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湘潭民营经济发展综述:扬帆远航正当时

2020年10月23日 10阅读 来源:湘潭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19/11/21

翻开湘潭民营经济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起笔不凡,落笔精彩。

那是无数商界精英挺立市场经济潮头、激流勇进的坚定身影;那是一批批民营企业家艰苦创业、劈波斩浪创造的一部部传奇。

无论是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还是以机制灵活、贴近市场的优势抓住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带来的机遇推动创新发展,民营企业都肩负重要使命,拥有广阔空间。

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表明我们党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坚定立场,提出有力举措,为民营企业未来发展指明方向,更为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吹响了“进军号”。

一年来,面对严峻形势,湘潭着眼于民营企业长远健康发展,部署落实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民营企业则聚焦主业,勤练内功,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储能蓄势。

轻装上阵,跨越转型“火山”

新的技术革命挑战、新的经济形势压力,从来不是市场经济的意外,而是竞争机制的常态,摆在企业面前的只有一条路:转型。

然而,转型并非易事。“不转型等死,转型等于找死”的现象普遍存在。市场有市场的游戏规则,政府能做什么?

答案是:让企业轻装上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

我市针对民营企业的“减负”落实速度快、力度大、创新多。继出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优化营商环境28条》等文件外,湘潭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四次清理,我市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分别由原来的63项和45项调整为27项和13项;取消地籍档案资料信息咨询费等13项经营服务性收费,每年为企业减负1.2亿元以上;积极落实社保降费政策,今年5—10月,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降费近4亿元;在2018年因个人所得税法修正和增值税调整新增减税2.88亿元的基础上,今年新增减免税额6.59亿元……

卸下沉重的包袱,企业才能走得更远。数据显示:2018年,全市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4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高于全市经济增速2.7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5.5%;全市全年完成科技成果登记70项,技术合同认定登记156项,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32亿元。

“全市16.42万户民营企业,贡献了全市70%的税收、72%的固定资产投资和80%以上的就业岗位。”市发改委负责人如此阐述湘潭民营经济的重要性。

企业在价值链上攀登没有“自动扶梯”。对于找不着市场的中小企业而言,关键在于从传统路径依赖中“跳”出来,让优势资源与企业无缝对接——“智造莲城”路演活动正是这样的创新尝试。为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今年我市每月举办一场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智造莲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项目路演,扶培市内优质中小微企业项目高质量发展。

针对市场限制多、准入难、办事难等问题,我市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和“马上就办、最多跑一次”改革。2016年、2018年两次调整下放部分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各县(市)区市级权限涉及185项,赋予各市管园区市级权限涉及158项。今年又向3个市管园区下放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157项,向雨湖、岳塘下放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129项,向3个县(市)下放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33项,分别在其辖区内的省级以上园区范围内均衡行使。同时,重点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政务大厅功能板块建设、“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等,2018年以来,累计为企业帮办代办上万批次,政务服务提速率达85%以上。

有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企业的创新创业创造活力自然竞相迸发。不久前发布的一条信息就是最好的佐证——湘潭市2019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登记数突破省定的200家目标任务,达到206家,排名全省第三。

创新引领,融化市场“冰山”

为新买的手机贴膜保护,这是许多人常做的事。今后,人们可省去这个环节,用上出厂便自带防指纹、防刮痕、防反光膜的手机屏幕。凭借真空镀膜这项细分领域技术,湘潭宏大真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这家仅180余人的民营企业,仅2018年就创造了3.6亿元产值,并迅速占领国内90%以上的高端真空镀膜设备领域市场,成为这一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当前,民营企业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一方面国内市场正在消费升级,另一方面国际市场也在更新换代。靠什么来把握消费升级的浪潮?宏大真空的做法是,用技术创新的高附加值来稳住市场、拓展市场、赢得市场。

走“专精特”发展道路,增强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不可替代性,是宏大真空牢牢抓住市场的秘诀所在。宏大真空总经理黄乐告诉我们,依靠技术创新,公司研发的5G后盖渐变色镀膜二代机还未正式推出,就已收到数千万元的订单合同。

在湘潭,像宏大真空这样“牛气”的企业不在少数。它们在市场缝隙中寻觅机会,专心致志打深井,直到占据技术水平和市场份额的龙头。

企业奋力拓市场,背后也有政府的身影。在刚刚落下帷幕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我市74家采购企业签订采购意向合同总值3500多万美元,产品涉及农产品、科技生活、装备、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汽车、品质生活和服务贸易等七大类。随团参会的湖南永霏特种防护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文辉深有感触地告诉我们,通过进博会这个国家级平台,他们不仅采购到海外产品,还找到了客户、专利申请的渠道,无论是企业还是她个人都受益颇多。

服务民营企业走出去,市商务局等部门除了提供信息咨询、政策宣讲指导企业“走出去”外,还积极搭建多个合作平台帮助企业“走上去”,引导企业在人才、技术、品牌等方面进行价值链的融入和升级。

开源浚流,移走融资“高山”

对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来说,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企业发展路上的“第一难”。

如何破题?湘潭采取了金融引导、部门帮扶等办法,多管齐下,持续发力,汩汩“金融活水”朝着企业奔涌而去。

——大力推动应收账款融资。把全市27家企业纳入省制造业首批供应链核心企业名单,推动供应链核心企业(如步步高集团)支持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帮助民营企业以应收账款质押或转让获得融资,形成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互信互惠、协调发展的生态环境。

——精准服务小微企业。在市政务服务中心专门设立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窗口,为小微企业提供银行融资、融资性担保、政府过桥资金、贴息等“一站式服务”,有效对接银企融资需求。截至目前,累计受理融资需求464笔,申报金额38.5亿元,整合各金融机构放贷213笔、12.9亿元,贷款平均利率5.9%。

——不断完善融资担保机制。市企业融资担保公司注册资金由25亿元增加至40亿元。2018年担保发生额累计26.9亿元,在保余额21.66亿元。今年将小微企业担保费率从2%降到1%,大力简化担保手续,有效缩短企业融资审批时间,并率先在全省推动政策性融资担保在所有县市全覆盖,缓解县域中小企业融资压力。

——加快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出台《湘潭市推动企业上市三年“蝶变”行动计划(2018—2020年)》,对主板挂牌的企业分阶段最高给予1000万元奖励。目前,筛选了地通控股、崇德科技等10家首批重点支持上市企业,并由市级领导联点指导推动,股改、申报、培训等相关工作有序进行。

湖南巨强再生资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2012年,在沿海地区打拼多年,积累了一定资本的冯朝辉,返乡创办了湖南巨强再生资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从事废碎玻璃回收、利用、深加工及产学研一体化的再生循环资源业务。

都说“创业艰难百战多”,虽然废弃玻璃领域发展前景良好,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各种困难,其中尤以融资问题最为突出。

“是政府引导、部门帮忙、银行给力,巨强科技才有了今天的规模和效益,才成就了我的‘玻璃帝国’梦想。”冯朝辉介绍,从基础设施建设到购置生产线,巨强科技前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支持。

冯朝辉告诉我们,一般银行贷款都需要土地、房产等硬性质押物,而政府性的产业基金投资因为有政府引导,使得质押方式更为灵活多样。更为重要的是,在投资时限方面,产业基金投资是按照债转股方式进行,约定投资期满后可按照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将债权转为企业股权,较之普通银行每年续贷的做法有效节省了企业融资成本。

得益于源源不断的政策支持和“金融活水”滋润,巨强科技在业内声名鹊起。现在,企业拥有4项发明专利和15项实用新型专利,一、二期工程两条生产线年回收处理废碎玻璃达50万吨,是国内唯一的废玻璃循环利用率90%以上的生产线。

受惠于政府帮扶的远不止巨强科技一家。近年来,湘潭每年都会举办银企洽谈会,为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构建起政府搭桥、金融机构和企业面对面洽谈的平台,甚至将银企洽谈会的触角延伸到了乡镇、街道。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我市举办了4场融资对接会,促成60多家企业与金融机构签约,签约金额达44.25亿元。出台实施《湘潭金融服务“两进两促补空白”活动方案》,不断巩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政策落实效果。目前,全市金融服务“两进两促补空白”活动共撮合26家银行与100余家民营小微企业实现初步对接,发放民营小微企业贷款86笔,金额15.62亿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