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江苏宿迁:深挖网络富矿 打造生态名城

2020年10月23日 10阅读 来源:人民网 2015/4/10

宿迁位于江苏省北部,因为地势低洼,古运河和黄河故道穿腹地而过,频遭水害,人民不得不昼夜迁徙,所以得名宿迁。这座用名字记录了曾经的颠沛流离的城市,历经岁月的淘洗打磨,如今已经成为了一座名副其实的宜居宜业之城。

枕水入梦 忘情骆马湖

宿迁北倚骆马湖,南临洪泽湖,京杭大运河与古黄河环抱。骆马湖是宿迁人心目中的母亲湖。它不仅是防御洪水、拱卫下游数百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天然屏障,也因其丰富的物产成为了宿迁富饶的资源宝库。

每年三、四月份,大地春回,骆马湖畔口衔新泥的燕子一至,湖上新的四季轮回便在旖旎的风光中悄然开始了。站立在湖畔,波光粼粼的湖水浩大无边,春风拂面,双目微闭,尽可以将眼前的骆马湖想象成一片碧绿的海洋。骆马湖不仅美丽,而且神奇,湖底不是淤泥,而是足以媲美很多知名海滩的金沙。为逐利而来的采砂船曾经一度给骆马湖的美好带来威胁,今日靓丽如初的盛景,得益于宿迁政府的决断:2013年1月7日,宿迁市骆马湖洪泽湖湖区管理办公室正式成立,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市湖管办的成立旨在强化湖泊管理,规范开发行为,促进湖区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最终保障宿迁的生态文明建设。

骆马湖不仅在政府的大力保护下风韵依然,而且增添了新的风采。站在湖畔栈桥向东望去,椭圆形的园博园主展馆,形似梦幻灵动的“水滴”,被周围挺拔俊秀的乔木环绕着。湖畔,一架飞桥横卧,弧形的跨梁瑰丽如虹,又似一艘等待起航的兰舟。放眼望去,桥身后面碧波浩渺的湖面,构成了油画般的宏大背景。

古黄河、大运河浸润城郭

宿迁人心目中不仅有母亲湖骆马湖,还藏着宿迁的母亲河——古黄河。它曲曲折折流过城市的腹地,肆虐的时候冲刷出这块土地,被驯服之后又是休养生息的居所。它是严母又是慈母,它的身影显现在宿迁的每个晨昏,见证了宿迁每一天的变化。

现在,古黄河沿岸,有的地方杂树生花、芦苇荡漾,已经是城市人休闲活动的场所。站在岸边,看着已成平缓潜流的古黄河,无法想象历史上这条河流曾经多么动荡凶险。

在宿迁,历史上,与古黄河相距很近的地方,便是京杭大运河。它全长1794公里,流经众多城市。大运河宿迁段的独特性,在于宿迁是全国唯一拥有“大运河三个历史阶段不同主航道”的城市。大运河宿迁段共有三部分,隋唐大运河之通济渠(老汴河)入淮河的尾闾33公里,元明间作为大运河主航道的黄河故道(原泗水下游)121公里,清康熙年间为避黄行运而开挖的中运河112公里。

大运河从北向南进入宿迁市,经过宿迁市城区,由西北转向东南,状若弯弓,蜿蜒而过。在弓字背上,古运河宿迁城区风光带,是这个城市一条温柔的弧线。运河城市风光带以运河自然景观为依托,用匠心独运的丰富人工景观要素——雕塑、广场等塑造特色鲜明的分段景观。每每经过一个景观点或者标志点,周围的景色都会在有序中变换风姿,可谓步移景异,极具流动感。运河城市风光带展示了宿迁市从农耕到工业化再到生态化城市的发展历程,既代表着宿迁的“硬景观”,又彰显着宿迁的软实力。

英雄故里 圣君曾游

地灵则人杰。古黄河与大运河之间,徐淮路的东侧,便是西楚霸王——项羽的诞生之地。项王故里,简称"项里",又称为"梧桐巷"。前宫后院的三进院落,建筑风格仿汉式,包括古城门、项羽雕像、项府、项园、将署、项羽故居、项家宗祠、霸王古今馆、虞家老宅等十个主要景点。

宿迁,不仅孕育了旷世豪杰项羽,也吸引了一代圣君乾隆。来到宿迁的游人,几乎无一例外都会从当地人口中听到这样一种说法:“乾隆六次下江南,其中五次都到了我们宿迁。”大运河畔,乾隆皇帝留下的奇闻与传说不胜枚举,若你对这个说法略表怀疑,当地人便一定会推荐你到皂河镇的乾隆行宫去亲眼看看。

处于大运河和骆马湖的交汇处的皂河镇,在运河最繁忙的漕运时代,是一派繁华盛景,船家客商熙熙攘攘。位于皂河镇的乾隆行宫,本名为"敕建安澜龙王庙",已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独特的宫式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自建成的三百多年中吸引了无数人慕名而至。行宫建筑群布局严整、规模宏大、轴线分明、左右对称、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俨然成为了有生命的时空目击者,让五湖四海的来人相信至今还漂浮在大运河上的传说。

如今,大运河依然是“舟楫通南北”的黄金水道,上千吨位的大船往来不绝。

网络创业 淘宝村成聚宝盆

历史故事再精彩,也难掩今天宿迁的光芒,因为,今天的宿迁,创造着奇迹。宿迁毫不犹豫地踏上了网络创业的高速发展之路,创业创富,令人刮目相看。

如今农村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地流入大城市,就业生活,扎根追梦。然而如果来到宿迁的沭阳县颜集镇堰下村,便会发现年轻人几乎都留在了村里,而且每天忙的不亦乐乎。家家户户都可以听到淘宝的滴滴声……

堰下村是沭阳县花木的发源地,花木生产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为了助推花木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该村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就业工程,把拓展网络销售作为解决农民卖花难题的主要途径,积极推行“网店+基地+农户”的花木销售经营模式,大力推进网上创业工作的开展。如今,依托网络进行创业已成为该村花农的创业时尚。据了解,堰下村500多户人家中,共有350户通过阿里巴巴诚信通、淘宝网等平台开设网店680余家,带动从业人员2000余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5.3%,年可实现网络销售收入约1.5亿元。全村卖家日发包裹量约6000-8000单,发货量最大的卖家,一天发包量达到300单。

全国首届“淘宝村高峰论坛”评出的全国首批20个“淘宝村”中,江苏仅三个,宿迁就占了两个;在去年12月召开的第二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上,沭阳县新河镇解桥村、周圈村又被评为第二批“淘宝村”,目前宿迁淘宝村总数达到4个,全市网络创业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超过26万人。

平均下来,宿迁全市每190个人就有1家网店,每20个人就有1个吃网店饭。宿迁的网络经济为何如此火热?市委书记魏国强认为,在网络时代,地球是平的,产业梯次发展、后发地区只能依靠先发地区转移辐射的发展模式正被打破。宿迁市委、市政府把加快推进网络创业确定为全民创业主题主线,树立鼓励支持网络创业的鲜明导向,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典型引领、示范带动,扶持发展、政策驱动,以培育网络创业主体、壮大网络创业规模为重点,以完善服务为支撑,不断掀起全民创业热潮,真正让网络创业成为富民强市新引擎。

宿迁政府鼓励网店“买宿迁,卖全国”,以更好地带动本地经济,尤其是面广量大的农村发展。对此,宿迁倾力构建了覆盖城乡、有线无线结合的网络体系和层次清晰、网络完善的流通体系,助推农民依托网络释放消费潜力,和城里人享受同样的消费服务。逐鹿网络经济,宿迁谋划更多。市政府与京东旗下的拍拍网携手共建了“政府+知名网络平台+市场主体”的电子商务发展新模式。目前,全市网络定制产品生产企业已有100多家,宿城耿车大众村的定制家具,沭阳颜集、新河的定制花卉苗木在业内已颇具影响。

网络创业热气蒸腾,网络经济、实体经济融合互动、比翼齐飞,刷新经济版图,再造城市基因,进入发展快车道的宿迁,将在创富之路上走得更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