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没有悬壶济世的医术,但没人否认他是为患者生命护航的英雄;虽然从没拿过手术刀,但他在生死攸关时刻挽救了无数生命。他叫邓映红,今年45岁,是一名普通的120救护车驾驶员。11个年头里,他争分夺秒,无怨无悔地奔波在与死神抢时间的路上……
“早一秒,患者就多一份生的希望”
11年前,邓映红和家人在湘潭县花石镇经营一家卫生所,业余时间跑跑大货车。2008年,湘潭市中心医院招聘120救护车驾驶员,得知消息的邓映红决定试一试,具备从医的背景及高超驾驶技术的他第一时间被录用。而这一干,就是11年。
“民主路,一位70多岁的老人疑似突发心血管疾病,需要紧急救护!”去年10月29日凌晨,邓映红接到120调度指挥中心的急救任务后,立即披上工作服、拿上急救电话、跑步下楼……这一连串动作,他只用了不到50秒。
万籁俱寂的深夜,救护车一路急驰,6分钟后便赶到患者所在的小区。“这是个老旧小区,救护车开不进去,我们只能抬着担架火速往老人家里赶。”急救人员赶到现场后,发现老人房门反锁且联系不上,心急如焚的家属正打算联系开锁人员。
邓映红凭借丰富的经验,意识到老人可能命悬一线,容不得半分等待和耽搁。在征得家属同意后,他二话不说,便用自己的身躯反复撞门,5分钟后成功破门。而此时,房间里的老人脸色发白,已失去意识,呼吸和脉搏都很微弱……
“没人比我们更明白‘时间就是生命’的意义,有时早一秒,患者就多一份生的希望。”急救医生完成基本处置后,邓映红帮忙抬着担架一路小跑,一刻也不敢停歇。
将老人抬上救护车后,医护人员立即对老人实行紧急抢救。而此时,驾驶座上的邓映红调整呼吸,紧握方向盘,一脚油门朝医院疾驶而去,分分秒秒都是与死神相争。所幸的是,最终成功将老人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
市中心医院院前急救科周湘鸿主任表示,很多时候,120救护车驾驶员不仅仅是充当司机的角色这么简单,他们更是联络员、担架员、协调员。紧急情况下,他们还要协助进行包扎、止血、心肺复苏等。一些资历丰富的救护车司机甚至可以说是充当“主心骨”的作用,确保现场急救有条不紊地进行。
睡觉连衣服、袜子都不敢脱
翻看邓映红最近一个白班的出车记录表:10小时的“连轴转”,8趟出车……这就是120救护车驾驶员最普通而又最真实的写照。
对于这种工作节奏,邓映红坦言早就习惯了。“白天出车8到10次是比较正常的频率。我曾遇到一晚上出车14次的情况,没有一分钟休息。”急救人员必须在接到命令3分钟内出车,市区8公里以内无特殊情况15分钟到位。所以,一旦接到调度,不论是正在吃饭、上厕所还是在做其他任何事,都必须第一时间奔赴现场。
为了确保这个速度,120救护车驾驶员一刻都不敢松懈,时刻保持着“备战”状态。“我们吃饭都要速战速决,晚上睡觉都不敢脱袜子,直接和衣而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以最快的速度从值班室赶到救护车内。”
10年没和家人吃团圆饭
目前,市中心医院有14辆救护车,15名救护车驾驶员。2018全年出诊量约为10000趟,每天出诊频率在27次左右。
救护车驾驶员采用的是24小时轮班机制,每上7天班,才能休息2天,在一个周期里,工作时长达104小时。“我们24小时都有人在值守,作为急救人员是没有节假日的。如果碰上自然灾害或突发公共事件等紧急情况,更是没日没夜。”周湘鸿介绍,这里的员工没有休过年假。即使生病了,紧急情况还得硬挺过去。
“在这里工作的11年里,我从来没有回家过过年,每次都是老婆带着孩子回乡下。每当除夕夜,看着别人一家团聚,有时也挺心酸的。但既然选了这一行,就没办法。”邓映红说。
问及今年春节怎么安排,邓映红也只是浅浅一笑:“估计还是要值班……”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