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湘潭市经济与社会领域多项改革走在国省前列

2020年10月23日 10阅读 来源:湘潭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18/12/29

2016年至2018年,湘潭市经济与社会领域共承担了260项改革任务,其中251项已顺利完成,共出台改革文件296个。创新推出“产业链链长+产业联盟盟长+牵头银行行长”的“三长”联动工作机制、“力促产业转型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认可,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招商引资重大产业项目投资企业承诺制试行办法、投资建设项目“多评合一”试行办法,在全省率先出台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权管理办法,多项改革走在国省前列,取得了显著成效。

围绕发展导向抓改革

湘潭市在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上把稳方向。相继出台并认真组织实施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实施方案》《积极化解商品房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总体方案》《补齐公共设施关键短板专项实施方案》,“三去一降一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取得新的进展,制定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成功获批国家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出台了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动计划、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五年规划及三年行动计划,鼓励企业开展“机器人”换人技术改造。大力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出台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规划,做好了湘潭军民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同时,还出台了智造谷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制造强市五年行动计划、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园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企业上市三年“蝶变”行动计划等文件。这些方向性、战略性改革文件的出台和实施为推进湘潭市经济建设提供了发展引擎。

围绕市场活力抓改革

湘潭市在国有企业改革、双创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国土体制改革上全方位激发市场活力。成功争取到湖南工程学院、湘电集团、韶山高新区为2018年湖南省双创示范基地,形成了以湘潭高新区国家级双创基地为引领、7个省级双创基地为阵容的双创平台格局;制定湘潭市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推进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推行“审核合一”的企业登记注册制度,市场主体大幅增加,2018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1万户,比2015年增长70.47%;在全省率先出台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实施意见,稳妥构建了公平竞争新秩序;出台了《湘潭市城区地下停车场和国有划拨土地上住宅、商业用房不动产统一登记暂行管理办法》等文件,不动产登记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在2017年全省不动产登记业务交流会上进行了典型推介。

围绕实体经济抓改革

湘潭市在减税清费改革、智能制造、产业链搭建上开启引擎。近三年来市本级降标、取消和停征的行政性事业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44个,减费额达2.8亿元;大力构建“三位一体”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市人民政府设立5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全市智能制造工作,并设立20亿元规模的市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基金,以股权方式跟投智能制造项目,带动社会基金同步投入,重点在桑顿新能源、华菱湘钢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组建了汽车制造、机器人、海工装备等18个产业链和16个产业联盟,创新“链长+盟长+行长”——“三长联动”机制,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围绕项目建设抓改革

湘潭市在投资融资、项目审批、落地达效上高效推进。加强了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完善了投资估算、概预算、结决算评估机制;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招商引资重大产业项目投资企业承诺制试行办法》《投资建设项目“多评合一”试行办法》,审批时限由60天以上缩减至20天,全力打造项目落地的“高速通道”;组织开展对45个2017年以来园区招商引资项目的履约落地情况专项督查14次,对项目落地面临的110个主要困难和问题进行了集中交办;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改革呈现出“进度全省领先、交易平台全域一体、交易规则全市统一、资源共享更加畅通”四大特点,在全国创新型公共资源交易机构评选中入围全国前三,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在全国性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政府采购、国有产权、国土资源等项目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环节做到“无纸化、零见面”;工程建设交易由原来的四步审核合并为一步到位,有效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目标;出台加快推进园区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园区产业发展考核暂行办法,加大对园区产业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指标的考核力度,园区从单打独斗到链群发展,“一园一链”、“多园一链”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围绕社会诚信抓改革

湘潭市在信用体系建设、联合惩戒工作上构建诚信环境。以“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为核心,以“信用信息数据库”为基础,以“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为支柱,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先后发布两批共9户重大税收违法黑名单和6家城市区建设领域拖欠税费企业黑名单,在全省范围率先启动失信联合惩戒工作。市信用体系覆盖率达到100%,信用制度建设实现21个重点领域全覆盖,目前湘潭市18岁以上户籍人口、企业法人、社团、基金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公共信用信息归集覆盖率为100%,信用信息数据归集总量2亿条,位居全省第一,城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位列全省第一。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成效明显,挽损率突破15%,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

围绕民生保障抓改革

湘潭市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养老、社会保障、价格改革等方面上全力保障民生。2017年,湘潭市五个县市区一次性成功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面推进学区联盟化集团化办学,有效化解大班额;形成了“总额控制+病种付费+智能审核+智能监视”的医保支付模式和监管体系,打造了全省首家健康扶贫“一站式”市级结算平台;“棚改湘潭模式”获住建部高度肯定并推广;开展“三送”系列就业服务活动,集中破解“三难”问题,就业率名列全省第一,在省里获得通报表彰;率先在全国出台居家养老购房补贴政策,按“一核二保四化六进”思路推进养老业改革;率先建立了全市一体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对所有低保申请、审核对象进行家庭经济状况全面核对,堵塞了管理中的漏洞;率先出台了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在15个方面有创新有突破,获省领导的高度肯定。

三年来,随着经济与社会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湘潭市经济建设平稳健康发展,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200亿元,年均增速均保持在8%以上,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近15万人,城乡养老保险和城镇失业保险覆盖率均达到100%,城乡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7.3%,民生福祉得到有效改善。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大都位于全省前列,为湘潭开启基本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