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深化“职工之家”建设 激发工会工作活力

2020年10月23日 10阅读 来源:南昌经开区 2016年5月5日

近年来,南昌经开区工会围绕“现代工业区、山水空港城”的发展目标,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推进“十百千万”行动,面向职工、服务基层,大力推行“五个”建家行动,努力打造有为工会、活力工会、和谐工会,为经开区经济社会发展汇聚了强大的“正能量”。

一、创新建功立业载体,推进“奋进之家”建设

创新,是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也是做好工会工作的内在动力。我们秉承创新的理念,以建功立业为切入点,以劳动竞赛为抓手,推进“奋进之家”建设。

(一)丰富载体,激发活力。围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区工会以工业园区、重大重点项目、非公企业为重点,组织区企业广泛开展了精测室员工技能比武、客服知识竞赛、收派员技能大比武、仓管员技能大比武、认证讲师比赛、铲车技能比赛等创先争优劳动竞赛、“工人先锋号”创建活动、合理化建议等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及“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和“节能减排达标竞赛”活动在全区范围内掀起群众性的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和节能减排的热潮,为经开区推动转型升级、促进创新发展争做贡献。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南昌海立电器有限公司收到职工合理化建议1228项,参加劳动竞赛职工累计达万余人次,经开区专利申请量达1400余件,被省知识产权局评为“专利过千件的园区”。

(二)典型引领,关爱人才。区工会注重大力弘扬劳动模范和先进典型的奉献精神,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带动社会的进步。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各类劳模和先进工作者的电子信息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并提高劳模慰问金标准,对困难劳模进行帮扶救助和送温暖服务,最大限度地激发先进人物的工作热情。

二、加强职工文化阵地建设,推进“文化之家”建设。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职工,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工会职工之家建设的一个重要主题。工作中,我们加强职工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培养人、教育人、凝聚人、引导人、塑造人的作用,大力培育新型劳动者,为经开区经济文化建设储备高素质人才。

(一)强化文化阵地建设。区工委、管委会将职工文化建设和阵地建设纳入公共文化建设体系,并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完善“三大场所”建设,使园区有中心,企业有场所,活动有组织。目前,经开区工委、管委会正在区中央商务区建造集办公、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大楼,为我区职工精神文明建设和群众文化建设打造基地。在完善阵地建设的同时,组织开展首届江西省国家级开发区“江投石油杯”乒乓球邀请赛、“兴家风、淳民风、正社风”主题活动、自行车比赛、“奥克斯杯”羽毛球赛、“警企杯”男子篮球赛、首届迎新春书画比赛、相亲联谊等干部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干部职工文化生活,激发了职工广泛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热情,增强了工会的活力。

(二)开展人才提升工程。区工会倡导和鼓励各行业、各企业立足自身特点,将企业文化、行业特色、品牌优势等融入到提升工程中,努力实现职工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双提升。一直以来,区工会围绕“三年强攻计划”,充分运用主流媒体及《南昌工会》期刊、工会网站、微博、微信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争建文明班组、争创文明岗位、争当文明职工、提升职工职业道德素质”活动,并通过开展农民工培训、班组长训练营、女职工素质提升等职业培训工作,引导企业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推动创新型班组建设。同时,以企业的人才需求对接院校的资源优势,逐步完善企业与高校人才培养合作机制。目前,形成了南昌海立与华东交大“3+1”校企合作等培育模式。

三、完善利益协调机制,推进“和谐之家”建设。

全区各级工会坚持依法做好职工维权工作,通过开展“二大”维护工程,完善利益协调机制,有效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职工权益上足“保单”,着力构建职工“和谐之家”。

(一)抓思想,提升职工维权意识。区工会广泛开展“依法治国?职工践行”法律宣教等活动,通过召开职工代表座谈会、送书籍到企业、微信宣教等方式,加大民主管理、工资集体协商、职工维权等知识的宣传力度。三年多来,区工会印发法律法规文件2万余份,发放维权书籍、期刊3000余本,多次组织职工参与法律知识竞赛。2013年,区工会荣获“2011-2013年江西省工会‘六五’普法工作优秀单位”荣誉称号,在2015年全总“六五”普法调研检查组调研检查中,我区普法工作得到充分肯定。

(二)抓机制,维护好劳动经济权益。区工会建立法律援助律师与工业园区联系制度,不断建立健全群众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减震器”和“减压阀”的作用。指导督促用工单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大力开展农民工工资清欠维权行动,推动建筑施工企业落实农民工工资“月结月清”,对矛盾突出的企业实施重点监控。截止目前,区工会联合区人社局、安监局等有关部门,深入企业进行联合执法检查,及时化解各类劳资纠纷,共同调处侵害职工、农民工合法权益案件多起,帮助农民工追讨欠薪500余万元。

四、大力实施帮扶工程,推进“幸福之家”建设。

让不同层次的职工分享社会发展成果,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既是工会工作的基本内容,又是提高工会组织影响力、感召力的有力手段。在工作中,我们针对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区工会充分发挥“职工之家”的优势,创新工会服务职工方式,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发挥服务者的作用。

(一)拓宽绿色通道。区工会以“面心实”、“十百千万”、“民情家访”、“三争一提升”、“企业大走访”等活动为载体,以“区、镇(处)、村(社区、企业)三级帮扶网络”为渠道,深入开展“进百户企业调研”行动,建立健全挂点联系企业、调查研究、走访慰问工作机制,全面了解生产经营状况、劳动关系变化、职工生产生活和权益实现等方面的情况。截止目前,区干部职工建立联系点135个,联系职工群众1500余名。

(二)贴心服务职工。区工会坚持从职工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出发,以“帮万名职工解困”、“面心实”等活动为载体,建立健全困难职工基本情况档案,健全特困职工跟踪档案,对困难职工情况实现了全覆盖,帮扶工作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实现困难职工管理动态化;对特困职工实施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由节日型向日常型转变,实现送温暖活动常年化。建立稳定有效的资金筹措机制,如鼓励、支持、引导南昌欧菲光、江西顺丰速运等企业成立专项救助基金,大力开展职工互助保障工作,帮助困难职工及其子女解决生产、入学、就业等实际困难,延伸帮扶内涵,将工会帮扶纳入了社会救助的大格局,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实现送温暖活动社会化。2015年,区工会“冬送温暖”走访慰问308人,“金秋助学”资助10名困难职工子女上学,“夏送清凉”发放西瓜、草帽、避暑物品等,9月免费为500余名环卫工人和6名困难女职工做身体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免费为315名职工购买互助保险,全年发放困难帮扶资金28.92万元。

五、创新工会组建方法,推进“规范之家”建设。

“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做到“哪里有职工,工会就组建到哪里”这是全总对基层建会的工作要求。为落实这一要求,区工会不断拓展建会领域,努力把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成广大职工乐于参与的“规范之家”。

(一)坚持建家标准。区工会扎实推进“建千家工会组织”行动,突出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建设,重点加强“两新组织”工会组建和农民工入会服务工作,建立工会领导挂点督查机制,着力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到2015年,区工会成立基层工会430家,涵盖法人单位629家,新增农民工入会数1400人。为加强规范化建设,区工会抓紧抓实“双亮”活动,逐步完善规范镇(处)、村(社区)及行业工会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不断推进“会、站、家”一体化建设。

(二)坚持典型引路。区工会以“全国职工书屋”晨鸣纸业、“全国职工之家”南昌海立等为引领,推动奥克斯、欧菲光等规上企业完善妈咪小屋、职工书屋、桌球、乒乓球、健身房等工会活动场所建设。同时,引导企业建家重点和立足点放在部门、班组、车间“小家”建设上,做到“有计划、有布置、有措施、有检查”,以“小家”促“大家”,抓实抓牢建家工作。2015年,我区教育行业工会联合会荣获“省职工之家”荣誉称号,南昌立健药业有限公司行政事务部工会小组荣获“全国模范职工小家”荣誉称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