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企业频频相中小县城
从合安高速三河站一下来,行不了多远就能看到一片正在施工的厂房,厂房正面竖立着“欧菲光”的巨大标牌。在光学光电领域,这是一个业内巨头。这家年产值超过500亿元,在触控显示、光学光电、生物识别等领域均处在全国乃至世界领先位置的企业,如今选择在舒城成立安徽精卓光显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发展触控显示产业。
“这是我们公司目前最先进的AMOLED柔性显示触控屏技术,华为折叠屏手机采用的就是这一技术。”精卓光显总经办经理林万胜说。
在精卓光显的展览大厅里,记者看到从智能手表的小屏幕到84英寸的巨大触摸屏幕,从普通手机的2.5D玻璃前盖到最新的柔性显示触控屏,各种电子产品令人眼花缭乱。
“我们企业在舒城杭埠工业园区的AMOLED柔性显示触控模组与5G智能终端项目总投资135亿元,目前一期项目已经开始试生产,二期项目将在2021年底投产,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将超过240亿元。 ”林万胜告诉记者。
近年来,一批龙头企业纷纷在舒城落户,为舒城县工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过去我们说,舒城工业是‘满天星星不见月亮’,以规模小的传统工业为主,缺少龙头企业。但今天舒城县已拥有在电子信息、新型显示等领域领先的龙头企业,并带动了一批上下游企业,而且和合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挂上了钩,让舒城工业发展有了‘月亮’。 ”舒城县经信局局长翟恩东说。
该县经信局提供的相关资料显示,舒城经济开发区累计承接长三角转移项目31个、总投资149.1亿元;承接珠三角转移项目20个、总投资245.1亿元;承接合肥都市圈项目39个、总投资91.16亿元。
如今,舒城县拥有规上企业163家,工业总产值达到270亿元,在全省稳增长促转型成效明显地区考评中,舒城县名列前三。 “我们将在2025年把舒城制造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型显示、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五大主导产业,打造1个千亿元级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800亿元,并培育2个300亿元产业,2个100亿元、20个10亿元、200个亿元企业。 ”翟恩东说。
老产业技改升级绽“新花”
豌豆、小麦、大豆,这些不起眼的普通原料通过膨化挤压工艺,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经过加工,形成了优质的大豆拉丝蛋白,使得其口感高度类似于传统肉类,这就是近两年来餐饮界最新的研究方向——植物肉。在舒城县经济开发区城关园区的必斐艾食品有限公司,就在研发人造肉的相关产品。
“我们在中国、新加坡、美国都有研发团队研究植物肉,今年5月份,我们就向市场推出了植物肉水饺、春卷以及鸡块。”必斐艾公司供应链总监王恩贤告诉记者,植物肉产品具有零胆固醇、低饱和脂肪、高蛋白、富含膳食纤维等特点,目前系列产品已经售出了1万多箱,成了公司新的发展方向。
食品加工行业是舒城县传统的工业产业之一,然而过去的食品加工企业多是小作坊、小企业,从事的也多是畜禽宰杀、大米加工等低端的产业。“近年来,食品加工业这个老产业通过技改和引进,绽开了‘新花’,越来越多地向调味品、快餐食品乃至人造肉等领域发展。 ”翟恩东说。
“公司目前已经有15条生产线,主要产品有火锅底料、中式调理包、鸡块、冷冻披萨、奶酪、人造肉等,主要和海底捞、老乡鸡、嘉吉食品等企业合作。现在正是餐饮行业的旺季,我们的火锅底料等产品供不应求,正在加班加点进行生产,今年产值可以达到3.5亿元。 ”王恩贤告诉记者。
在工业发展中,舒城县没有丢掉食品加工、童车童床等传统工业产业。 “近年来,开发区把加快食品加工、儿童用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提升作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通过政策引导,激励企业加大投入,增强内生动力,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生命力。从2015年以来,大小企业已经累计投入资金88.6亿元,实施技术改造项目187个。”舒城县经济开发区经贸科技发展局局长汤才富说。
针对传统产业,舒城县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开展技术攻关141项,落实科技成果转化1260多件。随着小作坊式的传统产业逐渐改造成为领军企业,舒城县成功促进生产要素的整合和产业链的延伸,推动农副产品(食品)加工、童车童床、羽绒羽毛、服装轻纺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深植“亲商、安商、富商”基因
从2015年至今,舒城县每年的1号文件均是关于工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2号文件都是关于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县委县政府对工业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亲商、安商、富商’,营造优良营商环境,全县坚持工业化的思路从未有过动摇。 ”舒城县委书记金德元说。
在今年疫情期间,舒城县不少电子信息加工企业都遭遇了用工难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企业就难以复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舒城县果断开展“助您上岗”行动,为舒城劳动力搭建在县内企业选岗、稳岗、上岗的绿色通道。
胜利精密是华为笔记本电脑结构件最主要的供货商,用工量极大,仅为这一家企业,在疫情最紧张的2月份,舒城县汇聚全县力量,让每个村都为胜利精密选送2名员工,短短20天为企业输送6000人入职,让胜利精密迅速恢复产能。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感慨地说,关键时刻显担当,舒城干实事,才能干大事。
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难,为了帮助舒城县的企业解决问题,从2019年5月开始,舒城县成立了“月30”调度机制,在每个月的最后一天,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带队,现场观摩、现场调度、现场办公,为企业排忧解难。截至目前,全县纳入“月30”调度的招商项目共计122个,总投资643.81亿元。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3个,5亿元以上项目27个。对企业落户中遇到的问题实行“清单式”台账管理,一月一调度、一月一梳理、一月一交办、一月一盘点,挂图督战、销号清零。
舒城县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了县领导带班制和部门领导坐班制。对重点招商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个合同、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笔经费、一抓到底的“七个一”推进机制。同时在杭埠园区设立分中心,入驻12家县直部门,下放审批服务事项202项,成立两年来累计办理审批事项1.3万件,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区”,让在舒城投资的客商享有“保姆式”服务。(记者 张大鹏 袁野)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