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谱写惠农兴商新篇章——江苏民丰农商银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纪实

2020年10月28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网 2019/9/11

近年来,江苏民丰农商银行始终坚定服务“三农”市场定位,以创新经营为抓手,以金融普惠促进创业富民为导向,扎根宿迁本土,深耕地方金融,服务“三农”的综合实力不断壮大,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农村金融发展模式,谱写了惠农兴商新篇章。

1 聚焦结构调整,增强支农支小服务能力

2017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金融工作要回归本源,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指出:农村金融机构要回归本源,将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2019年1月14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推进农商行坚守定位  强化治理 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的意见》。

近年来,江苏民丰农商银行主动优化调整业务结构,将业务重心回归到“三农”和小微定位中来,聚焦聚力,增强支农支小硬实力。

自2016年底以来,该行主动调整信贷结构,压降大额贷款、控制资金业务规模,将有限的金融资源更多投向“三农”和小微领域,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截至今年6月末,全行各项贷款余额200.6亿元、户数7.06万户,较改革前分别增加50.91亿元、4300户,增幅分别为28.44%和6.48%。通过开展柜面优质服务、创新结算渠道以及开展驻村便民服务等多重措施,着力加大对个人储蓄业务的营销力度,增强对广大居民及农户储蓄业务粘贴度。截至今年6月末,全行各项存款余额230.62亿元,较改革前增加42.8亿元、增幅22.79%,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59.77亿元,较改革前增加44.56亿元、增幅38.68%;对公存款70.86亿元,较改革前下降1.75亿元、降幅2.41%,存款客户服务面显著提升,负债结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同时,该行坚持向管理要效益,将经营决策权前移,按照支行地理区位情况成立七大业务管理部,进一步缩短管理半径,下沉服务重心,提升对市场反应的灵敏度和管理效率。

2 聚焦服务优化,着力提升金融服务体验度

充分发挥地方法人机制优势,围绕高效服务,坚持科技赋能,着力在管理流程、服务平台创新下功夫,有效提升服务效能。创新“三台六岗分离”信贷管理模式,由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化管理和分离制衡,实行流水化、标准化作业,配套上线运营管理系统,实现移动式、全天候实时在线操作与管理。以前一笔贷款从申请到发放需要5—7天,现在仅需1—3天,有效提高了贷款发放效率。围绕诚信宿迁建设,转变传统贷款重抵押担保思维,从第一还款来源着手,大力推广信用贷款,解决贷款户贷款保证难题,提高贷款可得性。截至今年6月末,全行各类信用贷款余额19亿元,占各项贷款的9.47%,较年初上升1.27个百分点。

开展科技赋能创新,让体验更好。积极创新“互联网+”新型服务模式,以“宿速e”手机APP贷款服务平台为载体,先后推出了“农e贷”“融e贷”“商e贷”“快e贷”等多种线上信用贷款品种,平台业务办理过程全线上自助操作,办理一笔贷款由线下的1—3天,缩短为线上的10—30分钟,实现“流程多走网路、客户少跑马路”的高效能产品体验。截至今年6月末,“宿速e”注册客户18.11万户,授信余额7.02亿元,用信余额3.38亿元。

3 聚焦乡村振兴,着力提升涉农金融服务便利度

坚守农村主阵地,着力在涉农贷款覆盖面和便利度上下功夫,全力满足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新需求。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138.82亿元,较年初增加7.1亿元,增幅5.4%。

为了让金融惠及千家万户,该行深入推进“阳光信贷”提质升级工程,开展“家庭授信”“阳光信贷”标准化平台建设,以“宿速e”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客户数据信息,推动农户“阳光信贷”由线下向线上转移。围绕家庭农场、农村经济合作社、电子商务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积极进行个性化产品定制,服务农村产业转型,先后推出了“电商贷”“瓜蒌贷”“金土地”“水产养殖贷”等经营类贷款,不断细化农户贷款服务品种,满足农村地区不同类型经济主体发展需求。

同时,抓好金融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按照《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要求,以新一轮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名册为依据,逐户上门走访,强化规范管理,做到精准“滴灌”、应贷尽贷。今年以来,全行新投放扶贫贷款金额6540.33万元、户数1988户。

4 聚焦实体经济,着力提升小微企业服务精准度

大力开展服务模式创新、服务流程优化,不断提高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和水平。

针对小微企业贷款担保难问题,该行创新推出了“企信贷”“宿微贷”“豫微贷”等纯信用贷款,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免担保、免抵押、到期免还本续贷,纯信用、循环使用,有效降低了小微企业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截至今年6月末,已累计为341户无担保、无抵押企业发放信用贷款4.95亿元。

深入园区企业实地走访调研,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特点、融资需求的研究,开展金融产品定制化服务,重点服务轻资产的新兴小微企业。目前,该行已针对科技型初创企业,研发推出了轻资产系列信贷产品——“IT科技贷”“激光贷”“企乐融”等多款贷款产品。

成立小微企业服务中心,实现小微企业服务专设机构、专业人员、专题创新、专项考核,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专属金融服务。同时,借助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发展的契机,利用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以及市人行企业信用等级认证管理系统,加强信贷调查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降低调查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小微企业贷款发放时间由原来的7天,缩短为现在的3.6天。

5 聚焦科技支撑,为精准服务提供智慧大脑

该行制定了大数据发展战略规划,以“平台化、自动化”为目标,计划利用3年时间逐步建成集采集、存储、分析、展示、应用于一体的适合全行发展战略的大数据应用体系。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规划在标准数仓TD模型的基础上,以大数据平台为核心搭建新型数据仓库。新数仓主要分为数据基础层、中间层和集市层,通过有效的数据整合,为数据管理、监管报送、业务分析、商业决策等方面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码通”收单系统功能和资金清算模式在全省同行业中具有领先地位,各兄弟单位纷纷前来参观学习,并主动要求接入该行的收单系统,开展项目共建。通过“一码通”金融科技系统的技术共享,该行既扩大了在同业和市场上的社会影响力,又分摊了项目建设和开发费用成本,实现一举多得。同时,通过与本地第三方科技公司合作,为本地便利店、化妆品、服装等零售行业提供进销存系统支持,精准控制商户的进货和库存,打通整个供应链条,通过科技输出实现科技增收。

当前,该行正与京东城市(南京)科技有限公司就“智能城市”建设涉及的各项金融职能,以及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人工智能、“城信贷”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目前,双方已经就基于城市信用积分体系,打造助力本地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城信贷”贷款产品展开合作,该产品旨在重点解决“银行看不透企业”和“企业找不到银行”的不对称问题,提高本地企业融资效率和信贷投放精准度。(民轩)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