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读《宿迁文明20条》之个人礼仪篇:文明,在举手投足间体现

2020年10月30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新闻网 2015/5/29

宿迁新闻网讯(记者  郭言)在公共场所注重个人礼仪,既表示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在我市发布的《宿迁文明20条》中,有6条对个人礼仪作出了规范。分别是:公交车上主动给有需要的人让座;公共场所不抠鼻子;公共场所不喧哗;公共场合不穿拖鞋和睡衣;带儿童外出不随地便溺;遛狗要牵绳,及时清理宠物粪便。

公交车上主动给有需要的人让座

现状:上下班、出门购物、上学、走亲访友……在宿迁,越来越多的市民出行时会乘坐便捷的公交车。昨日,记者坐上202路公交车,发现绝大多数市民乘坐公交车时,都会习惯性地给老人、孕妇这些需要帮助的人让座。

昨日上午8时左右,202路公交车驶入洪泽湖路,途径市便民方舟、市公安局等多个站点。此刻正值上班高峰期,上车的人特别多。几分钟后,车到大润发超市公交站台,上车的人更多了,座位很快就被坐满了。此时,车刚要启动,又匆忙上来一位老奶奶,一名上班族模样的小伙子立刻起身让出了座位。随后,当车停靠至二院站台时,有几名头发花白的老人随人流上车,车厢内一时又无空位可坐。但坐在前排位子的几名年轻人见状,主动站了起来将位置让给了老人,而老人也表示了感谢。

记者随后又往返乘坐了几趟,观察公交车上的礼让行为。“来,大爷您坐这儿吧”、“谢谢你”、“不客气”等文明之声不绝于耳,令人倍感温暖。一位让座的小伙子坦言:“要是遇到老人而不让座,我会一天都不舒服。假如人人都能主动让座,文明之风就会遍及整个车厢,互相影响,文明也就得到广泛传播和渗透。”

公共场所不抠鼻子、不喧哗、不穿拖鞋和睡衣

现状:夏日的街头,不少市民都穿着薄衫和短裙。不过偶尔也会出现这样一些奇怪的“搭配”———有些市民为了方便,穿着睡衣和拖鞋就直接出门。尤其是超市、路边、小区里,“睡衣族”、“拖鞋族”随处可见。此外,在公共场所抠鼻、大声喧哗的现象也屡见不鲜。针对这些现象,不少市民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穿睡衣和拖鞋出门不文明?以后再也不这样穿了。”家住中豪国际星城的刘女士习惯穿睡衣拖鞋外出散步,得知这样的穿着打扮进出公共场合是一种不文明行为时,决定以后改正。“确实不好,现在宿迁外地游客很多,穿着睡衣拖鞋就出门确实挺影响城市形象。”

“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确实是一种很不文明的行为。通常看到别人这么做,我都会看着他,用眼神告诉他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影响有多不好。”市民冯先生告诉记者。

除了在公共场所不穿睡衣和拖鞋、不喧哗外,公共场所不抠鼻子也是《宿迁文明20条》中的一项内容。由于当众抠鼻不卫生、不雅观,今后看似“不拘小节”的习惯也要有所改变。公共场所抠鼻子不仅是一种不文明的表现,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健康隐患。据了解,经常抠鼻子容易引起鼻出血,还会破坏鼻腔内的粘膜,很容易导致鼻炎。而且鼻腔的皮肤若经常遭受机械摩擦,容易使上皮受损,导致鼻前庭发炎,如果长期存在炎症,还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因此,从自身健康出发,市民也应改掉频繁抠鼻子的恶习。

带儿童外出不随地便溺、遛狗要牵绳

现状:5月8日上午,市区楚街一家服装店门前,带孩子逛街的朱女士与店主李女士闹得不可开交———由最初的争论到最后大打出手,起因竟是朱女士的孩子在李女士的店门口小便了。5月9日,宿迁晚报曾以《幼儿当街便溺,是无奈还是不文明?》为题,对这件事进行了详细报道。在生活中,类似的事情也常有发生。

如今,“带儿童外出不随地便溺”已被收入《宿迁文明20条》中。不过有些家长们也有自己的无奈,一位家长表示,让孩子随地便溺多数都因情况紧急,来不及找厕所,并非自己故意不遵守文明规范。那么,家长应如何避免孩子当街便溺?有些市民建议,带孩子外出时,可准备几个不漏水的塑料袋或大口饮料瓶。当孩子想“方便”的时候,一个“便便袋”就能解决“紧急情况”。用完后将袋子直接丢入垃圾箱,既卫生又不影响环境。

如果说,孩子可以经过后天培养逐渐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那么,一只狗在外文明与否就全要看主人了。“遛狗要牵绳,及时清理宠物粪便”,采访中,这项文明条约也得到了不少市民的支持。针对部分未按规定养犬的市民,我市也开展了不文明遛狗整治行动。按照《市区养犬管理办法的通知》第20条、29条规定,要重点在居民小区及周边、公园(广场、景区)等公共场所加大对“遛狗要牵绳,及时清除宠物粪便”的宣传力度,对不牵绳遛狗或狗绳超过2米长的,要及时制止。对违反规定,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放任犬只恐吓他人、驱使犬只伤害他人的,由公安机关处警告、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未及时清除宠物粪便污染环境的,由城管部门按照《江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51条、《宿迁市市民文明规范》第3条、《市区养犬管理办法的通知》32条规定,责令纠正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并可处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专家解读:“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着装的目的除了保暖蔽体外,在一定程度上更是一个人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明程度的体现。虽说衣着穿戴属个人私事,可小事不小,市民着装是否文明,往往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整体文明程度。”针对“在公共场合不穿拖鞋和睡衣”,参与制定《宿迁文明20条》的宿迁学院中文系教授程芳银解释道。

“文明既是对人性的约束,却也源自于对人性的尊重。譬如不得让儿童随地便溺,之所以对这种行为进行约束,就是为了照顾多数人的利益。”程芳银表示,宿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每一个人都应行动起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哪怕是起身让个座,遛狗时随手处理掉粪便,都是走在通往文明的路上。

“基于这一点,我们本着‘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来制定《宿迁文明20条》,为的是让每一位市民都能从最细微的地方感受文明、收获文明,真正做个文明的宿迁人。”程芳银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