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宿迁市按照中央、省部署要求,坚持边督边改、立行立改,做足、做细工作机制、宣传载体、宣传队伍“三篇文章”,组织发动各方力量,不断扩大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覆盖面、知晓率、震慑力。
“瞄准”根源,细化清单,补全工作盲区。以问题为导向,细化责任措施、整改时限,明确工作职责,排定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发动任务清单。对行业监管部门、重点场所和景区、商超、宾馆酒店、KTV、游戏厅、小餐饮、建筑工地、商业大屏、高炮等重点部位的宣传标语、靠牌海报充实完善、查漏补缺,对乡镇、村居、偏远地带的宣传工作细化优化。要求各地各相关单位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和平台,采取LED播放、“小喇叭”反复广播、展板巡回展示、发放宣传传单等多种方式,强化集中居住区、小区、背街小巷、集市等重点地段的宣传力度,切实改变城区好于乡镇、乡镇好于村居、主干道好于背街小巷和偏远乡村及宣传载体“临时性”的现象。
搭台“唱戏”,全媒发力,营造浓厚氛围。保持节奏,统筹谋划,进一步加大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报道力度,实现了全媒体、全角度、全时段、高频次的宣传。江苏法制报、江苏政法等省级媒体刊发稿件10余篇,宿迁日报、电视台《扫黑除恶进行时》新闻专栏刊发稿件50余篇,转发、自制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政策解读50余篇,集中推出一系列综述报道、典型报道、重大案件报道、“打伞破网”以案说法报道。大批人民群众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积极行动和反映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加强、社会治安秩序稳步好转的可喜变化被广泛宣传。传统媒体、新媒体连续刊播扫黑除恶宣传公益广告,开设扫黑除恶开机画面、横幅、游字,置顶通栏幻灯横幅。各单位微信政务公众号、微博、门户网站开设扫黑除恶版块,开展高密度宣传,并利用微信工作群、服务短信群发系统,向条线内工作人员和服务对象及时转发专项斗争相关信息。各地编排一批通俗易懂的顺口溜、快板、“三字经”、说唱、广场舞、戏曲等节目,创作一批基调鲜明的微视频、动漫作品、书法画册、专题文艺汇演等,深入基层集中宣讲。结合当前农村“三夏”大忙、农民返乡的有利时机,依托“村村响”广播设备和“秸秆禁烧”宣传载体,组织语音宣传车、流动巡防车、高音喇叭,在大街小巷、麦田地头不间断宣教,进一步扩大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靶向出击,精准推送,强健工作“肌体”。加强对党员干部群体的宣传引导,在宿迁干部学院平台、党员e家平台和江苏先锋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开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学习专辑,举办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知识线上培训班和全市“扫黑除恶主题远教固定学习日”活动,组织党员干部11万余人参与线上学习和专题考试,并在机关“主题党日”“干部学习讲堂”活动中,融入政策知识、案例警示教育学习,开展全员应知应会知识测试和争当党员先锋承诺活动。在全市组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成果展观展活动,面向公众开放的同时,有序组织全市村(社区)“两委”成员、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员单位工作人员、青少年学生观看展览,三类群体已观展人数5.5万人。结合“阳光扶贫”三夏助农走访活动和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依托全市7万余名“挂村包户”责任人和5523个网格单元,把扫黑除恶纳入结对帮扶和网格治理工作重要内容,组织“挂村包户”责任人和网格员走村入户进社区,开展政策宣传、发放传单、问卷调查、志愿服务,重点讲解12类黑恶势力表现形式和举报方式,提高群众对黑恶概念的分辨能力,营造全民参与举报黑恶势力的舆论氛围,传播公平、正义、法治理念,持续提升群众的知晓率和关注度。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