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湘潭县(市)区、园区赴永顺挂职干部二三事

2020年10月23日 10阅读 来源:湘潭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20/6/15

“当我们把汗水挥洒在永顺各个贫困乡镇,把青春奉献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时,我明白了什么是责任和使命。”不久前,在永顺县委为湘潭市第十批挂职干部举行的欢送会上,来自湘乡市虞唐镇的喻华平为自己一年的挂职工作写下了结语。

在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这一年时间里,喻华平与其他8名来自湘潭市各县(市)区、园区的同志一起,驻扎永顺县最为贫困的乡镇,为贫困地区发展献计献策、牵线搭桥。因对口帮扶,他们与永顺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挂职锻炼,他们体味艰辛,实现了自我的成长。

入乡随俗

2019年4月底,雨湖区昭潭街道的张天哲接到上级通知,拟选派他去永顺县润雅乡挂职1年。接到通知后,这个1986年的小伙子犯难了。“结婚还没有多久,就要两地分居,妻子会同意吗?”回家后,张天哲将此事告诉妻子,没想到妻子大力支持。于是,张天哲就成了湘潭市第十批县(市)区、园区挂职永顺乡镇的9名干部之一。

也就是同一时间段,湘潭县云湖桥镇的刘治国、湘乡市虞唐镇的喻华平、韶山市政府办的兰宁、岳塘区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陈少钢、高新区板塘街道的戴育林、湘潭经开区响水乡的冯正炎、昭山示范区的李福胜、天易经开区的吴超也接到了赴永顺挂职的通知。2019年5月,这支由9名年轻干部组成的工作队便抵达永顺县,分赴高坪乡、松柏镇、塔卧镇、润雅乡等乡镇,开始对口扶贫工作。

初到润雅乡,张天哲遇到了难题。在当地有个习惯:一天只吃两餐饭,上午8:30 一餐、下午4:30一餐,不吃午饭也不午休。“刚开始确实不习惯,经常能够听到肚子饿得咕咕叫,后来干脆买了几箱方便面,饿了就以方便面充饥。”张天哲笑道,有次回湘潭,因为很久没吃到家里可口的饭菜,吃得太饱太油腻,还引发了胰腺炎,住了半个月院。“不过,随着来永顺时间久了,也慢慢适应了”。

生活用水问题,也困扰着挂职的年轻干部。兰宁挂职的乡镇是塔卧镇。由于集镇供水管道年久失修,当地政府新建的供水设施,很长一段时间水龙头里流出的都是泥巴水。于是,他每天从一里外的水井提水到4楼宿舍。“这一年里,我看了50本书,瘦了10斤肉,这是意外的收获。”言谈间,满是青年人的乐观。

语言关,则是开展工作必须攻克的卡口。初来乍到的年轻干部们,对永顺方言一窍不通,甚是苦恼。为了迅速融入,他们在平常和当地干部群众的接触中,努力学习当地“土话”,自己也尽量开口说。一边学一边说,很快,大家就能基本听懂永顺乡镇的方言,消除了沟通的障碍。

一年下来,现在,他们不仅能听懂方言,还时不时用几个独具永顺特色的方言和老百姓交谈,“逮饭米”“逮得好”经常挂在嘴边,老百姓也直夸“湘潭干部好家伙,逮农村工作上劲!”

扶贫攻坚

刘治国是从湘潭县云湖桥镇选派到永顺县高坪乡挂职。踏上从未到过的土地,从陌生到融入,刘治国一边与同志交流请教,走村入寨,了解风土人情,一边积极协调对接湘潭县、高坪乡两地工作,很快进入角色。

在一次走访中,刘治国了解到西米村村民向利身残志坚,想创业却找不到门路,刘治国立即登门了解情况,想方设法予以帮助。

21岁的女孩向利因患有小儿麻痹症,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父亲务工养家,母亲照顾向利的生活起居离不开家,家里的猕猴桃销售成了难题。了解情况后,刘治国把翰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请到向利家中,手把手教她拍照片、做短视频,通过微信销售猕猴桃。当年,向利就赚到了6000多元,创业之路成功起步。2019年,刘治国通过引进电商企业,帮助高坪乡销售猕猴桃100万公斤。

借助对口帮扶契机,刘治国努力牵线搭桥,积极为高坪争取项目资金支持,2019年,100万元对口帮扶资金落户高坪,落实公益岗位45个,新建保障住房71栋,为危房改造户修建厕所37个,完善厨房24间,搭建扶贫车间和就业服务平台……雨禾村和三角岩村邻近猛洞河漂流,今年初,刘治国又为这两个村争取项目资金20万元,建设大棚20个,发展小水果产业。与永顺文化旅游市场紧密对接,既带动了百姓增收,又充实了村级集体经济。

李福胜来自昭山示范区,他的挂职乡镇是芙蓉镇。来到永顺后,他克服地方语言、生活习俗等差异困难,与当地干部、群众一道投身芙蓉镇建设各项工作,为芙蓉镇旅游开发尽心尽力。

2019年,湘西自治州申报世界地质公园。该工作的成功与否,是“美丽湘西、神秘湘西”名片打造的关键一环,也是州、县、镇三级核心工作任务之一。李福胜充分发挥在昭山城管工作经验,协助镇里强力推进景区镇区环境卫生整治和垃圾处理、“老王村”项目历史遗留问题处置等工作。2019年8月8日,在芙蓉镇举办的湘西自治州世界地质公园申办工作,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赞扬。

2019年10月份芙蓉镇荣获湖南省十大特色旅游小镇称号。看到旅游市场发展看好,镇区居民开始大量兴建私房、将私房改成民宿。李福胜及时向镇班子提出,要对建设行为进行规范。不久后,《芙蓉镇私房建设、装修审批细则》出台了。文件从水、电、通讯、外立面、消费、施工安全等方面,对景区规划范围内的建设行为进行了明确规范,同时,对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试行分类并进行“三化”消纳处理。自芙蓉镇推行建筑垃圾“三化”处理以来,镇区环境大为改观。

牵线搭桥

“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没啥经验,来这儿能干啥,我们一开始都觉着他是来镀金的。可是,时间能说明一切问题,小兰书记很快进入了角色,工作做的很实,我们这儿的老百姓都很喜欢他。”永顺县塔卧镇三家田村支书老刘提起“小兰书记”,赞不绝口。

从湘潭韶山来到永顺塔卧,兰宁就一直在想:“做好对口帮扶工作,不止要当好脱贫攻坚的战斗员,还要当好两地交流的联络员。”一年来,在他的努力下,韶山市与塔卧镇的交流来往逐步增多,两地干部群众的情谊日益深厚。

经过一段时间走访调查,兰宁深切感受到当地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渴求。为此,他积极向上级部门汇报,并返回韶山找到相关学校商量。在他的努力下,韶山市实验中学、镇泰小学分别与塔卧镇苏区中学、苏区小学结成对子,开展了丰富的办学交流活动,推动了两地教育理念融通、优质资源共享。

今年元旦前夕,兰宁了解到永顺县有大量的优质农副产品滞销,许多农民的收入受影响。在他的提议下,不久后,韶山市与永顺县联合举办了“情系永顺献爱心 消费扶贫显真情”消费扶贫展销活动,帮助卖出30多万元的永顺优质农产品。既让贫困群众鼓起了“钱袋子”,也让韶山市民丰富了“菜篮子”。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当了解到镇上防疫物资严重短缺,兰宁想方设法找渠道、找货源,支援镇上防疫工作。在韶山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兰宁带着毛主席家乡人民的深厚情谊,将3000个一次性医用口罩、免洗手部消毒液等一批防疫物资及时送到塔卧,有效缓解了镇上防疫物资紧缺的局面。

不止是兰宁,还有张天哲、吴超、冯正炎、喻华平等年轻干部,他们积极联通湘潭与永顺两地,在企业引进、产业开发、劳务输出、农产品销售、疫情防控等方面想方设法、发挥作用,在感情上、生活上、工作上真正与永顺这片土地融合在一起,也真正在挂职工作中锤炼了自我、展现了作为、实现了价值。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