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深化改革的推进,我国税制改革的步伐也在加快。2016年5月1日起,我国全面实行了“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营改增”后,地税部门失去了一个主体税种,地税部门何去何从的担忧与争论在干部职工中还是一定程度存在,对干部思想上产生了一定的困扰。地税干部的思想状况随之发生了变化,人心浮动,思想不稳。这就导致了当前不利于地税系统干部队伍的稳定和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因而在当前后营改增时代提高地税干部幸福感变得日益紧迫。
一、后营改增时代地税干部工作幸福感现状
根据发放给南昌市各县、区地税局的300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290份)调查问卷来看,发现进入了营改增时代后,地税干部的工作幸福感现状总结如下:
从整体上看,其中有110位地税干部职工认为自己在营改增后是幸福的,约占37.93%;其中有180位地税干部职工认为自己在营改增后是不幸福的,约占62.07%。具体来看,在营改增前,地税干部的幸福指数选择在80%—90%的干部职工最多,约占75%;而在营改增后,地税干部的幸福指数选择在60%—80%的干部职工最多,约占81%。问卷显示,有76.3%的干部职工认为营改增后工作任务减少了,但其中有65%的干部职工认为营改增后地税主体税种没有了,会出现彷徨、迷茫、失落、工作没有动力等消极情绪。从调查问卷整理出的数据看,地税干部职工认为影响自己幸福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选择“工作任务”的有96%、选择“工作压力”的有97%、选择“晋升与考核激励机制”的有95%、选择“薪酬与福利待遇”的有97%、选择“其它”的有76%,而“其它”主要是“营改增影响”。在营改增后,对于影响自己幸福的因素依次为薪酬的差别、营改增后对工作的焦虑、生活家庭存在的烦恼、与同事间的交际等。
二、后营改增时代地税干部工作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
(一)失去主体税种造成心理焦虑
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划归国税部门征收,对地税部门征收范围以及收入总额的影响较大,地税局所征收与管辖的其他税种都不是很大。此外,房产税的开征还需要很长时间。部分地税干部认为,相关税种如附征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税种有可能从降低征收成本考虑,划归国税部门统一征收,地方地税系统的征管职能将进一步萎缩,地税部门将面临无税可收的“尴尬”局面。而且“营改增”后地税收入规模缩小、部门地位削弱的同时,整个机构的发展趋势难以明朗,地税干部个人的未来走向也因此扑朔迷离,思想波动在所难免,这对地税干部思想上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从而引发干部们的心理焦虑。
(二)征管困境造成心理压力大
“营改增”后相关税收征收方式的影响逐步显现,在“营改增”前,通过多年的征管实践和有效运行,地税部门已逐步建立了一套“以票控税”的征管模式,对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城建税、教育附加的税收监管到位,基本实现了以票控税。随着“营改增”的实行,这些手段将无用武之地。面对房屋出租房产税、印花税、资源税、增值税附加、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等税源实际,地税部门缺乏税源有效监管手段,面临着信息不对称、征管手段不力、税源分散、征管成本大的实际困难,很多干部职感到工作包袱重、压力大。如果他们的工作压力得不到有效缓解和宣泄,就会增加危机感,甚至可能出现忧郁、烦闷等倾向,对周围的事物失去兴趣。
(三)晋升渠道狭窄导致进取意识不强
不思进取,不求上进是形成干部不良作风的思想根源。在当前地税管理体制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基层干部谋求“政治”上进步的空间十分狭窄,有一部分人即使相当“有为”也未必会享受“有位”的待遇。他们对地税事业有贡献,但对社会和单位的期望值过高,个人目标未能实现或者碰到一些自认为不公正的事情,便会情绪低落、心灰意冷,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四)激励机制不完善影响工作活力
现行的考核制度还缺乏规范性、科学性、实用性,未能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的考核机制,很难对干部进行全面、真实、有效地考核。只对干部进行“德、能、勤、绩”简单地定性考评,考核结果不够全面、公允,不能完全体现公平公正,利益分配中“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能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了“份内工作应付干、份外工作不承担的现象。
三、后营改增时代提高干部工作幸福感的对策分析
(一)统一思想凝聚人
我们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加强宣传。不断加强干部思想教育,做好思想工作,引导干部正确认识和对待这次改革。使广大干部职工能够认识到“营改增”立法本意是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避免重复征税,使税制更趋合理,税负更趋公平,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完整和延伸增值税抵扣链条,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树立大局意识,通过学习相关政策,首先从思想上接纳它,然后从心理上慢慢去适应它。
(二)领导垂范带动人
领导干部要亲自调研,摸透实情,科学谋划和安排工作;要开展好经常性的谈心工作,经常找干部职工进行平等、诚恳的思想交流,有效了解营改增后干部职工存在的忧虑与压力,才能为其对症下药,消除焦虑,压力;要加强心理疏导,重视对干部职工的心理健康的维护;设立帮助和咨询热线或者网页栏目,引导和帮补干部职工处理好工作、学习、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问题。
(三)提升素质引导人
组织有关文件、文章的学习、讲解,让干部充分认识“营改增”对深化税收体制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企业发展转型的重要作用,化解种种消极因素:引导分析“营改增”在给地税部门带来阵痛的同时,可能带来的种种机遇,让系统干部从迷茫、悲观的氛围中解脱出来,从而达到精神更振奋、信心更增强、士气更高昂、队伍更稳定的目的,教育干部牢记地税奋斗历程,热情投身改革,心情舒畅的投入工作,尽心尽力的做好工作,在工作中展现地税人的风采。
(四)考核结果激励人
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的评先、使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起“有为者有所得”的分配制度,让多劳者得荣誉、有实惠,使一些无功也无过的“平庸”者、混日子的无为者的切身利益受到影响;给年轻干部创造条件,提供各种锻炼机会,使他们在锻炼中成长,在锻炼中进步;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真正落实到个人,不断提醒干部向目标迈进,最终实现目标,真正使广大干部感受到创业有舞台、干事有天地、发展有空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