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小螃蟹牵动长三角现代农业一体化大布局

2020年10月19日 10阅读 来源:解放日报、浙江日报、中国经济导报

9月16日,拼多多等主办的首届长三角“大闸蟹云拼节”暨长三角现代农业一体化论坛召开。沪苏浙皖一市三省农业主管部门领导、农业专家学者、大闸蟹产区代表、媒体记者等集聚一堂,以区域优质农产品代表大闸蟹为引,共同探讨多方联动助推长三角农产品电商上行的品牌化、标准化发展,建设产销一体化体系,推动长三角现代农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等话题。与会各方提出不少真知灼见,比如推进长三角现代农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思考;拥抱新业态,实现长三角农产品货畅其流;以蟹为“媒” 带动长三角农业产业消费双升级;精准对接新电商,力推浙江农产品走向全国;携手新电商,为安徽农产品打造产销对接新方案。下文摘取了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和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叶军平关于推进长三角现代农业一体化的具体思考。

尹成杰表示,当前长三角现代农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具有坚实的

基础,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并提出以下八点思考。

第一,搞好有关省市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的统筹协调和优势互补。三省一市资源禀赋不同,农业农村发展水平不一,既有粮食、蔬菜、养殖、文旅等产业,又有都市农业、城郊农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等。应从现代农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出发,搞好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的衔接和协调,增强互补性和协调性,促进一体化发展。

第二,大力促进长三角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长三角地区农业发展要素丰富,科技含量高,要促进土地、科技、资金、人才、数据等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提高农业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促进城市要素省际间合理流动,向农业农村基层下沉,建立健全农业要素的优化配置机制。

第三,加快构建长三角现代农业生产性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生产性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促进长三角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一体化发展的重大举措。

第四,着力构建长三角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构建农产品流通现代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是区域性农业一体化发展的前提条件,是现代农业进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要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区域电商、跨境电商,提高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第五,加快培育和创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现代农业区域化、一体化发展的牵动力量。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的要求,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大宗农产品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农业品牌新格局。要以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龙头,带动主导产业发展,引导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第六,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成果的共享机制。要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长三角现代农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抓住关键技术、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加大农业科研攻关力度,力争在绿色、环保、育种、植保、加工、防疫等技术上取得新突破,建立健全区域化科研成果共享机制,优化配置科技资源,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

第七,加快健全长三角农业风险联防联控机制。农业风险联防联控,应成为长三角现代农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建立包括预警、信息、防控、救助等在内的联防联控机制,进一步提高一体化的农业风险防控保障能力。

第八,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业污染防控和治理的联防联治机制。合力推进长三角乡村污染防控和环境治理,共同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加强长三角地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资源的联保联控联建,携手共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质量和效率。

《解放日报》、《浙江日报》、《中国经济导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