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去年11月26日,市委四届六次全会提出,把“产业强市、城乡协调、民生优先、生态立市、创新驱动”作为“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战略。
五大发展战略不仅充分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本质要求,也高度契合宿迁发展实际,成为指引宿迁“十三五”发展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纲领、总路径。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五大发展战略如何精彩起笔、打开新局?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研究人士,共同探究五大发展战略实施路径、方法。宿迁日报从即日起推出“‘五大战略’开新局”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宿迁网讯 (记者 葛明 汪正文 程大伟)建市以来,我市坚持年年都是工业突破年、招商引资年、项目推进年,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有力地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然而,总量不大、实力不强、结构不优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鉴于这一实际,市委把“产业强市”置于“十三五”五大发展战略之首。
“产业强市”是对近年来以工兴市的战略坚守,更蕴含着新常态下转型发展的新愿景。迈进“十三五”,“产业强市”战略如何开好局、起好步?
在1月5日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魏国强旗帜鲜明地指出,必须更加突出“以工兴市、产业强市”第一方略,更加突出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落实产业集聚、企业转型、新增长点培育等关键举措,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做强做优产业链产业集聚抱成团
经济新常态下,我市收拢五指、握紧拳头,聚力打造“双新一特”产业体系,即推动智能家电、绿色建材、功能材料、智能电网四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健康养老、文化旅游四大新型产业规模发展,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机电装备、家居制造四大特色产业转型发展。
“产业体系构建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产业链条完整度、紧密度、强壮度不高以及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研究人士毫不避讳地指出了我市产业集聚存在的短板———纺织服装产业拥有一批龙头企业,但在研发设计、印染等关键环节上存在缺陷;机械电子产业在金属表面处理、模具制造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发展不足……
向外看,做强产业链,加速产业集聚成为各地不谋而合的选择。
重庆形成了“5+6+800”笔记本电脑产业集群,成为全球最大的笔电产业基地,企业在一小时内能够采购到80%的零部件;常州围绕整机、整车、终端类产品发展导向,去年十大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占全市总量的33.3%,创造了52.6%的产值增量贡献度。
种种实践表明,通过建链、壮链、强链,全产业链的构建推动了产业集聚发展、扩量提质。对此,我市坚定不移、深入推进,有关专业人士也有自己的期待。
“引导各地围绕‘2+1’产业定位,深入研究产业链条和发展趋势,梳理产业链缺失环节、关键环节,按照招商指导目录开展定向招商,全力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填补产业链空白的重点项目。”谈起做强产业链的举措,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思路清晰。
与此同时,还将根据去年情况,完善宿迁市产业地图网站,更新各地“2+1”产业及企业数据库,为产业运行分析打下基础。
针对产业协作配套不深、衔接融合不紧的现状,宿迁学院商学院副教授涂在友打了个比喻,协作机制和平台就像黏结剂,让同源企业、同类企业、关联度较强的企业良性互动,牢牢地黏着在一条产业链上。他建议,通过构建产品配套、沟通合作的互动机制和服务平台,加强产业链内部的价值交换、产品服务输送,实现从简单的集聚向深层次的耦合转变。
着眼中高端还需要在更高层面、更广领域谋篇布局。对此,有研究人士建议,抢抓“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加快走出去步伐,抢滩布局新兴产业、前沿产业,融入世界产业链条,参与全球一体化产业分工。
发力结构性改革 走好转型升级路
有这样一组数据发人深思:2014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位居苏北第三,但大企业、大集团数量不多,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企业仅32家,分别比徐州、盐城少186家和56家。
规模不大、带动力不强、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依然是我市企业发展的症结所在。经过多次调研论证,市委、市政府提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最现实的路径就是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最有效的抓手就是深入实施企业培育“511”工程。
去年,我市完成兼并重组企业59户,300户超千万元技改项目累计投资177.9亿元,新增挂牌上市企业7户、股改企业20户,新增开票销售收入超2000万元企业280户。
方向不变,决心不移。“今年,将把‘511’工程作为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倾力做好化解融资难题、组织考察培训、实施政策助企、帮助开拓市场、深入会诊会办等十个方面工作,继续深入推进兼并重组、技术改造、股改上市、规模发展四大行动。”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话语坚定。
抢占研发制高点、做好渠道服务,向“微笑曲线”两端发力,才能真正“笑”起来。涂在友认为,尤其要做好先进技术的引进、研发、运用,推动现有产业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改造,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研发机构设在宿迁,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创新主体是企业,关键还是人才。要招商更要招人,招商和引智要双管齐下。”在宿迁学院商学院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嵇正龙看来,还要健全人才机制、完善人才结构,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来宿迁创业发展。
此外,今年将迎来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等一系列机遇,他建议抓住有利契机,更大力度支持企业股改,加快上市步伐,借助资本市场促进存量转型升级。有关部门则要在政策扶持、工作指导和帮办服务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和充分保障。
培育新的增长点 激发经济新活力
2月14日,在全市2015年度目标管理总结表彰暨2016年度目标责任签状大会上,魏国强掷地有声地指出,稳定经济增长、加快转型升级,必须依靠一个个高质量的增长点来拉动,必须依靠一个个高端项目来支撑,最终还是要通过持之以恒推进招商引资来实现;2月17日,全市重大项目、为民办实事项目暨中心城市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作会议接踵而至,再次聚焦项目建设。
密集召开的高规格会议向全市上下发出了加快项目建设的强烈信号。以项目建设培育新增长点,我市牢牢把握、全速推进、全力实施。当前,各地已轰轰烈烈地掀起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园区招商热潮。
“招商引资对于宿迁发展而言功不可没,一大批好项目落户宿迁,但也有一定数量的项目并不符合招引初衷。”嵇正龙结合自己的调研提出,不少招商人员对项目缺乏专业化考量。他分析,这是由于以往招商机制比较松散,考核制度具有短期激励性。
他建议,适时调整招商引资的考核机制,不能过多看重投资强度,而要注重项目质量和效益,加快招引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大、科技含量高、财税贡献高的“两大两高”型项目。
招引的项目落地后,一鼓作气建项目、一以贯之推项目尤为重要。今年,我市共实施重大项目300个,年度计划投资753.9亿元。
“每个项目建设有牵头单位,运作有专门班子,落实有专人负责,同时积极争取重大项目建设用地指标,搭建信息共享、资金对接平台,让重大项目推进‘无障碍’。”说起项目推进机制,市发改委副主任赵伦军悉数道来。据介绍,市重大项目办每月还将实地查看项目进度,及时督促整改,促进项目建设单位加快投速、扩大投量、提升投效。
培育新的增长点,我市可谓多措并举、多向发力,其中,大众创业同样亮点纷呈。我市提出,今年将深入实施“百千万”网络创业培训计划,加快新型孵化器建设,高标准打造市县乡村四级网络创业载体,真正让想创业者低门槛进入、初创业者低成本运营、创大业者低风险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