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两天,2012年的日历将翻到最后一页。12月28日,宿城区委书记、区人常委会主任李健,区委副书记、区长卞建军分别带领各部门领导分A、B两组,对宿城区2012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果进行观摩,观摩人员亲身“检阅”今一年来宿城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
2012年是“十二五”的关键之年。宿城区以“抢先突破、争先跨越”为基调,以“四大主战场、四条保障线”为抓手,众志成城,务实苦干,奋勇拼搏,主要指标大幅跃升,项目推进实现突破,城乡面貌显著提升,民计民生持续改善,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一是“四大主战场”万马奔腾;二是“四条保障线”万众一心;三是“四大类项目”百舸争流。2012年,宿城区精彩走过每一刻!
经济开发区争奇斗艳
今年以来,宿城区把开发区作为全区经济发展的“四大主战场”之一,集全区之力建设高水平的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宿城经济开发区坚持“宜工则工,宜商则商”、‘产城融合、双轮驱动’ 的原则,科学制定功能分区,优化产业和商业布局,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完善城市配套服务功能,努力将开发区打造成市区的副中心
在徐淮路以北、勇进路以西的地块上,集中打造集酒店、购物、娱乐为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构建商务、休闲、娱乐功能集聚的商务新版块——总部经济区。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辐射耿车、双庄、蔡集、埠子乃至徐州沙集、凌城的商贸枢纽站,成为宿迁对外宣传的新地标。
在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进程中,宿城经济开发区按照“审批项目最少、办事速度最快、服务质量最优”的要求,实行“一站式、一费制”服务方式,全力打造“讲信誉、高效率、优服务”的投资发展环境,努力把宿城打造成八方客商趋之若鹜的投资热土、创业宝地。
在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进程中,宿城区突出政府的引导扶持。2012年,宿城区进一步完善《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奖励办法》,通过政策杠杆、资金手段,重点扶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传统企业创新发展,新兴产业迅速壮大,全力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在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进程中,宿城经济开发区突出发展方式的转变。以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和生物技术等产业为重点方向,在攻坚重大项目中培育新兴产业,在培育新兴产业中突出重大项目,着力引进和实施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投资强度的项目。
在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进程中,宿城经济开发区突出环境保护硬指标。建立以科技含量、投资强度、产出效益和生态环境等为主要指标的筛选评审机制,确保进园的每一个项目既有“含金量”又是“友好型”。
2012年,宿城“工业强区”的思路进一步明确。以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集聚发展为导向,宿城主导产业进一步做优做强,新兴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2012年,宿城“工业强区”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区上下围绕工业强区大目标,以招商选资、扶优培强为抓手,全力打造纺织服装、食品酿造、机械电子、建材产业、新兴产业五大才产业板块。
2012年,宿城区全力实施产业龙头带动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集聚平台提升、产业集约水平提升、产业服务环境提升“五大工程”。
宿城新区日新月异
2012年,作为四大主场场之一的宿城新区,紧紧围绕“以水为脉、以绿为根、以人为本,建设生态宜人新城区”总体定位要求,迎难而上,负重拼搏,规划体系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不断优化,融资渠道逐步拓宽,体制机制逐步健全,新区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特别是2011年以来,宿城新区建设围绕“南延、北拓、西进”战略,大力实施“繁荣一个中心、突破两大片区、做亮两河景观、实现十年跨越”的第二个五年发展规划,着力打造淮海经济区魅力新城区。
建设“百栋高楼”,让新区更高、更靓。两年来,宿城新区共开工建设120栋高楼,总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总投入近50亿元 。随着水木清华、君御名城、月亮城、山水云房等众多项目的先后建成,宿城新区的发展进入“高层时代”。
开发“生态景区”,让新区更绿、更美。随着“印象黄河”、“中轴线景观”等一批大规模景区建设的完成,宿城新区“生态美景”正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还原“第一江山春好处”, 实现“城河共兴”大目标。印象黄河景观工程设计围绕“古河印象”而展开,以“印象黄河”为主题,彰显黄河精神、黄河人文和黄河生态三大内涵,打造集生态、田园、文化特色于一体的省级城市滨水型风景名声区,实现“城河共兴”的发展目标。
打造“一堤、两带、八园、十景”, 展现生态、田园、滨水、文化。印象黄河景观工程主要规划内容为“一堤两带八园十景”, 一堤即古黄河北岸的龙堤;两带即古黄河两岸生态带;八园即奥林亲水园、古河印象园、都市滨水园、人文风情园、生态植物园、文化观赏园、花卉主题园、休闲体验园八个主题园。
徜徉“印象黄河”,领略“十景”美妙。印象黄河景观工程着力呈现“十大美景”:“江山春好”近在眼前、“平湖秋月”夜色阑珊、“威风锣鼓”尤在耳旁、“柳堤春晓”悄然而至、 “酒都花香”沁人心脾……、“十大美景”,美不胜收,让人产生移步即景,应接不暇之感。
流连“印象黄河”,触摸“十大”建筑。印象黄河景观工程精心安排十大节点建筑群:江山、春好“双塔”同起、 “乾隆古船”乘风而来、“朱瑞公园”庄严肃穆,“新城之光”现代文明, “植物馆”里汇集大成……十大建筑,各具特色,让人在绿树掩映之间,发现人文、历史的踪迹。
老城区提档升级
建市以来,宿城区作为主城区,旧城改造“拆迁”始终形影不离,任务繁重。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宿城区通过“阳光拆迁”、“亲情拆迁”、“和谐拆迁”,成功地破解了一个个拆迁难题,迎来了一户户的“乔迁之喜”——广大拆迁户纷纷告别破旧房屋和落后的生活方式,高高兴兴地搬入新居,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实现快速、平稳、和谐的目标在于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顺“民意”。 市委、市政府站在民生的高度,以全局的视野,以发展的眼光,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追求,顺应了民意,得到了支持。
实现快速、平稳、和谐的目标在于市委、市政府的政策得“民心”。坚持“先暖心房、后拆旧房”的大原则,在制定具体征收政策时,尽量让利于民,从而赢得了民心。
张庄路、国土广场西侧危旧片区改造涉及被征收户2495户,企业单位18家,征收面积近50万平方米。是市区进一步加快危旧片区改造、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又一个惠民工程。
项目于去年8月启动实施,按照“依法征收、和谐征收”的工作要求,在相关各单位通力协作下,征收工作进展顺利。主要做法:一是凝聚组织合力。动员各方力量,形成街居、征收办、城管、评估公司、拆除公司“五位一体”征收工作机制,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二是公开征收过程。严格依法征收,邀请新闻媒体全程跟踪监督,保障工作政策透明、公开公平。三是现场法律服务。设立“法院服务征收工作办公室”、“党员干部监督办公室”、“群众监督办公室”等“五个工作室”,强化司法、媒体、群众、审计等“四方监督”,得到广大居民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推动了征收工作又好又快。
公平、公开、公正,严格依法征收。在房屋征收地设立新闻媒体监督室,“法院服务征收工作办公室”、“党员干部监督办公室”、“群众监督办公室”等“五个工作室”,强化司法、媒体、群众、审计等“四方监督”,……一系列阳光的惠民举措,得到广大居民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实现了依法征收,和谐征收。
农业农村欣欣向荣
围绕“扩量与提质并举、品牌与市场齐抓、园区与龙头共建”的发展思路,宿城区坚持规划引领、龙头带动、突出重点、扶大扶强的高效农业发展思路,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扎实工作,奋力拼搏,现代高效农业工作取得了持续快速发展。
在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过程中,坚持实行培龙头、建园区、强加工、创品牌、大招商、抓投入多措并举。始终坚持提质与增效相结合,大力发展蔬菜特色产业。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致力打造“中国知名、江苏一流”现代农业产业园,以绿港为核心,在宿迁建成2个加工物流配送中心,2个网上销售平台,1个合作社联盟,20个专业合作社,18个生产园区,涉及生产基地1.2万亩,年产值2亿元。对推动当地乃至全省的现代农业发展,振兴民族种业将起到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在生产上,不再单单扩大种植规模,更加注重提质增效。以绿港、百利为龙头带动,全区设施蔬菜产业带规模进一步放大。在发展设施蔬菜的同时,鼓励南蔡、罗圩、埠子、屠园等蔬菜种植集聚区露天蔬菜的种植,加快做大蔬菜特色产业,宿城设施蔬菜区域板块特色进一步彰显。
2012年,宿城区大型水利工程项目涵盖“河道治理工程、南水北调洪泽湖周边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农村河道疏浚整治”等各个方面,大大提升了全区水利水务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的水平。
与此同时,宿城区完成首批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任务,进一步改善农田水利灌溉“最后一米”问题,改善灌溉面积16.92万亩,新增、恢复灌溉面积1.9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提高到82.5%,旱涝保收田占比提高到75%,节水灌溉面积占比提高到54.5%,小型农田水利管护标准化率达到67%,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达到81.36%,2012年,获评全国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先进区。
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宿城区坚持用群众工作统筹政法、信访、社会管理创新等工作,着力创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2012年,宿城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2006-2012年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荣获“六连冠””。
宿城区紧紧抓住城乡统筹土地管理创新试点的重大机遇,加强领导,科学规划设计,精心部署实施,全力推进试验区建设。目前,试验区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之中。相信,随着试验区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成子湖周边仓集、中扬、屠园等乡镇的整体环境将发生彻底变化,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将显著提高。同时,试验区建设也将为全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闯出新路、作出示范。
坚持“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健全、特色鲜明、生态优美”的原则,突出科学合理、高点定位,确保基础设施向下延伸、公共服务全面覆盖、辐射能力大幅提升,正逐步实现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大目标,全区小城镇进入新一轮大建设、大繁荣时期。
回顾过去的一年,宿城区全力奋战“四大主战场”,着力构建“四条保障线”,众志成城,务实苦干,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实现了年初确定的总体目标。
展望新的一年,宿城人将进一步大力弘扬“早干、快干、多干、实干、同心干”的新时期宿城“五干”精神,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高效的举措、收拢五指,排除万难,大干快上。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