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湘潭高新区以“打造智造谷、建设自创区”为目标,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着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为湖南创新型省份建设贡献了力量。近年来,湘潭高新区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始终坚持“高”“新”特质,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园区推动发展的关键环节,打造了中南首个院士创新产业园,构建起了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合作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园区拥有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16块国家级“金字招牌”。去年以来,全区聚焦推动产业项目建设、科技创新工作获省政府表彰通报,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获得国务院通报表彰。
今年上半年,全区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预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683亿元,工业企业营业收入46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3亿元,均达到同比持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4亿元,同比增长4.7%;产业投资增速同比增长9.8%;完成财政总收入10.02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实现市级目标的51.64%。聚力科技创新,园区上半年实现R&D经费投入5.4亿元,同比增长145%,完成技术合同登记51份,成交额18.2亿元,科技成果登记34项;授权专利141件,其中发明专利18件。
机制聚力 智造创新行稳致远
近年来,高新区按照长株潭自创区“智造谷”定位,在顶层设计上,制定了《湘潭高新区“智造谷”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编制,指导园区大力发展智能装备智造、新材料、数字经济的“两主一特”产业。
在机制创新上,设立科技创新局,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与服务管理工作。围绕科技创新、双创等重点,出台了《湘潭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十条》,在园区运营模式、新业态、新经济等方面做出了改革探索。
在政策引导上,围绕科技创新、产业转型等重点工作,出台了《湘潭高新区鼓励科技创新实施办法》《湘潭高新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奖励办法》《湘潭高新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基本形成了“1+N”的政策体系。在规划设计上,根据科技部《国家高新区“十四五”规划编制》的要求,省市科技主管部门相关指导意见,正在抓紧研究编制《湘潭高新区“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为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做好谋篇布局。
在创新投资机制上,打破传统投资模式,试行“同股不同权”投资模式,以基金出资投资高科技项目,项目成功后按原始投资退出,项目失败则按股份比例共同承担损失,并突破现有投资成熟项目主流,将投资环节提前到项目研发阶段,有效提升了对高科技项目的吸引力。截至目前已累计投资千智机器人、正芯微超纯高阻硅X光探测器等5个高科技项目,撬动社会投资30余亿元。
机制日益完善,成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器。今年1-8月,全区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9.2亿元,实现研发投入8.6亿元,高企数量达到137家,科技创新带动园区高质量发展作用愈发明显。园区的院士创新产业园已入驻高科技项目12个,集聚院士、专家等高层次人才61人,其中西交智造、千智机器人、华康恒健等一批项目进展良好。
集聚带动 产业发展质量齐升
产业规模稳步壮大
2019年新增规模企业30家,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达8.5%。“两主一特”产业实现产值600亿元,其中,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产值380亿元,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160亿元,数字经济实现产值60亿元。今年,经受疫情考验,预计工业企业营业收入46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62.3亿元,实现稳预期目标。
兑现区级科技创新奖励资金965万余元,拨付创新型省份建设专项经费697万元,协助华康恒健、永霏申报国省项目资金2000余万元;组织40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其中新认定14家、重新认定26家;签约永霏医疗器械灭菌中心、大用工业机器人本体+集成等10个项目,其中高端科技人才项目1个……这是高新区培育科创型企业,交出的一份成绩单。注重科创企业培育,注重产业链龙头企业的带动,高新区主导产业正在加速集聚。
产业转型稳步推进
华菱线缆、金杯电工、时变通讯等省5个100科技创新项目全面完成投资,湘电风能、崇德科技等一批技改项目实现投产。产业龙头各显其能。通过培植智能制造领域新松机器人、新能源装备领域湘电风能、数字经济领域京东等优势企业,逐步建立起产业发展生态。产业竞争力稳步提升。新松机器人、西交智造等企业平台项目获长株潭自创区重大专项资金支持,湘电风能、世优电气、华菱线缆等多个产品获省首台套认定;培育省、市、区智能制造示范企业、车间等20余个,协助园区企业实现融资8亿元;迅达集团、华菱线缆、金杯电工等荣获省长、市长质量奖。
产业聚集,带动了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及申报增量稳步增加。截至2019年底,湘潭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为122家,2020年高新区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数达41家,占全市申报总数120家的1/3,高企数量和第一批申报数量均为湘潭市同类别园区首位。
培育孵化 平台载体丰富多彩
着力打造“双创”洼地
以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为平台,近年来,高新区引入并建设了八戒工场、云谷科技、奥托斯、力合蜂巢等一批双创空间载体。截至目前,园区拥有国省研发平台25个,国省市众创空间11家,技术创新联盟2个、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8个,创业苗圃、科技孵化场地35万平米,科技企业加速器20万平米,拥有国家“863”计划项目11个,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6个,高新技术产品2600余种;专利年申请量和授权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省前4名;创业带动就业人数超过3万人次,区域性高端人才集聚、技术创新活跃的“智造谷”初步成型。
全力推进智造制造领域新松机器人产业园
总规划用地约3240亩,总投资(含带动投资)约120亿元,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布局智能制造机器人产业。今年将完成项目一期127亩57000㎡厂房的建设,并正式投入运营,完成投资额8亿元,完成10家机器人产业项目入驻。
全力打造好长株潭力合科创领航基地
有效提升了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的转化效率,加速优质企业集聚,新兴产业增速超过30%;孵化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企业100家,输送毕业企业50家。累计为智能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中小企业开展200余次委托设计、加工、检验、检测等服务。
科技创新平台活力突显
今年上半年组织路演活动2场,近30位本地驻潭高校代表与科创项目对接,达成11个项目合作意向。促成高校项目与16家投资机构和8家本地银行达成了投融资意向协议,意向金额共计4.1亿元。搭建与本地高校达成战略共建平台。先后与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工程学院三所本地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正推进与湘潭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共建湘潭知识产权分析评估分中心,与湘潭大学数学及计算机学院共建国家应用数学中心。
前瞻性谋划建立湘潭大数据中心
园区正加快推进湘潭市大数据中心建设,全力支持京东加快搭建京东云大数据中心、大数据共享和分析平台和京东云(湘潭)直播基地建设,着力申报建设省级大数据交易中心,推动5G+大数据产业链发展。
转型提速 项目质量紧扣高端
9月23日-25日,受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主任、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卢秉恒邀请,湘潭高新区党工委负责人带队赴西安参加中国(西安)国际3D打印博览会暨高峰论坛,并签署《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与湘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共建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分中心战略合作协议》。
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是增材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创新中心,中心以国家战略性目标和制造业创新发展为导向,制定发展战略和科研计划,瞄准重大设备、重要材料、关键工艺、核心软件、核心元器件等共性关键技术,进行自主研发与技术集成,突破行业技术瓶颈,打造完整的创新链。湘潭分中心的成立,对于湘潭市发展尖端产业、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分中心落户湘潭高新区,对于湘潭高新区加快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将极大地促进园区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并对产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产业企业聚集、培育,到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湘潭分中心的签约落户,湘潭高新区已经明确了成为全省增材制造行业标准和技术策源地的发展目标。3D打印产业的发展叙事,是高新区项目不断提质的生动写照。
“十三五”以来,园区坚持链群培育高端化,引进高端科技项目60个,总投资503.06亿元。引进机器人产业集群项目30个,正在重点对接项目42个;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已经引进京东、中星、紫晶存储、湘潭大数据中心、八戒湘潭工场等一批龙头骨干项目,湘潭区域科技生产性服务企业的“互联网生存”加速器和聚集区基本建成。
项目提质的背后,是人才引进向高端转型。制定了《湘潭高新区“551人才计划”实施办法》,重点支持院士等六个层次高端人才引进,目前已聚集院士等高端人才68人,形成了国内少有的非省会城市高端“人才洼地”。科技创新成果遍地开花。迅达集团、中通电气获中国专利优秀奖,申报湖南省科技进步奖;千智机器人等企业产品评定为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华菱线缆评定为省“100个重大产品创新”项目,时变通讯5G核心设备多项技术填补了国际空白。
金融创新 多渠引水优化投入
创新金融机制,优化财税支持。出台了《湘潭高新区鼓励扶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的办法》等多项政策,采取银行认领企业模式,推动银企对接更紧密。2019年直接协助园区74家企业实现融资35.86亿元,全区间接协助企业实现融资达300亿元。
推行“专项资金基金化”,放大财政资金杠杆作用。设立了总额139亿元的湘潭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湘潭智能制造产业投资基金等11只基金。
创新资金投入实现多渠引水。推行“专项资金基金化”,放大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截至2019年12月,基金在智能制造、新能源等产业领域完成投资31项,投资总额达27.75亿元,助推沃森电气、华夏线缆等10家企业蝶变发展。
今年以来,高新区精准策划包装项目197个,累计入库市级以上项目145个,到位上级政策资金1.4亿元。组织政银企融资对接会10余场,帮助园区中小微企业获融资授信6.7亿元,实现到位投放4.763亿元。
2019年以来,引进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77个,引进大学生(留学人员)创新创业项目33个。2020上半年对接高端科技项目近50个,签约入园项目19个,包括智能制造、机器人、5G+大数据、新材料、电机电控等产业领域,意向投资金额达20亿元。组织申报增资项目2个,策划了5G+大数据科创基地等2个项目进入国家预算内投资项目库。
今年,高新区“双创”片区建设获中央预算内投资到位资金3050万元;打造知识产权综合服务(湘潭)分中心、湘潭知识产权分析与评估中心2个平台;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11个。引导35家企业申报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占全市企业的2/3,获意向额度4.14亿元;举办“智造莲城”首场项目路演,当场达成投融资意向金额4.1亿元;对接建设银行授予14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预授信达9000万元。
精准服务 优化环境培育沃土
创品牌优化双创环境
目前已建成省市院士工作站6个,引进院士项目8个,研发和产业化高科技项目12个,多肽药物研发中心等7个项目建成投产。以湘潭市与深圳清华研究院合作牵手为契机,主动承接与深圳清华研究院共建力合科创领航基地,吸引清华大学的高端人才入驻。近两年,组织创业创新大赛、创业培训等活动100多次,活跃了园区乃至全市的双创氛围。
优服务培育市场主体
按照“有求必应,无求必问”原则,开展精准服务企业、精准服务人才、精准服务项目、精准服务群众。加速推进“最多跑一次”“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投入运营,完成市级下放事项70%上线运行目标。积极开展企业集群制注册,降低企业开办成本,目前已注册5个集群,托管市场主体达65家,今年上半年新增注册企业453户,同比增长19.72%。
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突出打造以湘潭高新区国家级双创基地为引领、市内10大省级双创基地为支撑的智能制造产业“双创”雁阵,形成“智造谷”产业集聚效应。加快双创载体建设,引领构建新格局。新建京东云(湘潭)创新中心等众创空间或双创孵化基地6处,新增园外基地6万余平米,引入创新创业项目50个;承办2019年湖南省创新创业大赛和创新挑战赛行业半决赛,获评优秀组织奖。
目前,高新区共建成各类双创场地130万平方米,获批了25家国省市众创空间、6家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农业科技星创天地。协助企业申报科创项目,加大研发投入备案。协助湖南华康恒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申请科技部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产品研发应急项目,指导迅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中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申报2020年省科学技术奖,引导湖南时变通讯科技有限公司、天海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申报2020年度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引领计划项目等。
重点招商项目推介
国内500强招商平台项目
①力合科技创新领航基地
项目毗邻湘潭市火车东站和长株潭城市轻轨站,占地面积86.5亩,总建筑面积10.7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额3.14亿元,计划用时3年,建成后预计吸纳产业人口一万余人。项目以多层研发办公大楼、总部经济独栋、中式厂房为主,公寓和配套为辅。
项目致力于打造成为湘潭高新区科技园区产城融合的新标杆,引入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开发平台、孵化机构、金融投资平台与资源技术平台等作为科技服务支撑,引进并赋能科技企业,最终将项目打造成为湘潭高新区“智造谷”的“产业风向标、智造中枢地”。
②中南高科·湘潭智造产业园
项目总占地面积1000亩,总建筑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项目西临迅达路,北临晓阳路,东接楚天路,南临创业大道,湘潭东三环近在咫尺。
项目聚焦智能制造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产业,致力于打造集智能智造、科技研发、总部办公、生活居住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将进驻智能制造项目超400余家,形成高端装备上下游产业集群。项目致力于打造符合区域发展、辐射长株潭乃至湖南、全国的创新科技及高端制造产业基地,形成年营收近千亿、年税收过十亿的标杆产业示范园区。
整个项目全部采用国际主流的多层全框架德式厂房建筑,主力产品涵盖2-3层双拼或三拼的厂房,单套面积区间从700至1800平米,首层层高均达8.1米。空间多变,自由组合。
③金荣·湘潭国际工业园
项目由湖南金荣企业集团全资投资建设,规划总面积600亩,分两期进行。项目一期占地面积237.4亩,容积率1.85,总投资7亿元。本园区将以智能制造、医疗器械、电子信息为主要产业定位,为企业提供生产、办公、研发所需要的标准厂房、双创孵化大楼等,并规划建设食堂、超市、银行、人才公寓等完善的生活配套,在湘潭打造一个高端、智能、园林化产城融合智慧园区。
“五区一中心”(字块结构图):多层标准厂房生产区、总部景观独栋办公区、创新企业高层孵化区、商务写字楼研发区,智能生活配套服务区及智慧园区运行管理服务中心。
项目一期一批7万平米标准厂房预计2020年10月底正式投入使用进度,至2022年,建成近3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
智能制造产业重点招商项目
①湘潭机器人小镇项目
项目总投资120亿元,涵盖机器人产业、金融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生活配套功能,建设五位一体的生态型智能制造特色小镇。项目选址迅达路以西,滨江路以北,货场环路合围区域,加上二桥北周边区域,占地约1740亩,已完成部分土地报批、征拆,主要建设和发展湘潭机器人小镇项目。
②湘潭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协同创新基地项目
利用现有厂房提质改造。现有厂房占地面积近3平方公里,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拟由原机械化生产为主的格局改造为智能装备制造、特种机器人、三维探测器等新兴、高端产业集研发、实验、办公、生产为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聚集区。
③湘潭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
湘潭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位于东二环以东,创业路西北,九城汽车城以南围合区域,规划用地面积约250亩。该产业园主要定位为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和充电配套设施的研发与制造,涵盖动力电池产业、驱动电机、电池控制系统、电池组装、充电桩等关键零部件及材料。
数字经济产业重点招商项目
①湘潭高新区芯片产业园项目
项目总投资320亿元,以8英寸、12英寸集成电路芯片、5G承载用50G光发送器研发和产业化为主要方向,规划建设完整的产业链,涵盖了IC设计、晶圆制作、封装测试、设备材料业、50G及以上激光器和探测器器件等领域。
②湘潭高新区人工智能应用产业园项目
主要引进人工智能类、信息通讯类项目,打造人工智能应用产业园。项目位于湘潭高新区火炬创新创业园内,为现有厂房的提质改造。
③湘潭高新区大数据产业园项目
结合京东、猪八戒等大数据平台、研究中心及相关配套产业链等。项目选址位于湘潭高新区楚天路以西、屹丰项目以南、创业路以北合围区域,面积约100亩。
新材料产业重点招商项目
①湘潭高新区3D打印材料产业园项目
利用现有闲置厂房,拟采用院企合作方式,通过引进企业、联系院校、研制定型等方式,逐步开发适用于现代制作业发展的新型3D打印材料。
②湘潭高新区医疗器械产业园项目
主要以高端医疗器械产业为主,集研发、孵化、生产、服务为一体。重点发展高端医疗器械研发总部、新型高端医疗器械生产制造、医疗器械企业孵化成长、医疗器械支撑服务等四大产业功能。项目位于湘潭高新区火炬创新创业园内,为现有厂房的提质改造。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