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寻找市区不文明行为高发地

2020年11月04日 10阅读 来源:中国宿迁门户网站 2013/8/23

宿迁新闻网讯(记者  钮愠钒)在车上喝完矿泉水,将空瓶直接“飞”出窗外;抽完烟后,烟头随手扔在路边;脑袋一歪,一口痰应声飞到地面……车水马龙的大街上,人来人往的医院里,出入频繁的小餐馆的等公共场所,总能与随地吐痰、大声喧哗和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不期而遇”。城市里,究竟哪些场所是不文明行为的高发地?

22日,日报记者就该话题在宿迁日报官方微博、本地论坛及市民中间发起了讨论。不少热心市民和网友纷纷吐槽,讲述自己所遭遇的不文明行为。

马路成不文明行为高发地

通过对市民网友意见的汇总发现,城市道路上被公认为是不文明行为高发地。

网友"xiaoruo"说:“马路上随地吐痰的人特别多,尤其是发出的声音,好恶心。乱扔烟蒂、乱丢垃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马路似乎被他们当成了‘天然’垃圾场。”

网友“我不说你了”表示,有一天,驾车行驶在街道上,前面车里飞出个塑料袋,正好被风刮到自己的挡风玻璃上。“幸好当时车速不快,塑料袋很快又被风吹走了,否则可能得追尾,多危险啊。这些人丢掉了垃圾,也丢掉了公德心,丢掉了行车安全。”

除了马路上的不文明行为被市民诟病较多外,小餐馆内、公交车上,也被市民网友多次“点名”。

市民王女士称:“现在市区内坐公交车十分方便,但是不少乘客在坐公交车时不懂得给老人及孕妇让座,打电话声也很大。”

不文明行为的“破窗效应”

犯罪学中有一个名词叫做“破窗理论”,其意为: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就会有人毫不犹疑地抛撒垃圾,丝毫不觉羞愧。“破窗效应”带给我们的思考就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21日早上8点,记者沿市区中山路步行,路面上干净整洁。在走到鱼市口路附近时,一位享受完早点的市民将一个豆浆杯扔到了路边。十分钟后,当一名环卫工人前来清扫时,路面已经多了七八只纸杯。可以设想:如果没有那第一个杯子出现在马路上,后来的环境会不会好转?

无独有偶。当天下午,记者从市区京杭大酒店门前乘102路公交车。公交车后车门处摆放着一个红色垃圾筐,位置十分显眼。然而,一位乘客在抽完烟后,将烟头直接扔到地上,并用脚碾了一下。此后,该位置数次更换乘客,而该座椅底下的垃圾也相对增多,其它座位的卫生状况却保持较好。

给下一代做个文明的榜样

不文明行为,看似小事,实则关乎城市形象、市民道德水准,不少市民认为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加大对下一代的文明教育。

其实,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对下一代进行文明行为教育。特别在一些发达国家,文明教育已经深入人心。看一看世界上其他国家开展文明教育的思路和办法,或许会对我们有所启发。

美国:道德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美国从幼儿园和小学起就重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由美国波士顿大学教育学院设计的基础教材中突出了道德方面的内容,并建议老师在班上组织讨论。新生入学时,都要求在文明守则上签名,做出保证。

很多市民认为在公共场所吸烟、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不过是小问题,不值得上纲上线。但不文明行为被下一代“学习”仿效,就酿成了不文明行为的恶性延续,影响深远。市民应从自身做起,为下一代做个文明的好榜样,让文明在城市中“流淌”。

下期互动话题:

不文明行为,该与市民信用挂钩吗?

您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参与互动:

1.关注新浪宿迁日报微博http://weibo.com/2708611652

2.拨打热线84392398

3.发送邮件至sqrbqgb@126.com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