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宿豫以务实作为推动“三大建设”迈上新台阶

2020年11月10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网 2018/8/3

宿迁网讯 7月30日上午,宿豫区召开区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深入贯彻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书记娄勤俭、市委书记张爱军讲话精神,总结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任务,动员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着眼大格局,对标高质量,以务实作为推动“工业强区、电商名城、幸福家园”建设迈上新台阶。

宿豫区委书记、宿迁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刘海红说,今年以来,宿豫区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生命线”,多措并举破解各种瓶颈制约,经济运行平稳、稳中向好、质态趋优。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5.95亿元,同比增长6.9%,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多项指标增幅位居全市前列;电商园区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电商筑梦小镇入选全国最美特色小镇50强;教育卫生、交通水利、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提升整治等民生项目全面开展,“幸福家园”建设取得新成效。

下半年,宿豫区将全面精准领会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项目增速强发展、创新增效强改革、绿色增值强生态、收入增长强民生、城市增能强内涵、文化增色强底蕴“六增六强”,聚焦高质量发展“总要求”,把握区域优势,把握后发优势,把握发展大势,抬高站位,放大格局,让发展走得更远更好。

着眼“大格局”,在思想大解放中推动发展高质量。该区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改革创新,全面对标落实好党政机构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管服”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农业农村改革,力争在园区管理体制、基层治理体系、资金政策整合等领域率先突破。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为主攻方向,把集约发展水平、研发投入水平、空气质量、地表水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等作为重要着力点,使宿豫的发展既有经济“总量”的增加、基础设施等“硬件”的完善,更有“质”的提升、内涵的丰富及创新能力、社会文明程度等“软件”的升级。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群众的视角谋划工作,靠群众的力量推动工作,以群众的感受检验工作,大力弘扬认真、顶真、当真的“三真精神”,牢固树立“干就干一流、建就建精品、争就争第一”的价值取向,高标定位,创先争优。

着眼“塑特色”,在转型升级中打造地标产业。该区把产业集聚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集聚资源、集成力量,着力构建“1+2+3+X”现代产业体系,聚焦新材料产业,立足高性能金属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和医药化工新材料四个细分优势领域,打造产业发展的“地标”和“顶梁柱”,力争三年内产业规模突破五百亿、实现百亿级企业“零的突破”;围绕电商园区和万达商业中心,抓龙头、聚项目、优配套,培育壮大商业金融、现代物流、跨境电商等业态;重点打造绿色蔬菜、休闲农业、优质籼米三大特色农业板块,建设宿迁都市休闲果蔬园。在培育龙头产业方面,大力实施“521”工程,持续推进名企培育、挂牌上市、高新倍增、品牌强企“四大战略”,推动形成既有“高原”又有“高峰”的产业格局。在招商引资方面,把项目突破作为主抓手,坚定“项目为王”的导向,坚持“五位一体”招商模式,严格落实“两个90%”的要求,加强与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央企、实力民企、行业龙头企业的联系,加强与中介组织、行业协会的合作,力争在兼并重组招商、驻点招商、以商引商、活动招商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此外,该区通过硬化月度观摩、流动红黄旗、优化为企服务等制度,确保招引项目无障碍、高效率推进。

着眼“惠民生”,在幸福家园建设中增进民生福祉。该区按照“城镇村联动、点线面结合”的思路,构建以城区为核心,大兴镇、来龙镇和新庄镇分别为重点镇、生态经济示范镇,“五朵金花”等特色组团为节点的“1+3+X”的布局;实施集中居住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坚持“不强制、重引导、多支持”的原则,集成政策、整合力量、聚焦实施,完成首批10个,其他20个田园乡村的规划编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社区建设,努力提升农民幸福感。加快顺河集行宫遗址、水利遗址公园三期、中运河风光带等项目建设,把大运河文化带打造成为宿豫标识性“文化符号”;开展地下管网调查摸底,加快实现雨污全分流、管网全覆盖,通过三年努力实现“重大水患不内涝”;培育涵养文明乡风,推广《宿豫乡村文明20条》,实施农村“五星级文明户”评选、乡风文明“双十”示范点建设工程,倡导文明殡葬、节俭礼庆等文明乡风,推进家规家训、村规民约建设。

着眼“保底线”,在主动作为中打好三大攻坚战。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263”专项整治,抓好治水、治气、治土“三大任务”,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点线面结合、创治管并举”的原则,持续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垃圾收集、“厕所革命”等,让乡村更有颜值;坚持精准施策,标本兼治,大力推进“优居强村兴产带富”工程,让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尽快实现脱贫。

着眼“精气神”,在全面从严中转变作风。要落实好“三项机制”,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细化制度执行、强化案例运用,优化考评机制,突出精神鼓励、物质奖励、政治激励三管齐下,让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受褒奖、得重用,让不敢担当、不愿作为、不想干事的干部受惩戒、挪位子,深度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实施“返乡兴村千人计划”,实施培育“支部+电商”等“党建+”平台,以基层组织振兴推动强村兴产富民。(何首君  周娜 王思源)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