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排头乡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乡、产粮大乡,往年此时的田野上一眼望去都是绿油油的水稻,可今年这一情况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华宇村,一大片田地被用隔离网围了起来,田中央被开出一条条宽约两米、深0.5米的水沟,沟中养殖着成群的青蛙,水沟两边的土垅上则种上了包括蔬菜在内的多种作物。
在双联村,原本种植水稻的连片稻田里种上了辣椒。分管农业的副乡长周剑波告诉我们,这一大片种的都是在本地小有名气的黄荆坪小辣椒,总面积有将近400亩。
紧邻乡政府的辰山村、迴龙桥村原本都是重点产粮大村,可如今一眼望去都是长势正旺的冬瓜、南瓜和才露尖尖角的荷叶、新种的绿油油的草皮,加起来面积在3000亩以上。
今年以来,排头乡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通过政府牵好头、干部带好头、企业领好头,最终让群众尝甜头。
政府牵好头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放手带头干,在政府层面来说,最关键的就是尽快引进适应当地土壤气候环境、有着广阔市场前景的品种和项目。
2月26日,全县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动员部署会一结束,排头乡党委立即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对这项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并召开乡、村两级党员干部动员推进会对工作进行部署。在这些准备工作紧锣密鼓进行的同时,该乡党政班子成员分头出击,积极寻找适合当地的项目。
鸢尾草原本是法国的国花,极具观赏价值,可广泛用于污染水体修复治理和湿地环境工程绿化,成片栽种还可用于发展旅游项目。目前,国内只有广东省惠州一家叫做懿兴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企业全套掌握了鸢尾草的栽培技术,并形成了强大的销售渠道网络。一次偶然的机会,乡党委书记许伟成打听到该公司一位负责人是湘潭县人,便设法与其取得了联系。经过几轮沟通,该公司答应在排头乡建立种植基地,最终基地落户在该乡团结村。
株洲慕她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香料作物种植与提炼加工的专业公司,种植和加工的主要是一种叫做“迷迭香”的香料作物。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唐晓坤多次主动上门拜访、寻找合作。最终该公司决定在排头乡龙佳村建立种植基地,由公司负责种植技术和种子种苗供应,并由公司保底价收购,以确保农户的利益。
在政府的引导带动下,一批批项目在排头落地、扎根,为结构调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干部带好头
看到乡里的主要领导带头抓项目落实,很多村干部和党员也纷纷行动起来,投入到种植结构大调整的战役中来。
黄荆坪管区的双联村有着悠久的辣椒种植历史,由于当地的土壤中富含磷等矿物质,这里种出的辣椒色泽鲜红、皮薄肉厚、口感独特,在当地很有名气。几位村干部一合计,决定带动村民大面积种植辣椒。几个人合伙出资流转了200亩耕地建起了辣椒种植基地,带动当地村民大面积种植,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在村干部的示范带动下,目前该村辣椒成片种植面积将近400亩。
青蛙规模养殖是近几年才兴起的新兴产业,随着技术和市场及加工技术的日臻成熟,青蛙养殖在很多地方得到了迅速发展。正是看到这一项目的美好前景,华宇村几名村干部找到湖南天之蟾公司,并成功邀请到该公司建立养殖基地。因为基地建设前期投资比较大、降低成本的唯一办法就是连片大面积建设。
为此村里的干部党员做了大量的工作,最终通过易地流转安排原来承包户的方式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最终将近400亩的连片耕地交给公司开发建设,得到了公司的高度评价。
企业领好头
集约化、规模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根本的出路,种植结构的调整走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老路必然行不通,相反结构调整还是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的推进器和绝佳机会。排头乡党委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从一开始就十分注重发挥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在种植结构调整过程中的特殊作用。
排头乡农村经济组织联合社是去年底才成立的一个农业专业联合组织,为配合这次种植结构调整,该组织专业新组建了一家叫做湘潭县兴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企业。该企业成立后主动与浏阳市思程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对接,在排头乡种植绿化草皮500亩,目前已先期种植200多亩。此外,该公司还大面积开展湘莲种植并推广莲鱼共生共养全新种养结合模式,目前总规模已达到1000亩以上。
湘潭扬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经营范围广、综合实力强的农业企业,该公司不仅有着多年大面积种植蔬菜的经验,而且还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市场。目前该公司在排头乡已流转土地2700余亩,除用来种植冬瓜、南瓜等蔬菜外,还将因地制宜进行莲鱼共养和规模化种植大豆、油菜和药用紫苏。据该公司项目负责人皮建财介绍,经过今年的尝试,如果排头的土壤气候适合冬瓜、南瓜种植,明年基地将扩大一倍以上,同时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进来,由公司负责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瓜果则由公司按市场价格收购。
群众尝甜头
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目的,就是在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达到提供优质农产品、确保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同时,促进农业现代化、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致富。
那么排头乡的这次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农民最终受益能有多大甜头呢?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与该乡干部、各专业公司负责人和农户一起算了这样几笔账——
土地流转收入,在这次调整中当地的土地流转费为300一350元/亩,目前共计流转土地约6000亩,共可带来土地收入200万元左右。
务工收入,由于土地流转后由专业公司负责耕作营运,这样就需要从当地雇佣大量的劳动力,仅按每亩最低需支付500元劳务费来计算,当地群众约可获得劳务收入300万元以上。
其实,账还不能这么简单地算,因为大部分采用了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很多农户不仅仅是将土地流转出去这么简单,还有的以土地入股等多种方式参与其中,甚至依托公司的技术支持和销售渠道跟着公司一起干,那样收入就会更高。
我们来看几个例子,比如农户跟着公司一起干,种植冬瓜、南瓜的话预计产值为4000元/亩,纯收入为2000元/亩以上;再比如种植药用紫苏,平均亩产3000公斤产值6000元,纯利可达3000元……要是种植迷迭香、鸢尾草或者养青蛙那样收入会更高。如果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全域旅游,真正做到一二三产业融合,那将带来更巨大的隐性收入。
一笔笔账算下来,大家对种植结构调种越来越有信,干劲也越来越足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