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细节铸就文明宿迁 

2020年10月28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网 2016/6/29

宿迁网讯(记者 郭言 实习生 张慧草)全国文明城市是城市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最重要的城市品牌。2015年2月,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宿迁不仅如期获得“江苏省文明城市”称号,更是一步跨入“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行列。

近日,江苏省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在宿迁召开,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燕文在考察了我市的文明创建情况后指出,我市在去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中之所以能够取得优异成绩,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牢牢抓住了文明细节。

城市环境整洁了,文明有了一个美丽的家

漫步于市区的林荫道,一场急雨才退去,阳光就迫不及待地从云后跑了出来。随手拍了几张照片,不禁发现市里的风景竟如一幅幅电影画面一般,雨后的蓝天飘过几缕白云,街道整洁,花团锦簇,满目葱茏。

“我们宿迁的电线杆、街道两边非常清爽。”在考察宿迁的文明创建工作时,王燕文对宿迁的城市环境赞不绝口,“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规划有序、管理到位,看着很舒服。”

多年来,我市坚持以“生态、精致、时尚”为城市建设定位,围绕林荫、彩色、花园、海绵“四个城市”建设目标,“生态绿”正成为宿迁的底色,“精品绿”成为宿迁的“金字招牌”。自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来,我市更是加大力度守护生态环境,让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开展减排治污,攻克大气污染难题,逐步改善水环境质量,全市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2012年全面启动的“五城同创”工作为我市的城市环境治理提供了极大的助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共建美好幸福家园;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共享健康快乐生活;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生态宜居宿迁;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共享碧水蓝天;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经过长时间的治理,市区不但变得整洁了,而且新增环卫作业车55辆,添置果壳箱1200个,新建改建公厕90座,新建压缩式垃圾中转站6座,大大促进了城市环境改善,使得垃圾有处可去。

“看着宿迁一天天变得整洁起来,我心里很高兴。以前家门口不远处堆的是垃圾,现在却是绿树鲜花,住在周围心情都好。”一位散步的老太太说起宿迁这些年环境的变化不禁称赞。

今年初中心城市街头绿地项目的建设使得市里增添了许许多多风景宜人、健身设施齐全的小公园。鸣凤漙公园所在地块曾是城市建设中留下的一块长期闲置空地,地块上散落着鱼塘、杂树,甚至有市民将此处当成生活垃圾倾倒之地,就是这片脏乱差区域,如今却成了风景优美、市民喜爱的好去处。这些小公园分散在我市的各个角落,市民可以在家门口去公园赏景,锻炼身体。

一座整洁的城市是一张无言的名片,它就默默的在那里,虽然从未开口向行人诉说,却让每一位过往的行人为它驻足。宿迁的整洁与美丽为宿迁的文明搭建了一个风景美丽的家。

城市管理有序了,文明有了一个安全的家

中午下班高峰期,十字路口人头攒动,公交车、私家车、出租车、电动自行车、行人……红灯亮了,绿灯亮了,黄灯亮了,路口的人群看似杂多,但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地。交通指示灯的颜色变化一次,人群就会随之变动一次,小小的交通灯就这样指挥着人群,有序悄然浮现。

“中央文明办在大雪天来到了宿迁。早上起来,拉开窗帘,看路上有没有闯红灯,确实没有,所以经得起查。”王燕文说本来对宿迁创建文明城市并不放心,所以派人去暗访,暗访的结果让人意外,宿迁这样一个小城市果然让人很有信心。

交通是一个城市的血脉,有序的交通秩序不仅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也是一个城市的重要品质。我市大力开展文明交通活动,为市民普及交通规则,培养市民安全文明出行的意识,坚持专项整治、长效管理,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切实解决主次干道及交通路口秩序、背街小巷秩序等突出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大花轿”(电动三轮车)曾经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和就业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大花轿安全隐患越来越凸显,经常引发交通事故,而且严重影响城市容貌秩序和形象。2015年宿迁市出台《宿迁市市区载人载客三轮车百日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全面禁止载人载客三轮车在市区行驶,违者将实施扣押车辆等处罚。正如王燕文在会上所说,“每一件事都是市长亲自开常务会,都是市长亲自开会来协调,像刚才大花轿事情的解决……”虽然禁行大花轿,但是我市却十分重视三轮车人员的就业问题,联合社会为三轮车人员提供就业机会,建成二手车市场以减少三轮车人员的损失,对三轮车的子女上大学给与一定的优惠政策……真正做到既让城市变得有序,又让老百姓的生活得到保障。

2014年7月开始,宿迁交警在全市范围开展了“礼让斑马线、文明我先行”整治行动。据交警部门提供的数据,开展活动100天左右处罚了8848起不礼让斑马线的交通违法行为。在无信号灯的斑马线路口,公交车礼让率达90%以上,出租车达80%以上,私家车在50%以上。礼让斑马线正慢慢成为宿迁人民的一种习惯。

随着公共自行车的上线,绿色出行成为当下市民新的出行方式。来自宿迁市公共自行车运营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宿迁公共自行车站点已建成143个,投放公共自行车3350辆;已办自行车租赁卡约52032张,租车总量267万多人次,平均日租车5000多人次,最高日租车9836人次;每辆车平均每天周转约4次,平均租还车时间为17分钟。公共自行车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而且锻炼身体,缓解交通压力,使得城市变得更加井然有序。

“文明出行,不仅仅是一种文明素养,也是一种安全出行,大家都遵守交通规则,礼让一点,整个城市就会安全有序起来。”一位等车的市民表示,文明出行应该被更多的人所实践,这是一件真正惠及市民的事情。

如果每个人都可以自觉做到文明行车、文明停车、文明乘车、文明行路,安全、畅通、有序的文明交通环境自然会被营造出来,文明交通自然会在每位市民的心中种下一颗种子,让整个城市变得井井有条,让文明拥有一个安全出行的家。

市民行为文明了,文明有了一个温馨的家

自然风光的美好给人一种清凉之感,让人流连忘返。但是风景中人的文明却可以给人一种温暖,让心灵得到滋润。如果说绿水蓝天是宿迁美丽的外表,那么市民的文明则是宿迁美好的内在。

“《宿迁文明20条》,是来自人民的,让人民来共同实践。问题来自人民,实施过程人民参与,由人民评价。这20条都是从文明的细节说起,例如吃饭不吧唧嘴、公共场合不抠鼻子、上下楼梯要靠右站、遛狗要栓绳子,这些在很多大城市都还没有做好,但宿迁敢试敢行。”王燕文认为宿迁文明的成功之处在于牢牢抓住了细节,而《宿迁文明20条》正是从细节抓文明建设,是老百姓的意见,百姓真正参与其中,感受到自身对城市文明建设的贡献,才会衷心支持文明守则,践行文明行为。

去年4月,我市通过《宿迁晚报》、“鼎鼎有民”网络平台和“文明宿迁”官方微信,就《宿迁文明20条》公开征求意见,收到了上万条意见建议。最终经专家、市民代表等多层次讨论,从中筛选出最具代表性的20条,并向社会公示。这朴实的20条文明守则以规则建设促进公序良俗,引领营造向上向善的社会秩序和氛围。

根据《宿迁文明20条》内容,全市开展了文明餐饮提升行动、文明遛犬规范行动、公共场所整洁行动、农贸市场秩序规范行动、医疗场所文明规范行动等工作,对违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市区遛狗不牵绳、乱搭乱建、乱贴乱画等各类不文明行为均得到有效制止,市民的文明素养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不过分劝酒”“出入电梯间先下后上”“公共场所不喧哗”,“吃饭时不‘吧唧嘴’,“遛狗要牵绳,及时清理宠物粪便”……公交车上稚嫩的童音配着可爱易懂的动画正播放着《宿迁文明20条》。《宿迁文明20条》并不是高大上的口号,而是朴实的文明守则,是宿迁人民的心声。这20条文明守则不仅在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上随处可见,而且体现在宿迁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以前大家聚在一块,喝酒总会过分劝酒,不喝不行,喝多了又自己难受。”市民李先生认为《宿迁文明20条》帮了自己的大忙,“大家现在都知道文明20条里不能过分劝酒,日子久了,过分劝酒的人就少了,大家都少了负担。”

《宿迁文明20条》也遇到过市民的不理解,刚开始有一部分人认为这个规则管的太宽了,觉得这是强人所难。“我就喜欢天热的时候穿拖鞋出去,觉得方便,可是《宿迁文明20条》太小题大作了,都不让在公共场合穿拖鞋。”一位年轻的小伙子表示自己刚开始很不能理解这种过细的规定,但是随着《宿迁文明20条》在越来越多人中得到支持和实践,他自己也反思了自身的不足,认可了文明20条。“公共场合穿拖鞋对自己是方便,但是对别人却是一种不尊重,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宿迁是大家的,我也愿意做个文明人,为咱宿迁的文明出一份力。”

今年年初,《宿迁文明20条》的推行被评为“2015宿迁最具影响力十件大事”之一。文明20条将这些小事罗列出来,在生活中时刻提醒着我们注意自身的行为,从小事做起,与文明为友、以“文明之镜”正己身,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随着我市城市环境的日益整洁,城市管理的逐渐有序以及市民文明素养的逐步提高,从每一个细节之处发力,我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征途上会不断收获新的成果,真正惠及百姓,为百姓造福,提高百姓的幸福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