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不断在各领域中掀起人们新的学习热情。“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中,明确提出了学习“四史”的要求。
对年轻一代而言,进一步深刻认识和理解当今中国的发展进程尤为重要。中国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只有理解其中要义,才能在实践中坚定立场,把握方向。了解历史事实、理清历史脉络,把握历史规律、得出历史结论,实现知识、价值、行动相融合,是奋进新时代的必然要求。“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学习“四史”不能仅仅是把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史当作知识来学习,更要把握其背后的规律,明白大道之所在。
要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生生不息,文化精神在每个个体身上不断传承。对民族文化发展历史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历史事实既是客观事实,又是主体性的价值事实。正如马克思所说,“历史并不是把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儒家经典《礼记·礼运》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东汉何休明确提出“三世”的概念,认为社会发展是从“据乱世”“升平世”最后达到“大同世界”。“大同世界”就是对理想社会的描述,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后有康有为明确地把“春秋公羊学”的“三世”、《礼记·礼运》的“小康”“大同”与近代进化论思想融合在一起,系统地提出了“三世说”历史进化论。
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助于我们通过中西方比较,了解中西哲学思想根本进路的不同在哪里,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何中国不具备资本主义产生的基本条件,为何在中国历史上发展不出资本主义。
“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思想与时代同行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跟上时代步伐,“不能身子进了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过去”。历史有其延续性和传承性,学习“四史”不能忽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个土壤,只有知道自身的来处,才能更好地找到未来的方向。
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学
“四史”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要通过学习,真正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比如,在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我们要弄明白的一个问题是:如何看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共存。迄今为止,所有私有制都是感性类力量的保存形式。马克思告诉我们,当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发展到不能再容纳感性类力量,就会有新的突破。比如,我们最熟悉的资本就是历史的类力量的保存形式。一旦资本这个形式不能再容纳这个类力量,不能驾驭这个类力量,并且感性类力量与个体产生更加激烈的对抗、对立,那么社会发展就到了重新提出由更适合人性的个性(即回归更多人的本性要求)来感性地驾驭社会力量的革命要求。这个革命不一定是暴力,也可以是社会结构的进一步更新。这也是社会主义有能力驾驭更多感性类力量的理由,因为社会主义具有更多符合人性的制度设计。当然,这是一个历史过程,需要社会资本的极大发展。
《共产党宣言》庄严地向全人类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意味着,资本主义一定要灭亡,共产主义一定要胜利,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住的。但是唯物辩证法指出,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面,是资本主义自身不可拒绝的因素,资本主义的发展有赖于来自社会主义的压力,从而生发出不断自我矫正的积极力量。这也就意味着,资本主义不是一下子走向灭亡的,在这个过程中,它会进行自我调整与修复。而共产主义作为远大理想,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将会共存。
黑格尔认为,辩证发展的结果,就是否定之否定,进而到达一个新的高度。也就是说,未来社会必然会通过对抗与合作,走向一个更新的未来。因此,我们要站在一个全人类的高度去看待社会主义运动。在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同时,努力寻求如何智慧地与资本主义共存。
学习“四史”,方法论很重要。只有运用正确的方法论,才能透过事物表象,看清其本质。
长期以来,学界存在把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简单割裂的情况,影响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认识。事实上,唯物辩证法包含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之中,马克思是在历史中讲辩证法的,没有历史性的确立,就没有真正的辩证唯物主义。
不同于黑格尔停留于精神理性层面的辩证法,马克思的辩证法立足于现实世界。这一思想最深刻地体现在马克思建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框架中。马克思指出,人类历史的发展来自人类的感性交往和物质实践活动,而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就是讨论在物质利益基础上社会权力的产生和争夺,这一人类历史现象根源于人们的感性活动,同时也是理性的来源。具备了这样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坚实立场,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和理解历史的发展。
坚持这样的唯物史观,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四史”学习,尤其是更加透彻地理解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从而更清楚什么样的改革才是当下所需要的、才是历史的必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
来源:上观新闻 2020年9月11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