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兵器江麓集团牵头承研的国防基础科研重点项目“大型复杂多型腔箱体智能加工生产线系统集成技术”获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批准立项,标志着江麓集团基础科研工作取得重要突破,对于该公司提升智能制造自主技术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这项科研成果正是江麓坚持军民融合发展结出的硕果。
深度融合,“潜能”转换成“动能”
在改革大潮中,许多大中型国有企业都走过企业裂变、多点开花的路子。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这些大型国企开始聚焦主业谋发展。作为军工企业的江麓,聚焦军民深度融合的主业,加强动能转换,迈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台阶。
江麓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多项军工领域的发展专利和技术,这些“宝贝”没有被尘封,反而换成了军民融合自主创新能力,最终使军品“潜能”转换成民品“动能”。他们充分利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平台,以绿色低碳智能化技术为牵引,开展了混合电传动履带式装甲车辆、轿车无级自动变速器、公共安全高机动抢险救灾装备、特种消防救援装备和矿山紧急避难救援装备等军民融合前沿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先后形成并掌握了电传动特种车辆总体技术、混合动力系统综合控制技术,塔机智能化技术、双离合器传动控制规律技术、应急抢险救援及公共安全装备车辆综合集成关键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为公司抢占军民融合产业前沿技术制高点,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江麓集团是我市军民融合产业的盟主单位。军民深度融合需要在软、硬件上双发力。“硬件”方面,江麓集团首先看准的是智能化改造,通过国家高新工程等条件保障、技术改造项目和公司自筹资金技术项目建设,大幅度提高了军民融合技术创新能力和基础条件保障能力。“软件”方面,江麓集团大量招聘人才。大型军工企业发展民品,闯市场搞经营,选择好的职业经理人是关键所在。江麓有一套成熟的经验:按照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民品体制机制创新,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和职业经理人,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子公司治理结构等,有效促进了管理效能的提高。有了这些完善的体制机制,江麓民品走得更远。
担当盟主,龙头舞动产业兴
2018年7月,湘潭市军民融合产业联盟在市委市政府的批准下正式成立,江麓被推选为盟主单位,江麓集团董事长李刚利被推选为“盟主”。联盟从成立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江麓集团积极发挥“火车头”作用,与各成员单位一道紧紧围绕“共建共享、共生共荣”的创建方针,仅一年时间,就使全市军民融合产业的“朋友圈”扩大了一倍,产业产值同比增长了13%。
李刚利说:“一年来,产业联盟的工作可以概括‘合’‘融’‘新’‘解’四个字。” 江麓被推选为盟主单位后,在“合”字上下功夫,使得湘潭军民融合产业联盟整体实力不断壮大。经过一年的运行,联盟共吸收成员单位36家,产业领域覆盖了特种装备、地面武器、特种线缆、大功率传动、北斗应用、高速电机、核电装备、海工装备、无人飞行器、新能源、原材料等近70个领域,产值同比增长13%。
在“融”字上求突破。联盟成员单位内外融合、花开两朵,取得积极成效。联盟成了成员单位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要素共融的重要平台,如组建了联盟微信群,发布了联盟成员单位供需对接表,不定期组织开展产业需求对接会和军民融合产学研对接会,桥梁纽带作用凸显。江麓作为盟主单位,新增了8家协作配套单位,“朋友圈”不断扩大,全年配套协作费用达3500万,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与20多家联盟成员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既加强了校地融合,又加强了军民融合。
在“新”字上做文章。联盟内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涌现,硕果累累。如江麓门舟桥项目荣获2018年北京发明创新大赛金奖,自行研制的大功率轮式自动变速器处于行业领先,有望替代进口产品;湖南科技大学研制的“海牛”号深海海底钻机系统与取芯技术,其技术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崇德科技研制的“华龙一号”百万千瓦核主泵轴承样机填补了国内空白;华菱湘钢1100MPA超高强度工程机械用钢在中联重科上机试用,成功取代了进口;华联电机高速、超高速电机跃居国内领先水平,超高速电机填补了国内空白;众满特种轮胎各项技术性能指标超过国家标准2倍以上,填补了中国以及世界特种轮胎防扎防爆安全技术空白;江南工业推动蓝箭7号产品产业化,打开了国际军贸市场,全年实现军贸收入5亿元。
在“解”字上出实招。江麓集团作为盟主,及时解决联盟成员所需、所求,反响良好。如华菱线缆办理军工保密资质的困难得到妥善解决;江麓特种装备急缺的传动箱体得到了及时供应;汉华京电不锈钢机加工工艺问题得到了快速解决;新力机械铸造生产线建设得到大力的技术支持等等。
目前,为了让这支“龙头”充分舞起来,打造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湘潭市创新推出“三长制”,即“产业链链长+产业联盟盟长+牵头银行行长”的“三长”联动工作机制,由分管副市长任军工产业链链长,负责全面统筹工作;江麓集团为盟长单位,负责服务协调工作;工商银行行长负责融资支持工作,促进政、企、银深度合作,形成了共促协同创新、加快产业发展的良好格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