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雨湖区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培育工匠人才 续写工匠精神

2020年10月26日 10阅读 来源:湘潭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18/7/9

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湘潭分赛雨湖赛区暨2018“雨湖产业新城杯”创业创新大赛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湘潭升平轩纸影荣获二等奖,晋级市级比赛,并获得区级奖金奖励支持。该项目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除了自身的优势特点外,与雨湖区的积极引导和帮助指导密切相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雨湖区通过多种举措发掘、培育工匠人才。

搜罗“能手”,弘扬工匠之魂

坐落于雨湖区鹤岭镇凤凰村的“升平轩纸影博物馆”,是国内首个私人纸影博物馆,由纸影表演民间艺人吴升平和他的孙子吴渊于2015年底创办。目前,纸影博物馆整体面积约600平方米,对外展出面积约450平方米。但地址较为偏远,给游客带来不便。吴渊说,他们有意向将展馆搬迁至旅游景点,为景点提供特色文化元素的同时,更好地传承和推广本土的非遗项目。

雨湖区趁启动创业创新大赛之际,积极引导其参赛。“培训老师多次给予专门的指导,在路演环节的文稿内容和讲解等方面更是给出了许多专业的建议,对我们帮助很大。”吴渊说。

3月27日,雨湖区人社部门举办了首期中医保健按摩师培训班,一名首次登台授课的老师引起关注。这位老师叫李军扬,出生于中医世家,从事推拿养生保健工作40余年,致力于颈椎病、肩周炎、腰间盘突出等疑难杂症的治疗,实操经验丰富,在社会上享有一定的知名度。雨湖区人社部门了解情况后,根据社会需求和教师特点,积极推荐他到技能培训班授课。

杨芳是江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数控加工分厂编程员,多年的付出和钻研使其快速成长,成为业务技术骨干。她曾获得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称号,并于2013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在千年雨湖这块沃土上,涌现出了一代代工匠。目前,雨湖区正发动乡镇、街道等单位部门,收集整理工匠典型,着力打造工匠手册,将他们的名字载入册中,让他们的本领发扬光大,弘扬工匠精神。

搭建“桥梁”,锻造工匠之才

在搜罗、发现工匠“能手”的同时,雨湖区还注重对“潜在”工匠的挖掘,致力于加快全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调动企业技术工人学习提升技能的积极性。

“金蓝领”培训一直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捷径,技术工匠们的摇篮。为进一步扩大“金蓝领”培训范围,我市出台了《湘潭市深入推进“金蓝领”培训工程促进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施方案》。今年,雨湖区就业服务局初期摸排出以工业为主的企业32家,并逐一入企走访,摸排参培人员,填写相关资料。目前,已走访企业29家,落实适合参加培训人员58人。

参加技能竞赛,是发掘和培养技能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雨湖区人社部门定期推荐技能人才赴省、市参加技能比赛。2017年,推荐11人赴市级参加竞赛。并获得湘潭市职业技能培训团体奖。2018年,雨湖区计划推荐更多人赴省、市级比赛,为年轻工匠们提供互相交流的平台,促进技艺跟进、共同进步。

今年,雨湖区计划开展100名技术骨干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三个一批”培养技能人才,强化信息对接。一是摸底、收集一批,开展企业、技能培训学校大走访。选取全区30家优质企业,通过电话询问、入企走访等形式,了解企业人才储备情况以及学校人才培养情况。二是对接、共享一批,开展与市级人才库的资源共享。与湘潭市人才库对接,掌握属于雨湖区的技术人才情况。三是培养、储备一批,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通过“金蓝领”培训,培养一批有一技之长、技术专攻,又善于实际操作的精英。通过“收集一批、对接一批、培养一批”的方式,建立雨湖区人才智库,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提供“温床”,孕育工匠之星

与工匠精神一样,工匠技能也需要一代一代的传承和发扬。雨湖区人社部门通过政策支持,引导有志于成为技能型人才的人走上工匠之路。

雨湖区就业服务局为贫困家庭子女、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等五类人员提供职业培训,通过“先垫后补”的形式,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学员,提供培训补贴。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雨湖区就业服务局共组织38个班次,培训人员1372人。培训涉及中式面点师、西式面点师、育婴师、茶艺师、保健推拿师等专业,1372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为规范职业技能培训管理,提供更为专业的授课服务,雨湖区就业服务局还借助第三方力量,与江麓技工学校、湘潭技师学院、湘潭市新皇缔职业培训学校等10所培训实力雄厚的学校合作,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签署了委托培训协议、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承诺书等。湘潭市新皇缔职业培训学校注重培养学员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结业后提供“三免”跟踪服务,即免费深造新旧技术、免费线上线下技术指导、免费推荐就业。3年来,该校为雨湖区培训1500余人,推动1350余人实现就业,100余人成功创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