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08年以来,市总工会着力推进强基固本、关爱帮扶、和谐维稳、职工人才“四大工程”,通过采取观摩示范推动、督查视察驱动、目标考核拉动、创优环境促动、宣传典型带动等扎实举措,强行入轨,落到实处,相关工作得到省总工会领导充分肯定,取得的经验在全省推广。可以说,这“四大工程”从理念和思路上开辟了我市工会工作的新局面。即日起,宿迁日报专题报道市总工会推进“四大工程”的做法及取得的经验,敬请读者关注。
宿迁新闻网讯 近年来,宿迁市总工会始终坚持以党建带工建为主题,以服务科学发展、服务职工群众为目标,按照“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努力推动实现“两个百分百”(具备条件的企业组建工会和职工入会率基本达到100%)。举全会之力,吹响了建会和建制的“集结号”,全力推进工会组织建设,实现了党组织、工会、企业主与职工的同频共振、互动共赢,工会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我市围绕重点,突出难点,积极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党委组织部门和地方工会联合主抓、各方配合、齐抓共建”的党工共建工作格局。
为强化党建带动机制,市委组织部和市总工会成立了党建带工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组织部、市总工会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具体负责会商、协调日常工作,使党工组织在思想上、目标上、行动上统一起来。先后共同出台了《关于优化党建带动机制,开展企业工会“组织建设深化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工建设指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宿迁市中小非公企业工会主席民主直选试行意见》、《党建带工建示范点标准》等配套性文件,对党工建设指导员职责和考核、工会主席民主直选、党建带工建示范点创建以及对活动的考核验收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为指导企业组建工会和规范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提供了依据。
所属县(区)按照活动的总体部署,积极加强组工合作,共同成立相应的活动机构,制定详实的工作计划和方案,层层细化目标责任,构建起党委重视、党工联动、上下结合、工会主抓的良好格局。
市总工会会同市委组织部全面落实工会干部和党工建设指导员“1+1捆绑式”组建责任制,共同深入到基层,加强对党工共建工作的政策服务和业务指导,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党组织和工会组织建设。
分类指导,建立党工组织。依托市委、市政府“千名干部帮千企”品牌资源,会同市、县(区)委组织部聘请机关帮办人员中的党员干部为党工建设指导员,实行“一岗双责”,指导所帮办的企业建会、建制、建家。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加强分类指导:对具备单独建立党工组织条件但未建立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统筹建立党组织和工会组织;对已建立党组织但未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由企业党支部负责筹建工会组织;对已建工会组织且符合条件但未建立党组织的企业,在上级党组织的指导下,由企业工会组织党员筹建党组织。
规范建设,实现“五个一”标准。按照有专兼职人员、有专项工作经费、有一站式服务阵地、有责任考核目标、有职工满意成效的“五有”要求,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开发区(园区、新城)、乡镇(街道)企业达50个以上、职工人数达5000人以上的成立总工会,其他成立工会联合会。争取党政和相关部门支持,确保专项工作经费落实到位。在具备条件的开发区(园区、新城)、乡镇(街道)、企业,因地制宜构建一站式服务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会干部岗位目标考核办法,主动实行公开承诺制,建立工会干部联系基层、服务职工档案制度及工作台账,向基层和职工群众通报工作情况,接受职工群众和社会监督。
统筹安排,配强工会干部。在党组织和工会组织领导机构设置中,推行党组织、工会组织负责人交叉任职。全市开发区(园区、新城)由于企业集中、产业集聚、职工集群,工会工作体量大,全部解决行政机构设置及岗位定编;乡镇(街道)根据设立总工会的条件,成熟一家扩编定岗一家;开发区(园区、新城)、乡镇(街道)工会主席按同级副职配备职(级),如工会主席由同级副职领导兼任,则再配备一名专职工会副主席,享受同级党政中层干部待遇(其中省级以上开发区可根据工作需要再配备两至三名工会专职干部)。充分借助社会力量,不断拓宽工会干部的产生渠道,突破用人机制的束缚,增强基层工会干部特别是职业化、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的岗位履职能力。
近年来,我市工会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有效发挥了各级工会组织的各项职能。2012年,市、县、乡三级职工服务阵地建设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市开发区(园区、新城)、乡镇(街道)已建一站式职工服务站66个,均实现了“五有”标准。
依托开发区(园区、新城)、乡镇(街道)、企业建立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创新工会生活、医疗、助学、就业等帮扶体系,对全市困难职工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摸底,完善困难职工档案,跟踪和掌握动态变化状况,在困难职工最需要帮助的时刻,第一时间实行关爱帮扶。(沈艳丽 丁彬彬)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