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湘潭市教育强市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一年硕果累累

2020年10月23日 10阅读 来源:湘潭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18/5/10

春夏之交,池塘水满、山林披绿,行走在湘潭的农村乡野,美丽的田园风光让人陶醉。在这青山绿水中,最让人眼前一亮的还是经改造而焕发出勃勃生机的农村学校。漂亮的教室、宽阔的操场、干净的厕所、整洁的食堂,以及孩子们开心学习、尽情玩耍时那一张张纯真灿烂的笑脸,成了当地一道最美的风景。

2017年4月20日,湘潭市召开教育强市三年行动计划动员大会。会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曹炯芳,市委副书记、市长谈文胜向全市人民描绘了鼓舞人心的蓝图——“打造湘潭教育品牌,到2019年率先进入全省教育先进行列,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强市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一年多来,湘潭市围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交出了一份漂亮成绩单:通过新建(改扩建)校舍增加优质学位、“全面改薄”促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等措施,2017年全年任务目标11个大项、28个子项,除因国家金融政策调整而变更模式及报请市委市政府同意暂缓执行的2个子项外,完成率达100%。

面对这份成绩单,家长们的满意度提高了,孩子们的幸福感提升了,老师们的成就感增强了,社会各界好评如潮。

家长们的满意度提高了

最近到河东滴水湖公园散步健身的市民惊喜地发现,与公园一条马路之隔的滴水湖小学教学楼主体工程已完工,其他附属辅助设施正在加紧施工。

岳塘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滴水湖学校将于今年秋季开始招生,可提供36个班1620个小学学位,到时盘龙名府、长房小区、电业小区、建鑫广场及板塘铺附近的孩子便可到这座学校上学,河东优质义务教育资源明显提升。

地处湘乡市月山镇的褒忠学校去年投入100多万元对学校进行了改造,校舍翻新了,操场硬化了,食堂变亮了。尤其是厕所,改旱厕为水厕,顶上是玻璃瓦,地上是瓷砖,走进去干净清爽,跟改造前臭气熏天、蚊蝇乱飞形成了鲜明对比。

市教育局局长陈利文介绍,去年以来,湘潭市共建成公办幼儿园7所,新增幼儿园校舍面积11976平方米,新添置幼儿教学设施1728套,有效解决了湘潭市公办幼儿园不足、学前教育资源紧缺的矛盾。义务教育阶段,湘潭县子敬学校、湘潭县水竹学校、湘潭长郡高新学校、雨湖区风车坪建元学校先后建成投入使用,全市共新增小学学位8900个、初中学位1800个。按照“强校+弱校”的模式,建成了市一中、湘钢一中等12个教育集团,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方面,创新了工作局面。

尤其是在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方面,湘潭市采取“6个统一”,即城乡义务教育规划一体化、城乡学校建设标准一体化、城乡义务教育投入一体化、城乡学校师资配备一体化、城乡教育管理一体化、城乡教育就学保障一体化。雨湖区政府“推进四个一体化构建和谐共生的教育生态圈”的经验在全省推广,并获得省政府500万元的专项奖金。

随着在家门口有越来越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可供选择,广大家长们对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孩子们的幸福感提升了

4月下旬,我们来到雨湖区长城学校,天刚下过雨,同学们仍兴致勃勃地在铺有塑胶的操场上打球、跑步、嬉戏,边玩边跟我们礼貌热情地打招呼。去年以来,学校新建了一栋教学楼,改扩建了田径场,体育器材室、音乐室、美术室、图书室样样俱全,且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了“班班通”,能与城里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在湘潭县花石镇潲江小学的体育器材室,记者发现,乒乓球、羽毛球、跳绳、铁环、篮球、足球等各类体育器材品种齐、数量多。校长张丽娟介绍,去年学校改造前,孩子们上体育课一没场地,二没器材,有时孩子们打乒乓球只能到洗衣板或地上打。农村孩子爱动爱玩,现在上体育课可热闹了,可以跳绳、打球、滚铁环,孩子们甭提有多高兴了。

近年来尤其是去年以来,湘潭市通过义务教育“全面改薄”,改造运动场地17.2万平方米,改造围墙2.76万米,护坡坎17881立方米;添置图书43.35万册,课桌椅3.36万套,计算机、教学仪器设备等17万件。通过改善基本办学条件,校舍基本满足教学需求,一生一桌一椅、围墙、运动场地等办学底线已全部解决。与此同时,湘潭市加快了学校生活设施设备的改善和配置,先后投入1980万元购置学生单人用床和食堂设备共11110套。目前全市寄宿制学校学生全部实现一人一床,“大通铺”现象得到根本消除。寄宿制学校全部开办了食堂,全部具备食品加热条件,配备了开水供应设施,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就餐和用水需求。

在这些学习条件、生活条件大大改善的学校求学,孩子们的幸福感明显提升。

老师们的成就感增强了

从1998年参加工作到去年底,70后教师孙红宇在湘乡市翻江镇教了20年书,从小学班主任做起,历任小学大队辅导员、教导兼总务、中心小学副校长、校长,去年获得湘乡市基础教育突出贡献奖。因在乡镇小学表现突出,去年底调入湘乡市教育局从事党建督导工作。

雨湖区山界教学点教师王红1989年来到山界教书,一待就是30年,当年在宿舍前自己亲手栽的樟树已亭亭如盖。王红介绍,如今各级政府对农村教学点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办学条件及老师待遇大大改善,“看到附近农村的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在家门口就能上这么好的学校,对老师而言,这是最大的鼓励与安慰。”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三年行动计划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湘潭市出台了一系列激励与保障措施。建立完善了“1+N”教师队伍补充机制,新招聘教师岗位原则上定向到乡镇中小学校且服务年限不低于5年;健全国、省、市、县、校五级培训网络,建成国家教育培训项目县1个、省级教师培训基地校32所,国培、省培送培率居全省前列;组织了“莲城园丁”等系列评选推介活动,表彰一批从教30年乡村教师的典型代表;大力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出台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建立并落实了乡村教师工资待遇、补贴以及培训、晋职、评优向乡村教师倾斜等一系列政策,乡镇教师一律纳入乡镇工作补贴范围。如湘潭县不断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向农村教师发放200~500元/人的乡镇补贴,向偏远乡镇教师发放2000元的教师年度绩效考核目标奖。湘乡市除了上级的各项评选奖励外,还自己推出了最美老师、“三星”老师、师德标兵、基础教育突出贡献奖等四项奖励,每项奖励奖金以顶格的标准对优秀老师尤其是优秀乡村老师予以重奖。

随着教学条件及工资待遇稳步改善与提高,教师们的成就感、存在感和尊严感大大增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项项卓有成效的改革,让学校变美了,学生受益了,教师更安心了。而依靠教育的力量,湘潭将走得更加坚实有力、更加行稳致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