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道路称为“城市动脉”,那么下水道就是“地下动脉”。目前泗洪县城区共有370公里长的下水道,光是窨井就有近万个。这些纷繁复杂的地下动脉是怎么保持良好运行的?泗洪县市政公司下水道疏通管理维修班的12个工人,是清一色的退伍军人,而且个个都是共产党员。他们不怕苦脏累,甘当“地下动脉”清道夫,打通无数个淤泥堵点,保证了地下管网与水道的畅通;他们是城市里的地下美容师。
脱下军装甘当“地下动脉”美容师
每年的夏季,生活污水垃圾比其它季节更常堵塞下水道、化粪池,这也是他们最忙碌的季节。9月14日,记者在泗洪县城区二里坝小区的一个工作现场见到了这群可敬的人。
当日,只见市政员工正在打开化粪池盖子,带着加长手套,用高压水枪,稀释污物,最后用泵车抽走污水,对于垃圾较多的,不好清理的,还要用手工特制的舀子掏出垃圾,清理完毕后,用车辆一车一车地运走。
现场,他们不但要忍受着恶臭的气味,而且手上、脚上还常沾满污物。队员吴乐清笑着说,这些根本算不上什么,闻臭味,身上被喷粪,这种情况早就习惯了,只要能尽快把下水管道疏通,还居民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再脏再累我们也愿意。
泗洪县市政公司下水道疏通管理维修班成立于2008年,现有12名员工,清一色的退伍军人,个个是共产党员。他们中年龄最大的58岁,最小的43岁,平均年龄51岁。他们12个人负责城区370公里长的下水道,近万个窨井疏通、维护管理以及防汛工作。
一身污泥、一股臭味,是他们每天留给家人的印象。从早到晚,深入地面以下几米深,清除窨井里垃圾障碍物,是他们每天的工作。苦了他们、脏了他们、累了他们,换来了城市“地下动脉“的畅通。
如今,他们被称为市政工作的“尖刀班“,想当年,他们在部队个个都是好战士。周波,在部队5次荣立“三等功”,汤华,3次荣立“三等功”……今年上半年,该班被市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
冒生命危险下井搜寻清淤水枪头
除了苦脏累,他们的工作也时常和危险相伴。但是对于这群上有老下有小的“4050”市政下水道工人来说,面对这样的工作他们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据副班长祖方回忆,2009年秋季,在泗州大街原时代超市附近,由于下水道堵塞,污水四溢,给行人交通带来十分不便,接到通知后,他带领人员深入现场勘查,架起疏通泵车,开始操作,由于这里是人流最集中区域,下水道垃圾袋、竹签、渣土、石块等杂物较多,施工时,高压水枪头常被卡在下水道夹缝里或掉落在下水道里面。
那时候,一个枪头2000多元。祖方带头下去捞枪头,他身上穿着皮衣(专用雨裤,到胸以上部位),腰里系着绳子。下水道大约6米深,井下最危险的是沼气,如果通风不好,人下去很容易中毒,晕倒井下。当时祖方全然不顾个人安危,一心只想把枪头捞出来,到井下,祖方觉得头晕喘不上气,他深知沼气正在一步步威胁着他。
既然下井就要争取找到枪头,经10多分钟井下摸索,终于找到了枪头,接着摇摇铃铛,井上面的队友把他拉了上来,祖方满脸污垢,并且已出现轻度中毒现象,这是他多年来记忆较深的一次经历。“明知有危险为什么还要下去?“这位四十多岁的汉子憨厚地笑着说:“谁下去都有危险,况且我比较熟悉这段井下情况,我是他们的副班长,遇到危险我因该冲在他们的最前面。”
服务百姓的市政110排涝抢险他们冲在最前
2012年7月4日,大雨倾盆。城市防汛抗涝的紧急关头,下水道班的退伍军人们,迅速集合,大家冲锋在前,迅速投入抢险,清除淤泥杂物,疏通排水管道。
泗洪县老工人路由于地下管道陈旧,地势低洼、管径小,一下雨,路面大部分浸泡在水中,由于雨水过急,雨水排泄不畅,有几辆汽车在水中熄火,过往行人挽起高高裤脚艰难行走。下水道班全体人员早上就赶到,迅速撬起窨井盖排水,由于雨水超过窨井高度,每人负责一段,来回看守,直到晚上11点雨水退到安全线,大家才拖着疲惫身体,放心回家。
“多年来,每当遇到暴雨、强降雨的时候,我们下水道班的战士总是一次次冲在最前面去抢险。我们感觉责任光荣,看到积水退去,市民们舒适出行时,大家有种集体自豪感,城市离不开我们。”周波骄傲地说。为了更好地服务百姓,泗洪县还设立市政热线电话,并积极与公安110报警联动,快捷地为居民服务。
热线开通后,这群可敬的工人更忙了。一接到电话,他们就闲不下来。仅今年上半年,他们在泗洪县步行街、大排档一条街、孙河小区等现场清理生活垃圾、化粪池80余次,清运生活垃圾400余吨。(申轶群)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