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真水无香凝大爱 妙笔丹青绘人生—记青年画家孙修君

2020年11月06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新闻网 2014/3/20

宿迁新闻网讯(记者 高媛媛  通讯员 马焕展)近日,记者来到市软件园创意产业园内的“九君创作工作室”,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幅巨作,画中的鸟儿在美丽的洪泽湖湿地展翅高飞、追逐嬉戏,与碧水、蓝天交相辉映。

搁下画笔,工作室的主人九君开始向记者介绍起他的得意之作,“这幅为家乡所作的《湿地欢歌》,我画了两个月,画长12米、宽2.2米,画中共有588只鸟儿,每只鸟的姿态都不一样,它们的风姿正诠释了咱们宿迁和谐的生态环境,以及人们为家乡巨变而无比自豪的心情。”

九君,原名孙修君,1973年出生于美丽的洪泽湖畔,自小习画,作品宁静悠远、恢弘大气、风格独特,获得国内多项大奖,早在1995年,他就在常州举办了个人画展,2002年开始水彩画创作,并多次举办国际书画展,其作品被国内外众多美术馆、博物馆及收藏家收藏。

艰辛求索

“小时候家里穷,我就用树枝在泥土上画,蘸水在水泥板上画,鸡、鸭、鹅,看到什么画什么……”对童年的经历,孙修君记忆犹新,“我5岁开始画画,初一时画出了10米长的《百鹅图》,还得了当年五四青年节的一等奖。”言语间充满了自豪感,在他看来,这个奖项对他的一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992年就读于常州纺织工业学院服装设计系,毕业时他举办了个人画展,显露出了十足的才气。毕业后,由于不甘于只画设计稿,他从服装公司辞职,再次拿起画笔。

“攒的一点钱全用来买了画具,身无分文。没地方去,就住在常熟的一个破庙里,屋顶漏雨、四面透风,困了睡在门板上,饿了就用盐水煮的米饭充饥。”说起那段辛苦的生活,孙修君百感交集。

在朋友的资助下,孙修君在常熟进行了三年的绘画创作。与此同时,他不忘提升自我。1999年,孙修居考取了中国美术学院继续深造,向著名画家刘国辉、王赞、蔚晓榕、胡寿荣等多名老师学习绘画。

画画是他最上心最快乐的事,总是让他乐此不疲、陶醉其中。在中国美院求学期间,课外在租住的不到10平方米的出租屋里,他以床为画桌,哼着小曲,埋头于笔墨丹青中,耕耘不辍,孜孜以求,快乐地享受着艺术,陶醉在五彩的画图之中。

“我相信自己的坚持是正确的,我会在绘画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望着自己的画作,他语气坚定。

声名远播

“我把这种江南园林中的藤蔓、长廊、小桥、流水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我的山水画的风格。”指着一幅别具特色的水墨画,孙修君说起了他的独创性风格。

多年苦钻,他悟出一个道理:画画不能同时追求太多,要在一个方面多下功夫,越单纯、透彻越好。“如同一杯纯净的水,从没有香气,更不会远近飘扬,却有一种别样的纯洁。”

在他的笔下,大湖、云海、湿地、人物、家乡、山水、花鸟皆能成为他创作的主题,皆能表现得惟妙惟肖。

正是他勇于创新、不墨守陈规,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所以别人在用水墨画江南时,他却用水彩画江南。他的画颇有时代气息,实中夹虚,虚中见实,虚实相融,融合中西画风于一体,既有中国水墨画的诗意,又有似与不似的传神意境,给人留以想象的空间。2008年孙修君荣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金、银奖;2009年参加建国六十周年美展,其作品被多家著名美术机构收藏,大江南北系列作品也受到众多专家的好评,曾在北京、上海、常州、常熟、哈尔滨以及日本东京等地举办过个人画展。

“希望我的画能影响到一些人,希望年青艺术家都能坚守住属于自己内心的那一份感动和真诚。”谈到举办的多次画展,孙修君说虽然获过多个奖项,但他觉得一切像是刚刚开始,“希望在前头,脚下才是向幸福出发的起点。”

情系桑梓

和所有游子一样,在北京时,孙修君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有时候梦到家乡的村落,每个角落都记得清清楚楚。我时时刻刻把家乡的景、家乡的人、家乡的物装在心里边,所以我所有的作品都以家乡为题材。”虽然离开家乡多年,但从孙修君的作品里仍能看出他对故乡浓浓的热爱。

去年10月,他先后在泗洪县和宿迁市文化艺术中心举办“感恩家乡”、“梦圆家乡”个人画展。去年11月,他在市软件园创意产业园成立“九君创作工作室”, 希望为家乡创作出更多的书画精品,让市民们在欣赏佳作的同时感受绘画艺术的魅力。

“在外漂泊多年,现在终于落地生根了,能让家乡人多了解自己,自己也能描绘家乡、宣传家乡了。”他的眼中透露出真诚和睿智的光彩,给人一种亲近与平和感。

采访将要结束时,记者问他还有什么打算,他指着满屋的画作说:“画家的责任既要融入生活,又要翱翔在理想的国度中。现在我市正在创建生态文明城市,这是全市人民的福祉所在,作为艺术工作者,我的责任就是要拿起手中的笔为描绘家乡生态城市、文明城市倾心出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