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央媒看经开:助力传统企业“脱胎换骨”,吸引新兴企业“大展拳脚”

2020年10月26日 10阅读 来源:南昌经开区 2019年6月28日

近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消费日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网、中国青年网、中国新闻网等十余家中央媒体走进经开,深入我区江西金世纪特种焊接材料有限公司,江西情景科技有限公司等地,超常规、多视角聚焦经开区,点赞我区良好的创新氛围和营商环境助力传统企业“脱胎换骨”,吸引新兴企业“大展拳脚”。

创新“焊接”未来,助力传统企业“脱胎换骨”

“目前,全国只有我们一家企业能够做出这么细的无缝药芯钎焊材料,这个材料在技术先进性上获得行业内的一致好评,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我们的钎焊材料直径可控制在0.5mm至3.0mm之间,具有使用方便,焊接时间短,生产效率高,焊接强度高等优点,性能更稳定且使用成本更低。”24日,在南昌经开区的江西金世纪特种焊接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卫群展示了公司的“独门绝技”——超细无缝药芯钎焊材料。

“我们意识到如果不创新,作为传统制造业将很难生存。”朱卫群说,公司近两年研发投入800余万元,并积极与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在新型焊接材料的研发上开展合作。在2019年1月,公司承担的南昌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超细无缝药芯钎焊材料的研发》成功通过专家验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据介绍,位于我区的江西金世纪特种焊接材料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为金属钎焊材料,主要有铜基、银基、铝基、焊膏、焊剂等系列,形状有棒材、丝材、扁材及环状等百余个品种规格。产能和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市场都排前三名。产品有“硬实力”,产量供不应求。目前,该企业已从20人逐步增加为当前的120人,产值也从当初的几百万元快速增长到去年的1.5亿元。

近年来,南昌经开区由“制造型”开发区向“创新型”开发区转型,对照先进工业园区、开发区,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支持并鼓励园区内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通过不断培育创新发展的氛围,南昌经开区2018年研究与发展经费(R&D)再度大幅度增长,投入达到14.95亿元,高新企业总数达到120家,新增高新企业56家。

创业服务4.0,吸引新兴企业“大展拳脚”

通过实施《南昌经开区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南昌经开区为创新创业者提供资金、服务、经验等方面的支持。良好的创新氛围和营商环境不仅助力老企业“脱胎换骨”,还吸引了一批新兴企业在这里“大展拳脚”。

“作为一家数字互动科技与动漫文化相结合的文化科技企业,我们就是看中了经开区的创新氛围和资源优势。”江西情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成五说,作为江西省唯一一家研发球幕飞行影院的企业,短短两年时间,公司已由初期的8人,增加到如今的50余人,年营业额翻了近十倍,并拥有互联网产品及软件插件等6个实用新型专利和4个软件著作权。”

情景科技的迅猛发展,离不开南昌经开区这片创业‘沃土’的孵化。”吴成五说,自落户南昌经开区以来,企业得到了一系列创业资金的支持,还获得了很多客户资源。如果说早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为创业者提供场地、水电费减免等优惠政策的“创业服务1.0时代”的话,那如今经开的创业服务已进入了“创业服务4.0时代”。

在“创业服务4.0时代”,南昌经开区为创业者提供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场地和水电费减免等优惠,而是“资金+服务+经验+资源”的“一条龙”服务。近年来,南昌经开区以发展需求为导向,以高端、高质、高效的平台建设为抓手,着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的“四链合一”,厚植产业发展生态,让创业者有梦想,让创新者有平台。

坚持“软硬结合”,打造“四最”营商环境

近年来,南昌经开区坚持“软环境”与“硬环境”相结合,既帮助企业做好成本的“减法”,更做好服务的“加法”。全面打造出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营商环境。一减一加之间,让辖区企业增资扩股的“雪球”越滚越大。去年南昌经开区招商引资额度和增速双双在全省名列前茅,园区内的高精尖企业逐步串“链”成“片”。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南昌经开区实现园区总收入933.12亿元,同比增长12.23%。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