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在区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扣“抓项目、兴产业、促发展”这一主线,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认真落实大招商、大建设、大服务政策措施,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着力提升园区功能,努力保障改善民生,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是工业在“要素制约”中强劲增长,继续给力。2011年,全区工业生产在电力紧张、融资困难、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制约下,GDP实现了15.3%的增速,比年初预期目标(14%)高出1.3个多百分点,工业经济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贡献作用功不可没。主要体现在:一是比重不断提高。201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5.3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15%,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86个百分点;二是规模不断壮大。2011年全区亿元以上的企业明显增加,全年产值过亿元以上企业达到79户;三是产业集聚效应明显。2011年汽车机电、新材料、家电、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化工、食品饮料六大主导产业94户企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累计完成工业产值476.24亿元,同比增长36.51%,占工业总产值的87.76%,比2010年比重提高了7.24个百分点,产业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其中汽车机电和新材料产业分别为126.38亿元和133.37亿元,同比增长34.21%和50.5%,占全区工业总产值23.29%和24.58%,初步形成了汽车机电和新材料产业两大“百亿产业集群”。
二是财税在“复杂环境”中稳步增长,实力增强。2011年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27.02亿元,增长28%;实现一般预算收入6.69亿元,增长32.8%。从税收结构看,稳步增长。全年完成税收收入25.42亿元,同比增收6.3亿元,增长33%。从比重来看,质量明显好转。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14.22%,比去年同期提高0.52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94.1%,比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3.6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性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24.7%,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8个百分点。
三是三驾马车在“复杂环境”中协调拉动,持续发力。重大项目有序推进,投资快速增长。2011年,全区上下围绕项目签约率、资金到位率和开工率,建立“项目化、时间表、责任人”促进机制,加快推进了中国恒天、中石化、江铃等国企的合作,K-发动机、中石化江西总部、江铃配套、瑞林电气、江钨纳米合金晶片、苏宁电器江西物流总部、华电分布式能源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落户;促使了格特拉克DCT、大众重工、欧菲光二期等一批项目全面开工;督促了江西钢城、中昊机械、立键药业(异地搬迁)、康师傅等一批项目全面投产。2011年完成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56.41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工业投资为214.29亿元,增长32%。消费市场持续旺盛。2011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2亿元,比上年增长35.5%,增速分别比上半年、前三季度加快7.5和2.7个百分点。尤其可喜的是汽车和石油仍然是拉动消费持续增长的主动力,汽车和石油销售额占全社会品零售总额的53.2%。外向型经济成果丰硕。2011年,全区新批外资企业户数21户,实际利用外资3.74亿美元,增长26.79%,总量列全市第一位;实际利用内资75.95亿元,增长13.11%,总量列全市第二,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资金为48.1亿元,增长30.42%;完成外贸出口额7.08亿美元,增长84.31%。
四是民生工程在“共享成果”中稳步推进,协调发展。民生工程支出稳步提高。2011年,全区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等民生支出合计为19546万元,增支7590万元,其中教育增长110.32%、科学技术增长63.91%、社会保障和就业增长8.7%,教育支出增长14.55%。农村环境面貌大为改观。通过实施农村公路改造、“森林城乡、花园南昌”建设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新农村建设、农村清洁工程,进一步夯实了农村基础设施。民生保障大为改善。全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做到了应保尽保、全面覆盖,实际保障标准位于全市前列。2011年,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数为41737人,参合率达96.4%。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提升。今年共争取上级资金270余万元,全面启动了一批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全区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2011年全区中考重点率提高到42%。医疗卫生事业快速推进。通过实施蛟桥医院改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室)及村级卫生所医疗网络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程等,全区群众就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重点抓好了卫生监督、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疾病防控等工作,确保了全区未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及公共卫生安全事件。
五是城乡建设在“共享成果”中加快建设,完善功能。2011年,全区围绕园区规划、建设、管理三大工作重点,谋划推进了一批有利于提升园区品位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乐化组团规划建设有序推进。“乐化组团”控规初稿已完成,10平方公里起步区土地报批、拆迁安置等前期工作全面启动,相关主干路网工程正在加快推进,投资8000万元的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进展顺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黄家湖东路、青岚桥、中小企业路等一批“断头路”的延伸项目正在抓紧实施,对庐山南大道、广兰大道和玉屏大道进行了整修。功能品质提升快速推进。高标准建成了昌九、乐温段等2大绿色长廊、高品位打造了财大等6处公共休闲广场,高起点改造了庐山南大道、枫林大道LED路灯等3处城市节点,高效率推进了绿色“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工作,与全市同步运行了数字化城管,全区城市管理软硬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