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山管理处解决国有农场失地农牧民养老保障问题
近日,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冠山管理处按照省、市、区相关政策,为冠山管理处二个国有农场符合条件的失地农牧民落实养老生活补贴措施,解决了国有农场失地农牧民的后顾之忧,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察民困,多方联系,寻求失地农牧民养老保障的政策支持
据悉,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冠山管理处现有冠山、南湖两个国有农场,原名为江西省金牛企业集团的下属农场,国有土地面积14620亩。由于,原金牛集团由于劳动力缺失,从各地引进农牧民到农场从事农牧业承包,户口也从原籍迁来落户安家,并将原籍土地交出。2003年原金牛集团改制,因这些农牧民非企业职工,没有享受企业改制的待遇,后行政区域调整,两个国有农场划拨以经开区冠山管理处管辖,随着开发建设,这些农牧民租种(承包)的国有土地陆续被无条件收回征用,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非常困难。国有农场失地农牧民的养老保障问题未纳入南昌市被征用农民参加养老保险政策规划,为了解决生存问题,这些农牧民多次到省、市、区甚至国家信访局上访,要求享受南昌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得知此事后,冠山管理处党政领导班子对此情况非常重视,积极与农牧民联系,及时了解详细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向开发区进行汇报,反映这些农牧民存在的特殊情况及目前生存、生活的困难问题。同时,多次就国有土地失地农牧民上访情况与省市各相关部门取得联系,汇报情况,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根据实际向市政府进行了专题汇报,请求省、市寻求相关政策予以大力支持。
市政府郭安市长亲自接访,极为重视,要求成立工作小组,提出解决办法,合理解决国有农场失地农牧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市人保局牵头加强对此事的办理,省、市、区各相关部门领导也多次到实地调研,经开区、冠山管理处协调一系列具体工作,经多次同市人保局协调沟通,由于没有政策支持,无法办理国有农场失地农牧民养老保险。
解民忧,共同谋划,建立失地农牧民养老保障的落实方案
为了妥善解决冠山管理处两个国有农场失地农牧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冠山管理处党委、行政面对国有农场失地农牧民的困境,以人为本,充分调研,反复征求农牧民代表意见,及时对冠山、南湖两个国有农场失地农牧民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借鉴其它县、区的良好做法,因地制宜的提出了具体解决措施进行上报。
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结合实际情况,及时组织专题会议进行讨论研究,经过共同谋划,制定了《国有农场农牧民解除合同后到龄人员养老生活补助发放实施细则》,即对符合条件的失地农牧民进行登记,对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失地农牧民享受每月600元/人的失地农牧民养老生活补贴。同时,要求冠山管理处及时组织落实。
重效率,全面部署,落实失地农牧民养老保障的具体举措
冠山管理处按照《国有农场农牧民解除合同后到龄人员养老生活补助发放实施细则》的要求,落实处社会事务办为责任主体,及时组织两个国有农场工作人员进行政策宣传,联系失地农牧民进行登记造册,完善整理各项相关资料,并加强审核,经核实后办理相关手续。经过连续奋战,已逐步将两个国有农场符合条件的失地农牧民的资料进行了全面整理完善,截止目前,将符合条件的207位失地农牧民养老生活补贴发放到位。并建立长效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国有农场失地农牧民养老生活补贴进行核实发放。
此次落实解决国有农场失地农牧民养老保障问题,受到了冠山管理处全体失地农牧民的一致好评,2015年9月17日,国有农场失地农牧民代表为冠山管理处党委送上一面“为人民办实事,一心为民解忧”的锦旗,既表达了群众对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信任和感激,也是对我们继续做好察民困、解民忧的一种鞭策。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