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南昌日报》以《打造宜居宜业现代产业新城——南昌经开区奋力走出产城融合发展新道路》为题,报道我区致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构建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
2019年是南昌经开区产城融合发展取得突出成绩的一年——
民生领域优质高效:南大一附院儒乐湖分院、远程诊断中心、蛟桥医院、七喜医院等先后引进建设;豫章师范附小、南昌二中昌北校区、南昌十中昌北校区、财大附中等优质教育资源引入整合;
产业发展强势上扬:前11月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财政总收入53.5亿元,同比增长8.5%,全区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全区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医药食品等五大主导产业实现业务收入1135.63亿元,同比增长6%;
创新领域惊艳表现:搭建了中国南昌人力资源产业园、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等12大平台,拥有2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国家级众创空间;连续三年成为江西唯一进入全国50强的国家级经开区,营商环境单项指标更是连续三年蝉联全省第一……
一年来,南昌经开区作为全省工业发展的主阵地和改革创新的排头兵,坚决一手抓产业、一手兴城市,加速产城融合,努力把南昌经开区打造成为配套完善、宜业宜居的现代产业新城,成为全省开发区产城深度融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典范。产城融合发展,城区功能品质提升是基础。一年来,南昌经开区功能品质大幅提升,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12月12日,复合型的公益图书馆经开书房一开始运营,就吸引了不少读者。“这里有阅读区、朗读区、有声区、沙龙区,还能共享办公,可以实现我们不同的需求。经开书房的设立,对我们来说,真是一个再好不过的事了。”经开区市民杨林说。这只是南昌经开区实现城市功能提升的一个缩影,如今经开区基础设施城区化改造初见成效,城区面貌焕然一新,门户道路实现与红谷滩新区无缝对接,道路路网全面升级,道路实现绿化、亮化、彩化,公共服务日趋完善,现代化的豫章师范附小、新庐小学投入使用,南大一附院儒乐湖分院、蛟桥医院等即将建成运营,盈石广场、太平洋广场等商业配套逐步到位。城市环境越发优美,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一个现代产业新城已初具雏形。功能提升的同时,南昌经开区更注重项目的全面发展。走产城融合的道路,既要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医药食品装备制造为主的工业,也要发展现代金融、商贸物流、软件开发、总部经济为主体的服务业,做到“接二连三”“二三联动”,更要搭建系列创新平台,实现“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人才链”的四链合一,让开发区成为创新引领的先行区。
一年来,以欧菲光、智慧海派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414.36亿元;以海立、奥克斯为主的家电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72.85亿元;以晨鸣纸业、江钨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22.58亿元;以江铃新能源、百路佳和格特拉克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40.07亿元;一年来,在这些主导项目的带动引领下,南昌经开区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对优质项目的“虹吸效应”逐渐放大,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产业带动发展,一座现代产业新城正在强势崛起。“南昌经开区的产城融合发展,就是要致力于走出一条实现园区向城区转型、由二产为主向二三产联动转型、由制造型开发区向创新型开发区转型的三大转型升级的道路,把南昌经开区建设成一个‘宜居宜业’的现代产业新城。”南昌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赵海东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