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全民阅读让宿迁书香四溢

2020年10月30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网 2019/9/18

宿迁网讯(记者  汪学飞 通讯员 朱瑞  任海涛)中秋假期,宿豫区新庄中心学校的兰兰和燕燕,每天都会到镇上的图书馆看书。燕燕读的是儿童诗歌,兰兰读的是契诃夫小说选,这是她今年以来读的第三本小说了。节假日和周末,镇上的图书馆是她俩最喜欢的地方。

“这个图书馆有两层,建筑面积1440平方米,馆藏图书6万册,实现了和宿豫区图书馆图书统借统还。”图书管理员告诉记者,这里原来是一个废弃粮仓,镇里去年筹钱把废弃粮仓改成了图书馆。从此,这个粮仓就变成了“精神粮仓”。

这样的乡镇图书馆,全市每个乡镇、街道都有。它们在宿迁有一个别致的名字,叫“小镇书吧”。

“小镇书吧”方便了住在乡镇的孩子,农家书屋则方便了那些居住得更加偏远的农村孩子。据市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负责人武汉珍介绍,目前,宿迁农家书屋数量超过1300家,覆盖了全市每一个村居。其中,有8家农家书屋入选江苏省五星级示范农家书屋。

宿迁是外出务工人口大市,全市现有近5万名农村留守儿童。农家书屋和“小镇书吧”一起构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精神粮仓”和第二课堂。

无论是在市区还是在县城,宿迁的孩子们读书更加方便。近年来,宿迁在充分借鉴其他城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打造融入本土元素的城市公共阅读体系,开启了宿迁市民全新阅读时代,让阅读融入生活,让城市充满书香。

“宿迁城区目前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了两个城市书房、23个图书馆分馆、8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15个流动书架、50个城市书巢。它们广泛分布在市区各机关、街道、社区、商业街、广场、景区、公园、酒店内,构成了书香宿迁的文化底蕴。”市图书馆馆长马志春告诉记者,今年还有4个城市书房、一个儿童图书馆即将建成并对外开放。

24小时自助图书馆被称之为“永不关门的图书馆”,集办证、查询、预约、借书、还书、续借等功能为一体。16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宿城区幸福中路的一个自助图书馆。门口有一台自助办证机,记者把身份证放在机器上进行扫描,并投入100元现金,不到一分钟,就办好了读者证。记者用读者证打开玻璃门进入自助图书馆。图书馆大约40平方米,靠墙的书柜里分类摆放着几千册图书。馆内有一台借书还书设备,通过读者证扫码就可以自主借书还书;还有一台电子读书机,读者可扫码下载电子书到手机上阅读。书吧里,几名学生正在静静地阅读。

如何让遍布城乡的书吧书房活起来,充分发挥作用?宿迁的做法是通过举办一系列阅读、写作活动,来引导孩子们认真读书。

“我的书屋·我的梦”暑期阅读征文活动是全省每年统一组织的活动。宿迁每次都精心组织,让孩子们积极参与。2017年,宿迁有11篇征文在活动中获奖,其中,秦露同学撰写的《阅读,就是最好的遇见》荣获一等奖;2018年,宿迁有9篇征文作品在活动者获奖,其中,沈雯丽同学撰写的《翠竹摇醒幸福的书香》获得一等奖。宿迁由于组织有力,选送的征文质量较高,连续两年获评优秀组织奖。

2018年,宿迁又在全市组织了“百盏星灯”乡村青少年阅读培养计划,在全市选择100个村居,每个村居建一个阅读点,由市图书馆为这些阅读点提供图书。同时,从全市乡村中小学教师中招募100名阅读推广志愿者,定期为阅读点提供阅读指导和服务。志愿者们用自己的热情,点亮农村孩子们的未来和梦想。自开展以来,此项活动共惠及农村留守儿童4000余人。

除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开展活动外,宿迁还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开展留守儿童阅读关爱活动。其中,天使之翼读书会发起的“乡村阅读天使行动”影响大、成效好,目前已经在沭阳县、宿豫区、宿城区、宿迁经开区、市湖滨新区、市洋河新区等地建立了10多处阅读点。周末,志愿者们到阅读点开展阅读辅导,带领孩子们诵读《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经典著作。两年来,“乡村阅读天使行动”共举行100余场(次),累计参与学生5000余人。

近年来,宿迁共有8个家庭获评全国“书香之家”。这些家庭都有大量藏书,家庭读书氛围浓厚。

遍布城乡的阅读体系,让宿迁这座文明之城充满了书香。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