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年初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时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迈上新台阶、建设新宿迁”的发展定位和“建设高质量全面小康社会”的工作目标,牢牢抓住“三抓三促”工作主线,着力推动经济稳定增长、改革全面深化、民生持续改善,经济社会呈现出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的良好态势。转瞬之间,年已过半。为迎接即将召开的市委工作会议,宿迁日报今日起推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巡礼系列报道》,旨在总结盘点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成果,进一步激励全市上下紧盯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凝心聚力加快发展。
宿迁网讯(记者 葛明 魏欢庆)6月,全市工业生产增速稳步回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同比增长15.1%,与前几个月相比,呈稳定增长态势。
在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资源要素制约加剧的严峻形势之下,宿迁仍然保持着较快发展步伐,交出了靓丽的“成绩单”。究其原因,与宿迁坚持走转型发展之路密不可分。
新常态下,宿迁审时度势,结合发展实际,将“抓项目促转型”作为工作主线之一,明确提出“经济工作的着力点就是推动存量的转型升级,主攻点就是推动增量的集聚突破”,以此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
那么,在全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宿迁如何盘活存量推动转型?年初,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实施“511”工程,即重点推动全市500强企业对外合作、兼并重组、股改上市,1000家企业实施千万元以上的重点技改项目,新增规模企业1000家。
此后,“511”工程成为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热词”。全市各地都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全方位优化服务,建立起企业培育库。通过新上项目、技术改造、兼并重组、股改上市等多种形式,实现企业的转型发展。
位于大运河边的翔翔实业,是全省第二大镍铁生产企业。去年底,翔翔实业一举投资10亿元,从乌克兰引进了一条回转窑加矿热炉镍矿加工生产线,彻底解决了困扰翔翔实业多年的耗能问题,每年可为企业节电1.5亿度,仅电费这一项每年可节省近9000万元。
翔翔实业的实践只是我市企业谋求转型的一个缩影。据统计,上半年,全市33家企业完成了兼并重组工商变更登记,合同交易额达6.5亿元;全市300家企业实施技改投资超千万元项目300个,累计投资101.7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63.8%。
一手抓存量,一手抓增量。除了推动现有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去年9月,市委、市政府着眼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针对我市产业规模小、层次低、门类散、链条短的现状,提出打造全市“4+4”、县(区)“2+1”产业体系的工作思路。近一年来,全市各地竞相发展,实现了“2+1”主导产业集约、集聚、特色发展。
今年,双鹿上菱的生产规模已扩大到3条生产线,每天生产各类冰箱、冰柜近2000台。生产一台冰箱,双鹿上菱主要负责玻璃、抽屉等部件的自主研发,而冰箱最主要的部件———压缩机,却是由同一个园区的东贝机电江苏有限公司供应。原材料、零部件实现本地采购,极大地方便了企业,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一家家知名企业纷纷落户,一个个产业园快速形成,作为工业强市的“火车头”,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聚力发展智能家电、食品饮料和光电三大产业,主攻龙头企业、集聚配套项目、完善产业链条,“2+1”产业集聚群渐成规模。截至目前,仅智能家电园区就聚集了双鹿上菱、东贝机电等13个智能家电项目。
企业闯市场,政府做什么?宿迁的答案是提供优质的服务。年初以来,延续多年的“全员招商”被园区招商、专业招商、产业招商“三位一体”的全新招商模式所取代,市直部门的招商引资任务被取消。
任务没有了,但服务不能少。为给企业提供更好的帮办服务,宿迁开展了以“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园区,促进深化改革、促进作风转变、促进转型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三服务三促进”活动,为企业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江苏亚森同大木业有限公司是沭阳县贤官镇的木材领军企业,一直从事木材出口生意,与中东、欧洲地区往来密切。今年年初,因为埃及方面调整了进出口政策,公司一批价值1300多万的货物在埃及出了问题。得知消息后,市检验检疫局立刻出面协调,多次和企业负责人在徐州、南京、上海等地辗转奔走,经历半个月时间,问题最终得以解决。
据统计,在这次活动中,117家单位共与359家企业成功“牵手”。成绩已成历史,但问题不容回避。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宿迁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发展不充分的问题,经济增长动力单一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粗放型发展的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产业低散、弱小的现状还没有根本改变。“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转型升级对于宿迁来说,和发达地区同样重要,也同样迫切。”正如市委书记魏国强说的那样,转型升级,宿迁的路还很长,但是我们坚信,转型路上,宿迁一定闯出不一样的“风景”。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