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省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和改革创新排头兵,南昌经开区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努力打造“五型”政府,持续优化服务方式,坚决一手抓产业,一手兴城市,加速产城融合,努力把经开区打造成配套完善、宜业宜居的现代产业新城,成为全省开发区产城深度融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典范。
一是始终坚持“三大更新”工作举措,助推城区面貌焕新颜。园区规划更新。经开区邀请国内外一流设计团队,以国际视野、前瞻眼光、系统思维,围绕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要求,对全区的城规和土规作了全面更新。园区配套更新。2016年至今,中心城区路网提升改造累计投入资金约80多亿元,已完工和在建的市政道路53条,总长约180余公里。特别是去年以来,经开区围绕“地下、地面、立面”三位一体全面提升和综合、系统、彻底整治的原则,集中力量改造黄家湖路、双港大道等33条道路,这33条道路于2019年6月30日和8月30日分两批竣工。引进、建设南大一附院儒乐湖分院、远程诊断中心、蛟桥医院、七喜医院等,引入、整合豫章师范小学、南昌二中昌北校区、南昌十中昌北校区、财大附中等优质教育资源,近三年的教育投入是前24年的总和。园区业态更新。2016年以来,关闭了10家饲料厂、6个搅拌站、4家洗涤企业,关停了16家违法码头,并据此改造成为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商场酒店、创新创客中心,业态全面更新升级。
二是牢牢把握“三大抓手”工作入口,加快转型升级翻新篇。盘活土地资源。率先实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策略,通过全盘收储、工业厂房改造为商服用房、将工业用地改为商业用地重新协议出让,加快盘活土地。2016年至今,共投入土地收储资金约35亿元,收储土地5500亩,八家企业的工业厂房改造为商服用房。建立邻里中心。为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经开区高度重视标准厂房建设,累计投入约200亿元,总建筑面积超过555万平方米,建成420万平方米,建成面积居全省第一。标准厂房建设好了,如何留住职工、留住企业是当务之急,为此经开区向新加坡学习先进理念,将这些标准厂房功能升级,赋予其生活+生态+智慧等功能,成为工业园区内的邻里中心。推进棚改旧改。2016年以来,南昌经开区大力推进下罗棚改、金牛棚改以及砂轮厂棚改等六个老国企棚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今年还将加快推进江西农大“三家村”棚改、黄家湖周边国企棚改工作。
三是扎实推进“三大服务”工作方式,探索服务企业新模式。为帮助园区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南昌经开区多措并举,用“真金白银”助推企业发展。积极兑现企业扶持政策。截至2019年12月,南昌经开区2019年兑现扶持区内企业产业发展资金61703万元,同比增长32%,资金主要用于全区高新技术项目研发、重大产业项目贷款贴息及生产补助等方面,有力地促进了区内企业的健康发展。着力做好“管家式”服务。经开区积极推行“财园信贷通”“科贷通”工作,开展“百家银行进千企”金融服务“三进”活动,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为银行资金寻找优质项目,为企业寻求信贷支持,积极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要求,极大解决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2019年累计审批放贷金额 4.68亿元,同比增长23.48 %,惠及全区中小微企业 94户。重点支持“创新创业”工作。经开区以项目和合作为引领,扎实推进“两创”平台建设,打造特色载体,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形成了“核心示范,星罗棋布,点面结合,特色发展”的格局。截至2019年12月,经开区拨付“两创”特色载体扶持资金2227万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