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讯 (记者 张云 通讯员 徐大扣)如果你不去尝试,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潜力。关键时刻逼自己一把,你会发现世界很大,你的心可以更大。——韩凯创业感言
“10分钟卖出了1400多袋。”昨日上午,在宿城区埠子镇蚕桑村,一名年轻人将一款500克一袋的“疆北大叔”牌红枣“推”上了淘宝网聚划算平台,10分钟后,他兴奋地汇报“战绩”,“按照以往经验,我们准备的两万多袋红枣,一天之内就会被抢购完。”
这名年轻人叫韩凯,今年28岁,宿迁疆北大叔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他自创的“疆北大叔”牌农副产品在短短两年间就成为淘宝、京东等网络销售平台上的热销商品,年销售额达6000万元,其中红枣的销售额达4000万元。
大西北磨炼四年 一颗红枣开启创业梦想
“在你成长的路上,人人都是你的贵人,所有经历都是宝贵的财富。”韩凯说。
2011年,韩凯从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回到宿迁在一家企业工作。由于工作比较安逸,一年后他便辞职了,到洋河酒厂成为一名销售人员。
“当时酒厂安排我去上海开展销售工作,但是我想去大西北,一方面是想锻炼自己,另一方面是想摆脱父母的‘束缚’,因为父母都在上海做生意。”韩凯说。
“等到了那里才发现完全不能适应。”韩凯回忆道。刚到甘肃时,他对当地的气候、水土都不适应,更让他不适应的是饮食。当地人以面食为主,这让特别爱吃米饭的韩凯痛苦不已。“刚到那里工作时,我曾因为吃不到米饭而难过。”韩凯笑着说。
“你选择的路,再难也要坚持下去。”比起适应当地的生活习惯,开展工作的难度更大。韩凯告诉记者,当时西北人习惯喝当地产的白酒,洋河酒在当地市场并不受欢迎,他能做的就是一直陪客户喝酒,改变他们的口味。“就像我天天吃面条一样,吃多了就能够接受以面食为主的生活。”
短短半年时间,韩凯不仅适应了大西北的生活,洋河酒的销路也在大西北打开了,更重要的是,他结交了一帮特别要好的朋友。这为他后来通过销售新疆农副产品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的家人和朋友都喜欢吃红枣,逢年过节我都会给他们带一些新疆红枣回来,他们都说新疆红枣特别好吃。”韩凯告诉记者,以前一斤新疆红枣在网上售价超过20元,而他在新疆当地商店购买只要十几元,他认为已经很便宜了,但大西北的朋友还是说他买贵了。
2013年春节前夕,韩凯跟着朋友到新疆枣农家里去买红枣。“没想到枣农给我的价格更便宜,从枣农手上到市场上,这中间的差价还是比较大的。如果能省去中间环节,利润将十分可观。”就在那时,辞职卖红枣的念头在韩凯心里蠢蠢欲动。
瞒着家人辞职创业 化身“疆北大叔”卖红枣“
树的方向由风决定,人的方向由自己决定。”韩凯说。自从了解到红枣的市场差价后,创业的想法就一直在韩凯的脑子里回荡。
“我的父母比较传统,他们认为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就够了,坚决不让我瞎折腾。”家人极力反对韩凯辞职创业,韩凯就瞒着家人悄悄辞职了。韩凯的父亲知道后,一个多月没有和韩凯说话。
2014年初,辞职后的韩凯带着妻子回到埠子镇肖桥村,租了邻居家顶楼一个面积只有十来平方米的小房间开始创业。
经过深思熟虑,韩凯为自己所销售的红枣取名“疆北大叔”。“‘疆北’说明我销售的红枣全部来自新疆,‘大叔’能够给人一种亲切感。”韩凯笑着说。也许是好名字带来了好运气,尽管在网络创业初期,韩凯对淘宝的运营模式还不太熟悉,但“疆北大叔”红枣一上线,就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对网络创业从不熟悉到驾轻就熟,韩凯的网店销售额节节攀升,从最初的月销售额十来万元,到后来的三四十万元、一两百万元,现在月销售额达四五百万元,韩凯的红枣生意越做越大。在这过程中,韩凯在该镇蚕桑村找到了一个大厂房,开始从小作坊向工厂转型。
“现在我有11家网店,分布在各主要网络销售平台上,销售的产品也从单一的红枣拓展到核桃、葡萄干、无花果等十来个品种。”韩凯说。
生意越做越大,韩凯也越来越忙,从原材料采购到包装再到销售,他亲力亲为,长时间连轴转,这让他每天都很疲惫。就在他快吃不消的时候,当初反对他辞职创业的父亲主动放弃了在上海的生意,回到埠子镇帮他做采购工作。父亲的帮助对韩凯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更让他兴奋的是,他的选择终于得到了父亲的认可。
目前,韩凯在蚕桑村的工厂已经吸纳了周边40多名留守妇女就业,人均月工资达2200元。随着销售量逐步增长,蚕桑村的厂房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求,韩凯又有了更长远的打算。
要自己建设厂房 走正规化品牌化之路
“一个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必须走正规化、品牌化道路。”韩凯告诉记者,他的长期目标是将“疆北大叔”这一农副产品品牌打造成为全国知名品牌,短期的目标是让宿迁人提起红枣时,就像吃黄桃时想到“董小妹”一样,会想到“疆北大叔”。
在简单的办公室里,韩凯拿出了几本商标注册证书,疆北大叔、疆北小果……“凡是和‘疆北’有关的商标基本上都被我注册了,我要为以后的发展做好准备。”
目前,韩凯已在广州、无锡、天津、武汉、江苏建设了五个仓库,网店销售的所有物品都可就近发货,给了客户更好的体验。
就在采访时,一辆超长大货车开进了蚕桑村的厂房,几十名工人立即上前卸载运来的大枣、核桃等物品。“现在我的网店基本上每三天就会卖完一车40吨的货物。”韩凯说。
目前由于条件的限制,韩凯公司所有货品的消毒、清洗、烘干等过程全部是外包给别的公司,只有最后一道程序———包装才是由蚕桑村的工厂在做。
“下一步我打算自建厂房,建生产流水线,把农副产品从消毒到销售的整个过程都由自己工厂来做,这样就能吸纳更多的本地劳动力就业,也能更好地节省成本。”韩凯说。
在创业的过程中,韩凯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多次获得宿城区的电商扶持资金奖励,宿城区创业办人员多次上门关心韩凯公司的发展,及时为他排忧解难。有了政府作为“靠山”,韩凯在创业路上更加有底气。
记者手记:“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哪天实现了呢。”马云的这句励志名言鼓励了无数创业者,韩凯也不例外,志存高远与顺势而为冲突时,他选择了前者,他的成功在于有梦想就勇敢去闯,更在于坚持和有能力去折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