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聚焦“三项任务”走好发展新路——访泗阳县委书记徐勤忠

2020年11月06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网 2017/2/16

春意渐浓,建设正酣。在泗阳大地上,一个个“绿色”项目、一件件富民实事、一项项改革之举正在加快落地。大好春光中,泗阳县各地、各部门正深入贯彻落实省“两会”、省委书记李强在参加宿迁代表团审议时的指示精神,紧扣“两聚一高”发展主题,以“三抓三促”为主线,以“三转三稳”为取向,聚焦“三项任务”,着力在“转、进、特、干”四字上下功夫,坚定走好发展新路。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泗阳将如何结合自身实际,重点做好发展生态经济、聚焦富民补短板、在改革创新上进一步增优势三个方面工作?近日,宿迁日报对泗阳县委书记徐勤忠进行了专访。

《宿迁日报》:李强书记在参加宿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宿迁要在发展生态经济上率先取得突破,更加突出产业特色,重点发展好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养生等。市委书记魏国强在2月13日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强调,要把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与转变生产方式结合起来,大力推进“生态+”,抓好与农业、旅游、养生、文化等跨界融合,形成新业态、新模式。众所周知,泗阳有很好的生态家底,长期以来一直将生态优先作为立县之本。那么,下一步,泗阳在发展生态经济上有怎样的思路?又将落实哪些具体举措?

徐勤忠:通过学习省委李强书记讲话和省政府工作报告,我深刻认识到,践行好“两聚一高”发展主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群众生态福祉非常关键,尤其对我们苏北地区探索生态发展新路至关重要。泗阳县始终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和探索新路的重要途径,先后创成了国家园林县城、通过了国家生态县考核验收。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李强书记“不走老路、探索新路”的指示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的工作部署,以“263”专项行动为统领,主动作为,精准施策,加快推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

具体来说,主要从点、线、面三个维度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点”就是抓住卢集生态经济示范镇建设试点。按照开展“三个集中”、推进“三园”建设、促进“三个转变”要求,精心编制全域生态建设规划,重点实施生态环境提升、生态人居建设、生态经济推进、生态资源节约“四大行动”,力争三年内建成自然生态与富民经济协调发展的示范样板。“线”就是建设重点沿线生态廊道。进一步扩大生态红线保护边界,全面推行“河长制”,按照珍贵化、彩色化、效益化“三化”要求,重点围绕沿大运河、古黄河、成子湖以及环城等“生态廊道”建设,有序推进植树造林、林木更新和林相改造;同时选择县乡主要干道,建设一批示范生态公益林,力争明年年底前基本建成。“面”就是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生态经济示范区、生态农业等一批重点项目,力争两年内成功创成。落实到产业上,我们要在工业上抓生态转型,把好项目入口关和治理关,坚决不引进“三高三落后”项目,通过实施“511”工程推进存量企业提质增效,逐步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创建一批生态示范企业;在农业上抓结构调整,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人才引培、规模特色等,大力培育精品林果、设施蔬菜等高效种植业,大力整治畜禽养殖企业等面源污染,打造一批农业生态示范园区;在服务业上抓生态旅游,正确处理好开发和保护的关系,深入推进农业观光、休闲采摘、农耕体验、养生度假等服务业发展,加快省级成子湖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建设,力争2019年建成生态富民片区,走出一条苏北县域生态与富民协调共赢的发展新路。

《宿迁日报》:李强书记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还是要让老百姓富起来”。魏国强书记强调,特别要把发展生态经济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深入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健全完善因学因病因残因灾致贫保障机制,更大力度推进生态、经济、富民融合发展。对此,今后泗阳将如何更好地推动居民增收,让老百姓富起来?

徐勤忠:目前,我县还存在着居民收入不高、公共服务不优等突出短板,特别是还有10.16万低收入人口、40个省定经济薄弱村,以及成子湖和涟沭泗结合部两大重点扶贫片区,这些都是我们“聚焦富民补短板”的攻坚重点。按照省委、市委部署,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坚决打好五个攻坚战”,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打好民生幸福攻坚战,做好富民这篇大文章。具体而言,我们将紧紧围绕“三个重点”,强力推动富民增收。一是推进创业富民。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33条富民意见,不断完善县乡村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大力推进“五小创业”和“家门口”就业工程建设,尽快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生活富起来。二是推进脱贫富民。通过“三进三帮”摸清家底,通过送岗位、送项目、送政策、送温暖推动低收入群众增收,特别是针对因病、因残、因灾、因学等四类特殊群体,做好兜底保障,不让一村一户在小康路上掉队,确保年内完成2.4万低收入户、16个省定经济薄弱村脱贫任务。三是推进实事富民。聚焦“医教水住行”“法访文保收”等民生热点难点问题,每年集中力量办好几件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大事。同时,大力实施“一挂三化”工程,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宿迁日报》:李强书记希望宿迁始终保持创新锐气,把市场活力充分释放出来,着力推出一批具有区域标志性的改革举措,进一步把干群精气神提起来。魏国强书记强调,要紧盯问题抓改革,继续高举改革创新的旗帜,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在提升改革质量上下更大功夫,确保各项改革取得新的成效。我们看到,泗阳县近年的改革创新实招频出、力举不断。今后又将如何更好地巩固成果,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徐勤忠:近年来,泗阳县紧扣中央和省市顶层设计,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关键举措,创造了不少改革亮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新的一年,我们将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追求解决问题的改革,围绕“三个关键”,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其一,突出重点领域。围绕“一个重点、三大领域”改革,制订出台年度重点改革事项,全力抓好减产能、减库存、减成本等“五减”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工作,持续推进“并联+串联”审批、企业投资项目“不再审批”等“放管服”改革,切实通过改革提效能强动力。其二,突出责任落实。进一步拧紧责任螺丝,当好改革龙头,坚持每年召开6次以上深改会议,建立健全改革督察专员制度,全面形成上下衔接、科学完备、高效运转的推进体系。其三,突出制度建设。针对生态经济、富民增收、社会治理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领域,进一步强化制度创新,形成常态长效局面。在此基础上,高度重视提炼总结,及时宣传推广优秀案例和好的做法,打造一批具有泗阳特色的改革品牌,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