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老年人消费热情高涨、消费场景多元——爱旅游、会摄影、能跳舞、对各类互联网新潮应用不陌生……这些消费行为正不断打破人们对老年群体的固有印象,掀起一轮消费新风潮。老年人有哪些消费新需求?如何创造条件让老年人消费更舒心、放心?对此,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消费潜力十足 商机无限
“这次旅游玩得很开心,老伴给我拍了很多好看的照片。” 家住雨湖区熙春路附近的李金凤和老伴刚从海南游玩回来,“别看我老伴已经快70岁了,学东西快着呢。摄影是他退休后才学的,他还专门报了一个摄影培训班,经常和同龄的摄影爱好者出去采风,我也跟着一起游玩。”
李金凤和老伴已经退休多年,子女也已成家立业,生活逐渐从以家庭、工作为中心转向更关注自我的生活状态。他们有不少空闲时间用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有退休金和储蓄作为经济后盾,对文化娱乐的消费需求逐步上升,旅游和摄影成了他俩晚年生活里的两件大事。
有的老年人像李金凤夫妇一样愿意花钱过“追着风景走”的候鸟式生活,另一些老年人则乐得在家门口购买高品质养老服务。
在岳塘区东坪街道东坪社区的李奶奶看来,手机预约养老服务为她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便利。李奶奶患有高血压,腿脚不太灵便,平常自理没有问题,但做家务活就力不从心了,于是经常在“湘潭市养老”微信公众号上预定家政保洁服务。“下单马上就有专人上门对接,一两个小时,几个年轻人就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李奶奶说,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好,一次仅需花费几十块钱,她觉得十分划得来。
追求高品质的晚年生活,这几位老人家并非特例。在湘潭,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老有所学”,老年大学人气火爆甚至“一座难求”;更多老人活跃于各大网购平台,开启“双11”第二波购物高峰。这些都刷新了人们对于以往老年消费的固有认知。
市养老服务协会相关负责人说,在传统印象里,中国老年人崇尚节俭,平时量入为出、精打细算,习惯于储蓄或是购买安全性高的国债和银行理财产品等。然而,随着50后、60后步入老年,老年群体高储蓄、低消费的特征悄然改变,而表现出消费意愿高、心态年轻化的新特点,正成为消费市场不可忽视的新群体。此外,医疗、养老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也减轻了他们消费的后顾之忧。
根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预测,2014—2050年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将从8%增长到33%左右,中国或将成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
老年消费市场供给依然存在短板
与日益旺盛的老年消费需求相比,老年消费市场供给依然存在一些短板。一方面,市场缺乏细分,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满足。
“我父母很喜欢旅游,但是市面上适合老年人出游的高端产品选择不多。”湘潭市某银行职员唐糖说,去年父母报了一个旅行团,行程安排比较紧张,有些娱乐项目也不太适合老年游客。最后一趟走下来,老人有点身心俱疲,“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为老年群体量身定制的旅游产品。”
在走访中我们也发现,湘潭的大多数商场专柜里,老年人的商品多是服装、保健品等传统老年用品,而网上热卖的老年生活辅助器材、老年助行器、老年康复器这些能帮助老年人生活、改善老人生活质量的商品难觅踪影。
除了消费产品外,老年人消费服务也同样相对单一。刘子玉在湘潭从事养老服务行业10多年了,她认为,当前湘潭市老年消费市场的“硬条件”挺不错,但“软环境”还有待加强,“比如专业养老护理员数量太少,能够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养老机构就更少。”
另一方面,随着老年消费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老年消费“陷阱”日益增多。
“现在有些老年人保健用品广告不能信,宣传的那些功效,有不少都是假的。我之前就上过当。”67岁的退休教师张老说。去年曾有保健品公司来到他所住的小区做公益讲座,还请来“专家”免费为老年人讲授养生知识。讲座结束后,“专家”给在场的老年人推荐了一款能治疗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理疗被,价值999元。在用了这个号称 “能治高血压”的理疗被几个月后,张老的血压依旧居高不下。“这也就是床普通的被子,说什么治高血压都是忽悠人的。没想到,我也有被人忽悠的一天。”张老无奈地说。
老年人养生保健需求大,一些机构往往打着“免费体验”的旗号损害老年人身心健康。此外,旅游服务漠视老年消费者体质差异、针对老年人预付式消费周期长、利用老年人信息不对称推销所谓收藏品等现象多发。老年人消费权益得不到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意愿。
共同发力培育消费市场、破除消费痛点
如何破除老年消费市场“痛点”,让老年人消费真正开心、放心呢?
2015年,湘潭市就出台了《湘潭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潭政发〔2015〕10号)》,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开发老年产品用品,打造养老服务产业链。支持企业围绕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医和文化娱乐等需要,开发安全有效的康复辅具、食品药品、服装服饰等老年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引导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开发适合老年人的理财、保险等产品;积极拓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老年大学、休闲旅游、社区商业、健康服务、法律服务、精神慰藉等为老服务,在促进养老服务加快优质供给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不过,充分释放老年市场消费潜力,除了政策支持外,还需在供需两端一起发力,把工作做细做实。市养老服务协会相关负责人分析,老年人的消费行为容易受到焦虑心理、补偿心理、趋利心理等影响,与其他群体有明显差异。企业应以需求为导向,开发设计个性化老龄用品、提供人性化服务,才能真正提振老年消费热情、拓展“银发”消费市场,“老年消费满足得好,才能带来更大程度的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
针对老年消费陷阱问题,该负责人认为,应该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帮助老年人提高辨别力。日前,民政部等部门联合揭露了涉老诈骗四大套路,湘潭市应通过基层社区、媒体等渠道及时做好这类宣传工作。与此同时,市场监管部门要用好征信手段,整治老年消费环境。对涉嫌虚假宣传和欺诈老年人的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同时畅通消费维权渠道,发挥专业协会的监督力量,才有可能确保老年人避开那些非合规产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