走上一圈,展现队伍精神和风貌。亮嗓是针对具体活动而设计的口号和祝愿性词令,振奋人心的口号喊出来,既激发队伍团队精神,同时又为活动营造氛围,特色鲜明且积极向上的队伍精神给人印象深刻,很容易形成共鸣。
在锣鼓和铙钹的引领下,腰鼓队拉开架势,动作时而大开大合、力度饱满,时而轻舒柔美、整齐划一,一气呵成,不仅给人以励志拼搏之勇,同时注入欣欣向荣之意,让人在欣赏美感十足的舞蹈之际,如沐春风,一股积极向上的精气神扑面而来。
“这个形成花外环和花内环的动作叫作‘花开富贵’,是祝愿祖国人民幸福安康的意思;这个有点带十字形状、大家一起举袖长舞的动作叫作‘白鹤亮翅’,是提醒大家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更要注意提高个人品德文化素养,做一个品性高洁、有追求的新时代建设者和共享者;还有这个一起跳跃舞动的动作叫作‘舞动中国’,意在让人们牢记使命,在新时代党的号召下,不断创新超越,建设新时代伟大祖国……”当看到腰鼓队表演时的舞蹈动作时,孙飞骄傲地向记者介绍每一个动作的含义。
孙飞说,今天表演的这套腰鼓舞共有12个动作,每一个动作都有其名字和意义。表演过程中,腰鼓队的表演动作随着他手上的铙钹声不断变化。
据了解,腰鼓队成立初期,因为大家没有舞蹈经验,每一个动作都要进行分解学习,芦官村还邀请了专业的老师到村里指导教学。但有些村民白天有事,不能及时参加学习,只有晚上大家回来后才能聚在一起练习。
“如今大家都能将整套动作熟记于心,偶有动作不齐或者不到位的地方,队员们相互提醒,相互促进,很快就形成了一个融洽而团结的队伍。”孙飞说,现在很多队员通过互联网学习,还新编了好几支属于自己的新舞蹈。
随着芦官村腰鼓队名气的传播,隔三岔五腰鼓队就要外出表演,特别是在春节正月期间,腰鼓队有时要在外表演10多天。
如今,芦官村村民的文化娱乐活动项目更加丰富,充满人文气息,吸引了周边村寨前来取经学习,而作为队长的孙飞说:“我也非常乐于传授一些经验和提一些建议,希望能一起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为新区的文化事业繁荣尽一份应尽的责任。”
完善设施 精神生活富又足
“我们要一直跳到跳不动的那天为止。”说起腰鼓表演,队员王文珍一脸开心,她是队里年龄最大的一位。
她告诉记者,虽然10多年过去了,队里的成员却一个也没有离开,一直是当初成立时的19人,大家在一起相处就像是一个大家庭,非常和睦开心。以前村里生活条件不好,大家都忙于生计,表演的机会也不多。最近这些年尤其是贵安新区设立后,变化非常大,她们的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村里就像是城里的社区一样,交通便利,想买什么有什么,村里还修建了一个供他们平日娱乐的活动广场,晚上也是亮堂堂的。
“现在每天在外打零工,不仅能挣钱还不算累,晚上回来吃完饭,大家相约到广场上跳广场舞,或练习腰鼓表演、编新舞蹈,生活很丰富,也很开心。”王文珍说。
据了解,芦官村一直都很重视引导和培养村民的文化娱乐爱好,很早之前就为村民修建了村民文娱活动室,不断改善大家的娱乐场所。如今,新区条件更好了,以前的村医室搬到了新的办公室,文娱活动室得到拓宽,平时舞蹈队和地戏队的筹备活动就在活动室开展,地方宽敞明亮,成了村民们的另外一个家。
“我们腰鼓队刚成立的时候,才有一套表演服,舞蹈节目也比较少,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现在每个人都有统一定制的5套舞蹈表演服,而且质量很好。”腰鼓队中现在年龄最小的队员朱明琴说。
作为腰鼓队队长,又是村中花灯和地戏传承人,如今年近六旬的孙飞对腰鼓队也有着自己的想法。最近他正忙着一件事,那就是为村里的地戏、花灯以及腰鼓队招募新成员。
“3支队伍的成员年龄都偏大,必须要培养新人,才能将村中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孙飞说。不久前成立的贵安新区地戏学会,孙飞被推选为副会长,这让他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如今,地戏和花灯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下一步,孙飞打算继续弘扬发展地方传统民族文化,根据具体情况增设娱乐项目,助推地戏、腰鼓和花灯等传统文化项目不断传承、创新,让更多人加入到传统文化传承队伍中来,为丰富新区文化出一份力。
记者手记
热爱新生活 快乐一家人
团结、融洽、和睦……这是芦官村人给我的第一印象。
芦官村是一个集民族民间文化多样性于一身的大村,拥有传统地戏、花灯等传承了几百年的艺术表现载体,而且保存得非常好。
在观看完芦官村腰鼓队精彩表演后,我受邀到他们舞蹈队活动室参观,室内空间宽敞舒适,设备虽简朴,但却如队员所讲,这是他们的第二个家。听着他们谈过往、讲发展,聊身边的开心事,每个人的精神面貌都非常好,精神头十足,像快乐的一家人。
虽然队员们年事渐高,但看得出,语言间的那份激情和热爱由心涌出,能切身感受到他们的一颗颗赤子初心。其实,他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也是新区群众的一个缩影,随着近年来新区的不断发展,一系列惠民利民政策的出台和落实,贵安人深深感受到了新区的发展速度和为人民带来的福利和文化自信。
而这一群热爱生活的人,用他们多年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文精神和民族民间艺术的强大魅力,他们是一群可爱的人,同样也是一群值得敬佩的人。
相信,这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将在贵安新区永久持续。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