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不同的战“疫”故事,展示的是同样的“长沙担当”!9月18日,2020年“学习新思想 长沙微宣讲 就认这个理”全市理论微宣讲首场巡讲举行,6位在复赛中脱颖而出的宣讲员围绕“战疫密码·中国力量”这一主题激情开讲,讲述了发生在长沙的抗疫故事。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的《就认这个理》系列活动,迄今已组织了百余场比赛,开展基层群众面对面微宣讲5000余场次,直接听众50万人,线上线下收听收看人数达600万人,在全市掀起一股宣讲宣传热潮。
在距离病毒最近的地方,他们勇敢战“疫”
庚子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而来,他们在距离病毒最近的地方,勇敢战“疫”。
宣讲员周志国,来自长沙抗疫主战场——长沙市第一医院隔离病区。作为湖南省唯一省级定点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医院,长沙市第一医院收治了湖南省重症和长沙地区所有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疫情期间,在被称作“长沙小汤山”的“战场”,作为隔离病区领头人的周志国,带领着来自长沙各医院的477名医务人员,共同奋战了75天。正是他们的勇敢逆行、义无反顾,让长沙新冠肺炎治愈率达到了99.26%,居全国前列。
而在另一个“战场”,来自圣湘生物核酸检测试剂盒研发团队的研发人员废寝忘食地开展工作。宣讲员谭德勇来自圣湘生物生命科学研究院。他动情回忆起30位研发人员坚守实验室,吃掉600盒泡面的故事。也正是这种不懈努力,他们在短短的十几天里,研制出了超高标准的核酸检测试剂盒,优良的性能让其实际使用率达全国第一。
不仅仅在长沙勇敢战“疫”,还有不少“白衣战士”逆行武汉抗疫。宣讲员周明亮是浏阳市人民医院院长,他回忆了援助武汉方舱医院的特殊经历。他自豪地说,在武汉,支援武汉方舱医院的湖湘医者们齐心战胜困难、奉献大爱,以医德之高、技术之精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他们冲锋在前
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他们冲锋在前,织牢织密疫情防控网。
宣讲员郑天晓是一名来自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的志愿者。她以“守住天空之门”为题,生动讲述了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守住湖南“空中走廊”的故事:疫情防控期间,机场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至今无一例漏检、漏放确诊病患事件。
宣讲员赵双林则带来了来自基层工作者勇敢防疫的“生动画像”。作为岳麓区恒华社区党总支书记的赵双林,疫情期间,他和社区党员、志愿者、居民一起,不畏风险、以身作则、冲锋在前,带领和发动广大群众,用“最后一米的坚守”,严守社区疫情防控“战线”。
宣讲员杨彦来自开福区疾控中心,是一名90后的流行病学调查员。他分享了“退票”和“打灯”两个战“疫”小故事:为了坚守抗疫岗位,他在今年除夕前毅然退票,这也是他第一次没有跟家人一起吃年夜饭。在入户排查采样期间,有一天凌晨2时,他敲开了那天排查采样的最后一扇门,采样完毕他和同事往巷子口走时,这户居民暖心地举着手电筒,替他们打亮了前行的夜路,让凌晨的灯光和星光都从此深刻地印在他的心上。
“17年前的非典,我才5岁,是被大家保护的孩子,17年后的今天,我22岁了,这一次,请允许我来保护你们!”这是杨彦的战“疫”青春宣言,也是所有奋战在长沙“疫”线的勇者的共同心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