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湘潭故事丨一位“90后”老人的书法义拍会

2020年10月23日 10阅读 来源:湘潭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19/2/26

“红军不怕远征难……”“别梦依稀咒逝川……”连日来,尽管持续低温阴雨天气让莲城显得异常阴冷,尽管年逾九旬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但家住雨湖区广场街道的谢菊亭依然笔耕不辍,坚持每天创作一两幅书法作品,多幅毛泽东诗词作品雄浑苍劲,力透纸背。他说,希望将来还能办个拍卖会,能为贫困学生再多筹集一点助学金。

去年底,谢菊亭老人捐出了自己创作的2000余幅书法作品,并在爱心社会组织的帮助下,举办了一场公益拍卖会,为贫困学生筹得了近7000元学费。他如今的创作,更多的是想为助学出点力。

一次让人感动的拍卖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是谢菊亭老人书写的一幅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的作品,现在500元起拍!”

“雨湖区帮一把义工协会600元!”

“锦德养老公寓700元!”

“700元一次,700元两次,700元三次,成交!”

……

这是去年底在雨湖区义乌小商城举办的一场老年文艺汇演中谢菊亭书法作品爱心义拍的一幕。

当天,老人捐出了20余幅作品用于义拍,所得款项将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受老人义举感染,参与活动的雨湖区各社会组织、单位、书法爱好者纷纷举牌竞拍,多幅作品竞拍价节节攀升,现场一度火爆。

我们看到,谢老创作的书法作品内容有唐诗、宋词、毛主席诗词等,大多为竖式、横式整宣书写的中堂、条幅,谢老虽非名家,而且年逾九旬,身体抱恙,但作品笔力遒劲,风格古朴,时而笔走龙蛇,行云流水,时而抑扬顿挫,张驰有度,大多一气呵成,力透纸背,令不少竞拍者爱不释手。

雨湖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负责人郭喜成功竞拍到了一幅“中国龙”作品,她高兴地告诉我们,很喜欢这幅寓意民族腾飞、用笔简洁有力的作品,尽管她对书法一知半解,但是被老人热心公益,情系贫困学生的精神所感动,毫不犹豫地拍下了一幅。当天,像郭喜这样被谢菊亭所感染的爱心人士不在少数,谢菊亭捐出的20幅作品,成功拍出13幅,筹得善款6700元。

首次义拍就小试牛刀,斩获颇丰,坐着轮椅前来参加拍卖会的谢菊亭乐得合不拢嘴,当场兴奋作诗一首:“老夫拙作约千零,捐献帮扶穷学生,义卖区微报社会,人人为我岂忘恩。”他告诉我们,多年来他创作了2000余幅书法作品,留在家里将一文不值,能为贫困学生筹点钱也算物有所值了。

一份经久不变的初心

谢菊亭,今年刚过90岁。年逾九旬的老人为何还如此热衷于要办一场书法作品义拍呢?

日前,在谢菊亭家里,围着火炉,我们听老人喃喃地讲述了他一生的生活、工作。他说,旧社会20年,新社会70年,从事教育工作30年,感触最深的就是旧社会没书读,新社会搭帮党才读了书,有了工作,因此从工作的第一天到退休那天,甚至直到今天,他的心思都在那些孜孜求学的孩子身上。

谢菊亭告诉我们,他的父亲13岁开始在江西萍乡当学徒,后来回到湘潭做小生意,办了个小作坊,但由于家庭人口众多,他只在石潭的干妈家读过几年书,后来就跟着父亲走村串户去乡里贩烟。1944年,他16岁,日本人侵入湘潭,烧杀抢掠,轰炸城区,父亲的铺子在战火中被毁,一家人赖以生存的“饭碗”没了,后来又目睹三舅被日本人刺杀而亡,为了逃命,家里17口人,逃荒五六处,他彻底没了书读。

后来湘潭解放,谢菊亭终于有了读书的机会,进入了湘北建设书院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浏阳工作,1962年回到湘潭,先后在郊区文卫科、教育局,雨湖区教育局工作,直到1991年退休。30年的教育工作经历,谢菊亭见证了湘潭教育的飞速发展,说起过去的情景,他依然颇为动情,他说那时一下就办起了百余所半工半读的学校,人人有学上,人人有书读。

工作后,谢菊亭再次拾起了小时候的书法爱好。他说,小时候跟父亲学过颜体书法,还给家里的作坊写过招牌,随着日本人侵入湘潭,书法爱好也荒废了。直到1986年,郊区举行机关干部书法赛,谢菊亭精心创作了“龙腾”两个字,并一举获得了一等奖,由此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离休后,谢菊亭更是爱上了书法,并积极参加了一些全国、省、市举办的书法赛事并多次获奖,部分作品还入选了有关书法碑林、集锦、辞典等丛书。2014年,谢菊亭有感于国家富强兴盛,创作热情高涨,围绕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反腐、反台独等内容创作了大量时政类书法作品。

谢菊亭说,上世纪九十年代,他曾参加过在武汉举行的书法展览和拍卖,也曾摆过摊,卖过对联,对自己的书法水平颇为自信。

2018年7月中旬,谢菊亭的老伴去世,他在清理屋子时,看到搁在案头、码在纸箱的一摞摞书法作品,准备处理时很舍不得,就与儿女们商量,要是能变点钱,用来帮助贫困学生、贫困家庭就好了。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儿女们把父亲的话记在了心上,并找到了雨湖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的志愿者、雨湖区志愿者协会负责人杨柳,希望能促成父亲的这个心愿。

一个牵动众人的心愿

听说谢菊亭有意拿出多年创作的2000余幅书法作品,举办一场为贫困学生筹集助学金的书法义拍会,杨柳深受感动,并开始为此奔波起来。

谢菊亭不是书法名家,尽管作品获过不少奖,可是市场会认可吗?杨柳揽下了这个任务,其实心里并没底。为此,他挑选了谢菊亭部分作品,带着志愿者在街头搭棚、吆喝,做起了市场调查,搞起了爱心义卖。

“这个书法作品好多钱一幅咯?”有市民询价。

“你能出多少钱?”杨柳不敢开价,只能微笑着问询价者。

一上午,义卖就在这样的反复对话中结束,围观的市民很多,可真买的人却几乎没有。

杨柳不敢把这样的真相告诉谢菊亭,但是真的举办一场拍卖会,如果无人举牌竞拍,那是很尴尬的一件事。于是杨柳颇费周折地请来了北京书法名家李璜之、湖南开明书法院院长李巍波等前来指导,并帮忙甄选部分可以拍卖的作品。

李巍波先生听说90岁的老人还这么热心公益,心系贫困学生,特意赶到湘潭,拜访了谢菊亭,仔细观摩了老人的作品和现场创作,并真诚地向老人提出建议。李巍波先生觉得,并不是老人书法功力不行,而是排版布局技巧、笔墨纸砚印油等材质尚有欠缺,如排版超过五行显得较为拥挤,毛笔、墨汁、纸张较为低劣,甚至印油都是会计印油,而非书法专用印油,运笔时枯笔、刷笔较多。

于是杨柳又想着为老人筹集一套较好的笔墨纸砚来创作,开明书法院特意送了老人一套较好的文房四宝,获得新装备的谢老异常兴奋,立马在笔墨间游龙惊凤、挥斥方遒起来。

创作问题症结得解,杨柳开始张罗着一场真正的拍卖会,他联系上了雨湖区民政局,把拍卖会纳入到公益活动中,在日前举行的一场老年文艺汇演中,穿插了多轮拍卖环节,面向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书法爱好者义拍,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雨湖区民政局负责人承诺,今后将在各类公益活动持续对谢老捐献的作品进行拍卖,并按照老人要求,所得款项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

为了给贫困学生筹集到更多的助学金,如今谢老仍然笔耕不辍,每天坚持锻炼半小时,创作两小时,以至于眼球老年性黄斑、玻璃体浑浊等病症又犯了,双眼通红,可老人仍不肯停歇。老人说:“我只是9000余万名党员中普通一个,能为贫困孩子做点这样的实事,就心满意足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