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开山劈草歌 传唱仡佬族悠久历史文化

2020年11月02日 10阅读 来源:贵安新区报 2019/5/14

贵安新区高峰镇狗场村仡佬族同胞有一首古老的歌曲,名曰开山劈草歌,该歌将仡佬族历史文化以歌的形式一直传唱至今。

这首歌如同一首史诗,承载着仡佬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1.jpg

吃新节

传唱历史  为纪念祖先开荒劈草而歌

说起仡佬族开山劈草歌,就得先从仡佬族的历史说起。

据史料记载,仡佬族是贵州最早的土生土长民族之一。早在商周时期,我国南方有一支被称为“濮”的古族群,因其分布辽阔、人口众多,故称“百濮”。春秋战国时,广西境内部分越人溯水北上西进,进入西南地区,与濮人杂居,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新的族群——僚(獠)。唐初,僚人中的一部分发展成为单一民族——仡佬族。

至于贵安新区的仡佬族最早于何时开拓这片土地,因没有文字记载,无法考证,但从口碑资料、墓葬、民族习俗及有关资料推测,在贵州所有民族中,仡佬族确实是贵州最早的开拓者之一。

仡佬族对土地非常敬重,对先祖非常感恩。因此,每年农历七月,仡佬族都会在收割谷子前择一个好日子,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感恩先祖开荒拓土,祈求全村人平安健康,来年五谷丰登。这就是仡佬族非常著名的传统节日吃新节。

仡佬族吃新节最早起源于传说故事《叨西喽的传说》。据传“开荒辟草”的目的是为了纪念仡佬族的先祖“叨西喽”和“岳西喽”(叨西喽的妻子),让后人了解先祖的艰苦以及夫妻互助的传统美德。具体时间已无从考证,但仡佬族人一直延续着这一传统,现在每年农历七月,都会在收割谷子前择一个好日子举行吃新节活动。每年吃新节,仡佬族同胞都要在村中的古树前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

在祭祀活动中,村民要去村前村后进行开荒劈草表演,还要去田地里采摘成熟的新稻穗、玉米、瓜果等五谷,杀猪摆放在祭台上进行祭祀。此时,仡佬族同胞们便用仡佬语颂唱祭祀歌,也就是开荒劈草歌,以感谢先祖开荒劈草以及馈赠土地的滋养。

因此,仡佬族开山劈草歌就是仡佬族同胞纪念先祖勤劳地开山劈草、拓荒耕作而传唱的歌曲。

音调动听 仡佬族先民创造的艺术精品

“刀西喽唉!哟西喽,刀西喽唉……刀西喽,哟西楼,标差标等标得喽书达奔老妥妥站,妹BOU赏差站得喽……”仡佬族开荒劈草歌的曲调和唱腔非常动听,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节日,唱法各不相同。

该歌还有山歌、儿歌、酒歌、孝歌4类。曲调不同,各有特点。在唱腔上,有很多种形式,如高腔(假声)山歌、平腔山歌、低腔山歌。酒歌曲调明快,气氛热烈。古歌、祭祀歌在节日庆典、祭祖时唱,曲调庄严肃穆。丧葬歌曲则调低沉郁,有些唱词曲调如同诵经。哭嫁歌如泣如诉,曲调婉转悲戚。打闹歌属有伴奏的劳动号子,其音乐与当地山歌、花灯、高台戏、板凳戏、民间小调有密切关系。打闹歌又根据劳动时间,分齐田号(有说板、唱号,用于早晨开工之时,唱号有快慢松散之分)、催闹号(用于早饭后的劳动)、花花闹(用于吃“晌午”后,有独唱、齐唱、对唱、重唱、领唱、合唱等)和放闹号(用于晚饭前的劳动中)。

仡佬族开山劈草歌民间文学有诗歌、故事、谚语等,诗歌多为便于传唱的小调,分为三言、五言、七言等。演奏的“八仙”乐曲富有民族特色,由8人使用二胡、横箫各一对和其他乐器合奏,音调十分和谐动听。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过去的近两三百年间,受汉族诗歌体裁的影响,仡佬族开山劈草歌多用七言绝句或古风体,并多借用汉语词句。

仡佬族民歌在旋律结构上,除受当地其他民歌的相互影响外,还受到当地花灯音乐的影响,其旋律进行中,既有强烈欢快跳跃的感觉,又有婉转抒情的味道,两种形态的有机结合,构成了贵安新区仡佬族民歌的旋律特征。

仡佬族人与汉族歌曲者还共同发掘和整理出仡佬族民歌《八月十五走坡来》《我家住在龙潭边》等歌曲,被评为全国少数民族优秀歌曲。

仡佬族是一个酷爱音乐的民族,他们看见什么就唱什么,可以说处处皆是歌。因此,仡佬族不仅有开荒劈草歌,还有很多山歌和民歌。

民歌在仡佬族文化中闪烁着独特的光芒,不仅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仡佬族先民创造的艺术精品。

学习古歌 让仡佬族文化源远流长

贵安新区高峰镇狗场村是贵州省仡佬语保存得最完好的村寨之一。这里不仅人人都会讲仡佬语,而且还沿用着完整的原始仡佬语,这在全国仡佬族聚集地区都是非常罕见的。

为了更好地传承仡佬语,早在2012年,狗场村的学校就专门开设了相关课程,请来村中老人教孩子们说仡佬语。孩子们在学会仡佬语的同时,也将仡佬族传统文化传承了下来。

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村民们还对仡佬族语言进行整理,并印成书。据统计,仡佬族语目前已整理出3000多字。

在狗场村,村民们大多数只会说仡佬话,开荒劈草歌只剩下50岁以上的人会唱一些。为了更好地传唱和被大众接受,近年来,村民们请外面的专业人士和他们一起,对开荒劈草歌进行改编、谱成曲进行系统学习和传唱。

“我希望更多的人学习了解我们民族的语言。”仡佬族开荒劈草歌传承人之一涂应权说。

在传授和继承仡佬语、仡佬歌的进程中,仡佬族面临着巨大挑战,其中一个就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村中年轻人更愿意追求经济效益高、实效性强的东西,肯学的并不多,这也是涂应权所担心的地方。他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学习传唱仡佬族古歌,并更好地传承下去,将仡佬族的历史文化传唱得更久远。

【记者手记】

传承民族文化

他们不遗余力

贵安新区高峰镇狗场村,我去过很多次。这是一个典型的仡佬族寨,也是仡佬族语言保存得非常完好的一个村寨。村中的老人、孩子都会讲仡佬语,且村中的民族风俗习惯保留得非常好。他们的语言、传统舞蹈跳花灯、打篾鸡蛋等,每一次都会给我们很多惊喜。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将本民族的文化传承下去,村中的传承人们不遗余力:为了更通俗地教孩子们学仡佬族语,他们花上几年的时间编撰语言课本;为了传承仡佬族的古歌、山歌,他们找专业人士谱曲、开语言班,趁农闲时节,教年轻人学习传唱……

每次记者采访时,他们都会非常开心地演唱他们的古歌给大家听,表演他们的传统舞蹈。他们唯一的心愿就是希望本民族文化能长久地传递下去,走得更远,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文化。他们的心境让人感动,心生敬意,这也算是一种初心吧!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