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湖区姜畲镇金马村茶园组、碧塘组一带多是低缓的黄土山,这里没有河流及常年通水的渠道,生活用水靠打井、农业生产靠山塘积蓄雨水;一条能够引韶山灌区水源的小渠,因多年来没有硬化、无人疏导,早已被泥沙和枯枝败叶淤塞。受困于所处的环境,很多村民特别是年轻人选择了外出经商或打工谋生。
然而,有一位生长在这里、通过自身努力跳出了“农”门的男子,带着从事水上物流生意20余年所积累的资金回来了,立志将贫瘠的山丘开发成种养结合、农旅结合的现代农业示范园。
他叫刘湘,今年44岁,原市航运公司职工。
3年前,刘湘怀着对现代农业开发的憧憬及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决定弃商从农。然而,家人、亲戚、朋友都持反对态度,“搞农业投资大、见效慢、利润小,哪像做物流生意来钱快、赚得多。”刘湘坚信自己的选择不会错。“再过10多年我老了,还能在船上东奔西走么?如果有一个稳定经营的农庄,那就有了一个温馨的港湾。而且,我的投资能改变家乡面貌,能带动一部分人就业增收,何乐而不为?”
2016年4月,刘湘的湘潭太交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首期流转到山地100余亩,耕地约300亩。他计划在山地放养土鸡,修整硬化原有的几口山塘、改造山间低洼田养鱼虾,兼种油茶、药材等经济作物。
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刘湘进场做事的第一天就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山间、田间的羊肠小道由于多年无人来往,许多地方已被荆棘、灌木覆盖,而且他很久不在农村生活,皮肤一接触树叶、杂草就过敏起泡,痒得难受。“这点困难都克服不了,今后如何做事?”他买来风油精把全身擦遍,然后接着干。就这样坚持了几天之后,一条条小路基本疏通,扩路、打井、整地等计划也初步形成。
在刘湘的流转地域内,有数栋民房的主人在外谋生、定居,多年未曾回来过,房子四周被茂密的杂草、灌木包围着。他租下了其中离水泥村道最近的一栋两层楼房,经过修缮加工之后,作为自己的生活起居室。
生活、生产都离不开水,而周围没有,刘湘“农庄计划”的第一步就是打井。他请来专业人员在山地最高处打了一口深井,然后用水管接到家里,并在沿途预留了许多接口。接着,他租用挖机,将山间、田间原有的小路挖成约4米宽的行车道路,并铺上了粗砂,总长度约2000米,耗资30多万元。
水有了,路通了,刘湘一边雇人搞山塘清淤、硬化,和山间低洼田改造施工,一边着手搞土鸡养殖。去年春季,他用铁丝网在屋后围了10多亩山地,首批购进1000多只鸡苗;同时,动员周边农户共计养了3000多只同品种土鸡,承诺由他统一请人进行技术指导、统一按市场价回收成鸡。半年后,这些鸡全由刘湘销出。接着,大家继续饲养第二批。
创业伊始,刘湘每天要操心费力,他经常与民工们一起劳动,皮肤晒黑了,手掌磨出了厚茧。由于工地离家里较远,每天需要来往许多次,他将自己的小车顶棚后半部分及尾箱盖截割掉,改成“皮卡车”,这样既能代步,又能拖材料、工具等,省时省力。附近村民开玩笑说他是“开破车的老板”,他也以“破车”为乐。
经过两年多的开发建设,总投资约500万元,陆续有200多亩鱼塘蓄水养鱼,水管已接通到每一个需要供水的地方;还修建了一座2000平方米的厂房,为将来加工、储藏农产品,以及开辟餐饮、娱乐项目做准备。目前,刘湘正在雇人疏通山间几近废弃的韶灌引水渠,以弥补种养殖基地全部投入使用后用水不足的问题。
随着合作社各项业务的逐步增多、稳定,刘湘聘请了固定员工6人,有时候还得临时雇请几个人做事,他们基本是当地村民。
在经营手段上,商人出身的刘湘从一开始就有很强的“合作”理念。他说,无论目前养鸡、养鱼,还是今后扩大规模养黑山羊、养牛、养龙虾,种植药材、油茶等特色经济作物,都会发动周边村民一起参与,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创收渠道。今年,刘湘在打造自己的大豆、油茶、药材等种植基地的同时,已与村民签订了400亩的油茶产销合同。
“任何产品销售出去了就是商品,囤积在家里就是废品。因此,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提早谋划,找好销路。”刘湘说,为了实现与周边村民抱团取暖、共同致富的目标,今年1月,他又注册成立了湖南金茶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湖南金茶园家庭农场,决心打造“金茶园”农产品品牌。通过品牌效应,扩大产销规模;通过产业链延伸,开拓增产增收渠道,促进公司与农户的互利共赢和长远发展。
记者手记:
凡是投资都得事先考虑收益,像刘湘这样从未与农业打过交道的人投资开发农业产业,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刘湘说,他已下定决心,一切从零开始学习,也做好了吃苦耐劳的准备。两年多时间来,他的一言一行得到了当地村民的一致好评。
高低起伏、杂草丛生的山地,一旦被现代农业开发出来就是黄金宝地。衷心希望刘湘的“金马园”在当地政府及农业部门的引导和扶持下,通过自身努力,早日完成规划建设项目,早日跻身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为昔日的荒山野岭带来“摇钱树”“聚宝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