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南昌创新小微企业发展新模式

2020年10月26日 10阅读 来源:南昌经开区 2012年11月6日

11月1日,在国家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昌市人民政府与国家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建南昌(国家)小微企业产业发展示范园。标志着南昌在战略高度重视小微企业所处的环境变化,积极研究对策,创新服务体系,探索化解小微企业在市场经济,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面临发展困境的“药方”。

小微企业是中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石

小微企业与就业、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涵盖了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成为提供充分就业、促进社会稳定、创造巨大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重要力量,也是大企业成长的基础。一个国家的就业和社会稳定,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小微企业的状况如何。数据显示,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小微企业超过1000万户,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提供了85%的城乡就业岗位,最终产品和服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上缴税收占全国企业的“半壁江山”。比较各地区发展实践证明,小微企业的密集程度决定着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小微企业越发达的地区,城乡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就越高。因此,发展小微企业是“亲民强基、创业富民”之路。

小微企业是支撑产业发展和实体经济的基石,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底层力量,是引领新兴产业的先锋。当前全球经济低迷不振,需求疲弱,复苏缓慢,经济运行风险加大,全球的大公司、大企业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投资活动有所减缓,拉动经济发展的力度变小。因此,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稳定就业和社会,更重要的是能稳定内需,稳定信心和希望。

小微企业面临的发展困境亟须破解

小微企业尽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也是实体经济的“小舢板”,由于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等原因,大部分企业带有明显的草根经济特征。在充满风险和变数的经济浪潮中,它们是抗风浪能力较弱的一个经济群体,就像社会中的少年儿童群体一样,是“未成年人”,是弱势群体,一有风吹草动,就可能造成部分小微企业有的关门停业,并很容易引起“蝴蝶效应”,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因此,我们更要认真精心研究小微企业,热心呵护小微企业,关心帮扶小微企业。当前,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是企业小而散,服务难。由于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布局分散等现象,它们所需要的教育培训、技术研发、金融服务、物流服务等公共服务产品又是全方位的,各级政府和部门为小微企业提供的配套服务相对不足;

二是企业先天不足,发展难。大多数小微企业采取家族式管理模式,管理者大多管理、决策水平不高,企业管理松散,财务开支随意性大,不规范。小微企业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投入不足、企业创新上乏力,缺乏持续性发展能力;

三是企业待遇有别,处境难。虽然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少,而且许多部门还设立了专门机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但是与大型企业、外资企业相比,小微企业在政策、资金、土地等对企业发展十分重要、十分关键的资源和要素,往往还存在内外有别的艰难处境。

南昌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上破题先行

小微企业茁壮成长,才有经济发展的光明未来。他们更需要得到关心和保护,急需社会各界普遍关注,急待各级政府在行政管理、税收优惠、金融财政等方面大力扶持,形成有利于小微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宽松环境和社会氛围。今年3月份以来,南昌市委市政府着手谋划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措施,经过大量的调研论证,率先提出了建设“小微企业工业园”的创新思路,充分发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优势,结合园区特点、地域优势,以“小微企业工业园”为平台,集中、系统地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所需的软、硬件发展环境,在呵护和培育小微企业这类“未成年人”方面作有益的探索。

在重大意义上,建设“小微企业工业园”,从民生角度看,是重大的民生实事,做大就业的“蓄水池”,可以更多地提供城镇就业岗位,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从产业角度看,是企业抱团发展的“生物群”,处于同一条产业链上的小微企业集聚一起,互为依存、资源共享、产业互补,形成各具特色的小微企业集群,可以降低中小企业运营成本,创建和谐的“共生”环境;从政府角度看,是试验支持政策的“样板区”,通过集中式、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为小微企业在融资、担保、信用、信息、培训、技术、咨询、创业、市场开拓等方面提供良好的配套和服务,帮助企业茁壮成长,助推产业孵化,升级换代;从发展前景看,是南昌未来产业发展的“新天地”,小微工业园通过另辟蹊径,把无数的小微企业聚集在一起,再通过以小引大,以小推大的模式培育“参天大树”,形成企业的“森林”,这为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找到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

在发展定位上,小微企业工业园通过政策聚焦、服务聚焦、管理聚焦等创新,打造一个为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和个性化服务的样板园区,成为全国破解小微企业发展困境的重要典范,成为有影响的国家级小微企业示范园区。

在发展区位上,小微工业园作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园中园”,位于南昌经开区与新建县交界处,处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先导区的核心区,也是昌九工业走廊上关键节点,所在区域内“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和“水路”一应俱全,具有得天独厚工业发展基础。

在规划思路上,按照“市里主导、区县联合”的原则,由南昌经开区和新建县联合打造。远期规划120平方公里,近期规划60平方公里,一期10平方公里。在园区范围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统一招商准入、统一土地收储”。

在产业布局上,一期10平方公里,重点打造成小微企业核心发展区;近期60平方公里内的小微企业示范园拟打造成一个集小微企业集聚区、综合保税区、配套加工区、物流集聚区、龙头岗工业区等一体的“一园多区,功能叠加”的小微企业示范园区;远期120平方公里的制造业区域向九江方向延伸、对接,打造成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江西昌九工业走廊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产业区。

在服务创新上,以小微企业工业园为载体,为小微企业提供集中服务、专业服务和个性服务,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在集中服务上,所有涉及小微企业的部门,都要通过设立窗口或授权等方式向园区集中,所有涉及小微企业的政策,都要通过一个文本向园区集中,让小微企业不出园区就能实现一条龙服务;在专业服务上,要引导金融、咨询、会计、法律等各种专业中介服务机构向园区聚集,规范政府行政审批等各项事项向园园聚集,为小微企业提供专业的服务;在个性服务上,要根据小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量身定做个性化的服务,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建设国家级中小微企业工业园,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符合党中央、国务院“以民为本”、“发展实体经济”的要求,又是省委省政府开发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先导区的重要内涵,也是把南昌打造成为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的重要举措,得到了国家部委、省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给予了高度关心和支持。经过前期深入沟通,与南昌市政府达成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把一期10平方公里作为南昌市政府与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共同建设的“南昌(国家)小微企业产业发展示范园”,支持指导南昌中小微企业工业园建设,把南昌中小微企业工业园建设提升到国家示范层面,加强战略合作,切实把“南昌(国家)小微企业产业发展示范园”建成功能完善、配套齐全、政策叠加、机制创新的小微企业发展集聚区,推动中外中小企业合作交流的功能区,全面培育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示范区,为探索小微企业产业聚集发展、创新发展树立典范。

11月1日,市委、市政府和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在南昌共同举办“南昌(国家)小微企业产业发展示范园”揭牌仪式,这标志着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的支持指导、共同建设的“南昌(国家)小微企业产业发展示范园”扬帆起航,园区建设站上了一个更高的起点,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熊新辉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